农业的区位选择 说课.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0864776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说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说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的区位选择 说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说课稿课 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专 业 地理科学 班 级 2008级1班 姓 名 学 号 二零一一年三月二十日农业的区位选择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08级1班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分析说明。一、课程标准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此要求是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是从农

2、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在围绕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探讨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节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内容的基础,并对第四章工业相关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中对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要求,参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的含义;(2)通过对比不同的农业类型,能够分析归纳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3)领会农业地域的形成;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讨论、归纳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培养学生自主归纳的能力;(2)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幅图片,

3、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树立保护环境、重视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的人地和谐观。(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2、难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3、重点、难点确定依据:此内容是本节的中心内容,并且此内容的学习也为后两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综合性,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部分内容比较困难,因此我将其确定为难点。三、教法分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

4、有:讲授法、导学法、讨论法,同时我将借助多媒体、课本插图来辅助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提出疑问、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四、学法指导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因而采用活动讨论法进行学习,同时结合读图法、对比分析的方法。五、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的教学,一共分为四个环节,时间分配如下: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3分钟;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30分钟;课堂小结、学生提问 5分钟;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2分钟,一共40分钟。下面我将对这四个环节进行一一说明: (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根据赞科夫“发展性教学论”中“培养观察力就是启发了求知欲”这一观点,我将在上课

5、之前向同学们展示5幅图片,分别为: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的景观,问学生这5幅图片呈现了我国三大产业中哪个产业呢?又为什么这不同的地方发展的部门有所不同?到底是什么决定着他们的选择?这样引入新课,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兴趣,唤起参与意识。(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理例结合,明确概念在引入新课的基础上,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的概念,说明农业是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产业。接着理例结合讲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并利用书上图3.1泰国湄南河平原的的水稻种植和图3.2澳大利亚牧场例子强调农业区位的地理位置相对来说比较固定,而更多的是要考虑其与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较为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理

6、解了农业区位的含义。并且也从“各因素”很自然的就过渡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2、步步引导,突出重点我将重在图片展示与引导,辅以讲授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农业的区位因素。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43页活动中有一段关于水稻习性的材料,并简要概括出水稻的生长习性为:好暖喜湿。接着借助多媒体展示图3.4、3.5、3.6的孟买、北京和罗马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图,让学生结合水稻生长习性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地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这样结合案例递进分析很容易就得出第一个因素: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接着在多媒体上展示图3.7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分析千烟洲采取立体农业模式的原因。提示学生在分析此地时可以

7、从丘陵、缓坡沟谷和低洼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可得出影响这种立体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然后,请同学们看着书上第43页活动中的3小题: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的农业景观变迁的原因?适时展示变迁景观图,并用提问设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步步引导,最后总结出市场和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习到这里,由于知识较散且较多,学生肯定已经疲惫了,注意力有所分散,因此在这里我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荔枝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引出唐朝诗人杜牧描写荔枝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进一步分析得出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条件。以上的学习重点分析了部分区位因素,但是其实影响农业区位选

8、择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在这我会引导学生回来阅读图3.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为自然和社会类。最后,简要的用图表展示部分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就这样导、学结合突出重点。3、层层深入,突破难点对于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难点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我将用讲述法讲解农业地域的概念,通过案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提示学生从澳大利亚气温分布、降水分布、人口分布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体现自主学习方式。最后由教师以通俗化的语言,丰富的图片信息资料,来深入浅出地总结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三)、课堂小结、学生提问 本节新课上到这

9、里就已经结束了,为了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能够系统、准确的把握,我将结合本节板书进行小结。并且留两分钟给学生自由提问,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我将在多媒体上展示几道课后练习题,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深刻体现了布鲁姆的“为掌握而教”的教育观点。六、板书设计 为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以及进行知识的比较和迁移,我将采用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纲目式板书。附:板书设计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 :一是指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2、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运输、政策等3、农业区位因素变化: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变化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2、农业地域的类型 3、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