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矿山作业人员试题2(B).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86231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矿山作业人员试题2(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下矿山作业人员试题2(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下矿山作业人员试题2(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下矿山作业人员试题2(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下矿山作业人员试题2(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矿山作业人员试题2(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矿山作业人员试题2(B).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下矿山作业人员试题2(B)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总分40分) 1.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形式,包括( )。 A、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B、宪法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2. 井下突然消失透水事故时,井下工作人员应肯定听从班组长的统一指挥,按预先安排好的避灾路线撤离,万一迷失方向,必需朝( )撤退。 A、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 B、无风流通过的下山巷道方向; C、有水流通过的下山巷道方向。 3. 一旦发觉冒顶预兆,应马上进入安金地点躲避。如来不及撤退则要( )。 A、快速叫人来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 B、就地趴下; C、靠

2、近巷道一侧站立或找就近的支护设施处躲避。 4. 井下爆破炮响完后,经通风后不少于( ),方准人员进入爆破作业点。 A、l5 min; B、lOmin; C、3Omin。 5. 凡在金属容器和潮湿地点作业,应采纳不超过( )V安全电压。 A、36; B、24; C、12。 6. 线路跳闸后正确的做法是( )。 A、不应强行送电,故障排解前方可送电; B、强行送电; C、应反复连续送电。 7. 金属非金属矿山新招的井下作业人员,除根据规定进展安全培训外,还应当在有阅历的职工带着下实习满( )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A、1; B、2; C、3; D、4。 8. 地下矿山应建立、健全出入井登记和检

3、查制度,以下( )项人员进入井下应当登记。 A、下井作业人员; B、外来参观人员; C、全部下井人员。 9. 升降物料用的钢丝绳,自悬挂起12个月时进展第一次检验,以后每隔( )个月检验一次。 A、3; B、1; C、6。 10. 必需确保矿领导下井带班,全员培训合格,“三项岗位人员”必需持证上岗。其中的“三项岗位人员”是指( ) A、主要负责人、安全治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B、主要负责人、安全治理人员、驾驶员; C、安全治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信号员; D、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信号员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总分30分) 1.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 )。 A、安全第一; B、预

4、防为主; C、综合治理; D、加强治理。 2. 安全生产的范围包括( )。 A、提高产量 ; B、人身安全; C、设备安全; D、节省用电。 3. 安全训练的种类包括( ) 。 A、转岗训练; B、三级安全训练; C、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训练; D、常常性安全训练。 4. 三级安全训练培训是指 ( ) 。 A、厂、矿级; B、车间(工段、区、队)级; C、班组级; D、总公司级。 5. 安全生产治理中的四不放过原则包括( ) 。 A、事故缘由未查清不放过; B、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C、生产效益未提高不放过; D、当事人未受到训练不放过。 三、推断题(每题2分,总分30分) 1. 生产经营单位应

5、当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安康监护档案,并妥当保存。( ) 2. 在运输巷道内,人员可以不沿着人行道行走。( ) 3. 每个生产水平(中段)至少应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应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 ) 4. 采场形成通风系统之前,可以进展回采作业。( ) 5. 三级安全训练培训是指厂、矿 级、车间(工段、区、队)级和公司级安全训练培训形式。( ) 6.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视同工伤。( ) 7.提升竖井作为安全出口时,必需设有提升设备和梯子间。 ( ) 8. 全部井下作业人员,均应熟识安全出口。实习人员和参观人员必需在矿山治理人员的带着下方准入井。( ) 9.当顶板的岩性松软,

6、岩层压力较大时,兢简单发生冒顶片帮事故。 ( ) 10. 地下开采的矿井,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量随开采深度的增加渐渐削减。( ) 11.矿井应建立机械通风系统,对于自然风压较大的矿井,当风量、风速和作业场所 空气质量满意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时,可以不建立机械通风系统,用自然通风替代。( ) 12. 用人单位对不相宜连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当安置。( ) 13. 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 14.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赐予适当岗位津贴。( ) 15. 井下采掘

7、工作面进风流中的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应不低于20 %、二氧化碳应不高于0.5 %。( ) 安全常识测试B卷(非煤地下矿山)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总分40分) 1.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形式,包括( C )。 A、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B、宪法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2. 井下突然消失透水事故时,井下工作人员应肯定听从班组长的统一指挥,按预先安排好的避灾路线撤离,万一迷失方向,必需朝( A )撤退。 A、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 B、无风流通过的下山巷道方向; C、有水流通过的下山巷道方向。 3. 一旦发觉冒顶预兆,

8、应马上进入安金地点躲避。如来不及撤退则要( C )。 A、快速叫人来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 B、就地趴下; C、靠近巷道一侧站立或找就近的支护设施处躲避。 4. 井下爆破炮响完后,经通风后不少于( A ),方准人员进入爆破作业点。 A、l5 min; B、lOmin; C、3Omin。 5. 凡在金属容器和潮湿地点作业,应采纳不超过( C )V安全电压。 A、36; B、24; C、12。 6. 线路跳闸后正确的做法是( A )。 A、不应强行送电,故障排解前方可送电; B、强行送电; C、应反复连续送电。 7.金属非金属矿山新招的井下作业人员,除根据规定进展安全培训外,还应当在有阅历的职工

9、带着下实习满( D )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A、1; B、2; C、3; D、4. 8. 地下矿山应建立、健全出入井登记和检查制度,以下( C )项人员进入井下应当登记。 A、下井作业人员; B、外来参观人员; C、全部下井人员。 9. 升降物料用的钢丝绳,自悬挂起12个月时进展第一次检验,以后每隔( C )个月检验一次。 A、3; B、1; C、6。 10. 必需确保矿领导下井带班,全员培训合格,“三项岗位人员”必需持证上岗。其中的“三项岗位人员”是指(A) A、主要负责人、安全治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B、主要负责人、安全治理人员、驾驶员; C、安全治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信号员;

10、D、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信号员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总分30分) 1.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 ABC )。 A、安全第一; B、预防为主; C、综合治理; D、加强治理。 2. 安全生产的范围包括( B C )。 A、提高产量 ; B、人身安全; C、设备安全; D、节省用电。 3. 安全训练的种类包括(A B C D) 。 A、转岗训练; B、三级安全训练; C、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训练; D、常常性安全训练。 4. 三级安全训练培训是指 ( A B C ) 。 A、厂、矿级; B、车间(工段、区、队)级; C、班组级; D、总公司级。 5. 安全生产治理中的四不放过原则包括(A

11、 B D) 。 A、事故缘由未查清不放过; B、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C、生产效益未提高不放过; D、当事人未受到训练不放过。 三、推断题(每题2分,总分30分) 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安康监护档案,并妥当保存。() 2. 在运输巷道内,人员可以不沿着人行道行走。() 3. 每个生产水平(中段)至少应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应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 4. 采场形成通风系统之前,可以进展回采作业。() 5. 三级安全训练培训是指厂、矿 级、车间(工段、区、队)级和公司级安全训练培训形式。() 6.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视同工伤。() 7.提升竖井作为

12、安全出口时,必需设有提升设备和梯子间。 () 8. 全部井下作业人员,均应熟识安全出口。实习人员和参观人员必需在矿山治理人员的带着下方准入井。() 9.当顶板的岩性松软,岩层压力较大时,兢简单发生冒顶片帮事故。 () 10. 地下开采的矿井,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量随开采深度的增加渐渐削减。() 11.矿井应建立机械通风系统,对于自然风压较大的矿井,当风量、风速和作业场所 空气质量满意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时,可以不建立机械通风系统,用自然通风替代。() 12. 用人单位对不相宜连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当安置。() 13. 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14. 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赐予适当岗位津贴。() 15. 井下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的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应不低于20 %、二氧化碳应不高于0.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