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86466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 城市的标识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2.深刻地认识到“树”是城市特有的标识,无法替代。3.弄清作者为什么先写城市的雷同现象,体会作者对“树”这一“城市的灵魂”的喜爱和感激。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刻地认识到“树”是城市特有的标识,无法替代。难点:弄清作者为什么先写城市的雷同现象,体会作者对“树”这一“城市的灵魂”的喜爱和感激。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我们已对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有所了解,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你还有那些问题不懂?提出来一起探讨。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通过探讨,提出目标问题。三精读课文,

2、感悟重点1、默读课文,出示城市间的雷同物。高耸的大厦和大楼、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车辆、满街的现代服饰和商品等。 2、课件出示“多胞胎”“连体人”等相关句子3、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难道就没有标识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出示相关句子。 四品读课文,总结升华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液汁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

3、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也许有一天,树将成为城市的灵魂。 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吧,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 五升华延伸 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家乡有那些标识。 六作业 完成 城市的标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城市的标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可爱的中国 古诗二首 城市的标识 拓展阅读和综合活动。城市的标识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新课标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已经建构了自己的心理词典,能够独立完成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自学,让他们在自学的同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说教法 学法通过精彩的开头,创设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假如让学生认可你了,那你的教学会尽善其美。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多引导,多启发,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洋思”的一套模式,少讲多练,把权力还给学生,给学生一座花园、一座田园。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以贴近学生学习心灵,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况下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创新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产生智慧的火花,进一步理解教材。三、其他 抓住课文重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教师及时点拨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