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国内河道与港口布局规划》.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86437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全国内河道与港口布局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解读《全国内河道与港口布局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解读《全国内河道与港口布局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解读《全国内河道与港口布局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解读《全国内河道与港口布局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全国内河道与港口布局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全国内河道与港口布局规划》.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董学博解读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我国内河水运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近年来出现的堵航现象更多的是由于运输量大、航道能力不足引起的 要尽快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航道与港口设施,并与海运、铁路、公路有效连接 “十一五”期交通部用于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将是“十五”期的两倍 政府推动内河港口建设走向市场应成为港口工作的指导思想 记者:请您简单评价一下目前我国内河航道与港口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主要在哪里? 董学博: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34万公里,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及以上航道15455公里,约占12.5%

2、,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8687公里,约占7.0%。全国内河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万余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25个。2006年,全国完成内河水运货运量11.61亿吨;全国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0.40亿吨,旅客吞吐量1.28亿人次。 内河航道、港口是内河水运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内河航道提供基础的运输条件,内河港口依托于内河航道,是实现运输的枢纽或节点,二者互为依存和补充、相互促进。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江干线已成为世界上水运最为繁忙和运量最大的河流,西江航运干线已成为沟通西南与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纽带,京杭运河已成为我国“北煤南运”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已

3、成为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布局,内河水运的服务腹地有了较大的延伸和扩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国外内河水运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河水运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河航道、港口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历史上对内河航道与港口的投入太少,大多数航道处于自然状态,不少碍航河段未经系统治理,堵航、碍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内河水运优势的充分发挥;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短、数量少、未成网,主要干、支航道没有高标准贯通。内河港口虽然数量不少,但成规模的港口很少,

4、无论是规模、服务能力,还是机械化水平、码头等级,总体上都比较落后,作为运输上的枢纽作用不突出。三是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较小,仅为229吨,与国外发达国家平均吨位1000多吨相比差距较大,运输的低成本优势还没有很好地发挥。 近年来,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航道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各级政府对内河港口的发展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希望通过港口的发展支持和带动当地经济、物流的发展,内河港口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同时,还实施了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伴随着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内河船舶

5、大型化趋势也十分明显。 记者:我国内河航道与港口的发展前景如何?还有多大的潜力? 董学博:前面提到,由于航道的系统治理不够,容易发生堵航、碍航现象。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近年来出现的堵航现象在原因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多的是由于运输量大、航道能力不足引起的,京杭运河堵航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内河水运需要加快发展步伐的客观要求。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水运发达地区的投入产出综合分析比较,内河水运具有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运能大等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内河水运,可有效缓解流域土地资源紧张状况和大宗物资陆路运输压力,对节约使用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加快发展内河水运,符合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

6、、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也是完善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结构、转变交通运输增长方式、实现内河水运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内河水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然,也应该看到,充分发挥内河水运的比较优势涉及外部环境的协调和内部条件的改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航道与港口设施,并与海运、铁路、公路有效连接。在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我们强调内河航道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分层次开发,在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河网地区和主要支流要加快建设高等级航道,拓展内河港口功能,推广标准化船型,发展智能航运,提高内河水运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目前,长江完成的水运量已达到9.9亿吨,是

7、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为繁忙的通航河流,随着沿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沿江产业布局的加快和临港工业的发展,长江水运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到2020年,在基本建成干支衔接、沟通海洋的高等级航道,形成与航道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专业化和高效的港口体系,我国内河水运的优势将得以进一步发挥,将在更高水平上提供畅通、高效、安全、环保的运输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制定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董学博:大家知道,内河水运是一种运输方式,需要同时处理好与沿海港口、铁路、公路的衔接;同时,内河水运还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需要妥善处理水运发

8、展与水利、水电、防洪等的关系。因此,对内河航道与港口的规划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在制定规划时,我们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适应国家战略和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对外交流;二是结合水资源条件,加强协调,贯彻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针,统筹兼顾航运与防洪、排涝、发电、灌溉、供水等的关系,与相关规划衔接,提高内河水运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四是注重航道与港口、船舶以及干线与支线的协调发展;五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妥善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六是合理和节约使用港口岸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记者:内

9、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会对我国内河水运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董学博:规划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进行的布局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已由行业规划上升为国家规划,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国家发展内河水运的决心,规划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指导我国内河水运建设和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有利于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运资源,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综合运输体系完善,有利于促进内河水运跨越式发展和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规划的批复和实施,将对我国内河水运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讲: 一是本次规划布局的内河高等级航道、主要港口遍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接了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56个,占全国的25%,

10、连接了国家一类口岸27个,占全国的29%。实现了主要资源腹地和消耗地的有效连接以及主要江河的江海直达运输,可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促进沿江、沿河产业密集区的形成,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和物资交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是将形成由通航千吨级单船或船队的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为核心的全国内河航道、港口体系,促进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全面实现内河水运的产业升级,提高内河水运的现代化水平,内河水运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内河水运优势充分发挥,并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筑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 到2010年,航道通过能力可在目前基础上提高约40%;到2020年再翻一番,船舶航行条件得到明显改

11、善,单位运输成本将比目前降低30%以上,每年可节约运输费用约150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三是规划的实施,可为国家节约大量土地,尤其是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土地资源匮乏地区建设高等级航道网,是缓解土地资源压力、扩大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的有效举措;同时,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减轻防洪压力,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记者:内河航道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渠道?内河港口与沿海港口不同,部分内河港口的建设发展完全走市场化道路还存在一些困难,国家对内河港口建设有何扶持政策? 董学博:众所周知,历史上缺乏稳定的资金渠道和足够的资

12、金投入是制约我国内河水运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必须对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属性形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这也是近年来我们对内河水运建设资金政策进行总结和实践的结果。 “九五”期,在国务院关心下,交通部建立了内河水运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虽然不大,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建设和发展内河水运的积极性。“十五”期,交通部继续加大了对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十一五”期又进一步加大内河水运建设资金安排力度,以保持全国内河水运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了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在中央政府

13、层面,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稳定内河水运建设专项资金渠道;二是根据建设需求和资金能力,将逐步扩大资金规模,如“十一五”期交通部用于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将是“十五”期的两倍,主要用于支持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适当支持其他等级航道建设。在地方政府层面,从事权划分而言,除长江干线外,航道建设的事权主要在地方,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安排财政性资金投入,进一步统筹交通建设资金,扩大用于内河航道和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规模。 此外,继续鼓励多种形式建设内河高等级航道,如鼓励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继续实施航电结合、梯级开发,滚动发展内河水运。 关于内河港口建设,首先,港口与经济发展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体现,所以港口建设主要取决于市场,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港口的建设和运营;其次,从发展水平上看,内河港口发展阶段确实与沿海港口有所不同,不少内河港口还没有完全具备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建设和发展的条件。因此,政府推动内河港口建设走向市场应成为港口工作的指导思想,特别对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应坚定地坚持市场导向、市场运作的港口发展道路。中西部地区的部分港口目前融资能力较弱,各级政府在一段时间内对以公共服务为主的港口项目还应给予一定支持,这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