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心灵的甘露文档.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860329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赏识心灵的甘露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赏识心灵的甘露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赏识心灵的甘露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赏识心灵的甘露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赏识心灵的甘露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赏识心灵的甘露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赏识心灵的甘露文档.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赏识心灵的甘露东兴区双才小学:林艳卡尔维持的儿童早期教育里有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巨大潜能埋伏在每个孩子身上,往往是父母亲手掐死了天才的幼苗。”在国内,有这样的一个传奇:一个父亲,一个老三届毕业曾是工厂普通工人的父亲。一个女儿,一个刚出生下来不久就双耳全聋的女儿。20年来两个普通的生命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女儿小学学习跳了两级;8岁时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倒背如流;10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光荣地受到江总书记的接见;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20岁至今在美国最著名的聋人大学盖劳德特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位列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

2、物排名第6。创造这个奇迹的父亲是周弘,女儿是周婷婷。这一系列的成绩背后,父亲周弘功不可没,这位父亲的“秘诀”在于,专找孩子的优点,坚信孩子“行”,并不吝惜自己的“赏识”。按他的理论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奥秘在于父母心灵深处坚信自己的孩子行,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有他、赞美他、为他自豪。”“做父母最重要的是应该给予孩子力量,必须在孩子的人生道理上不停地为他们鼓舞欢呼,为他们加油。也许学会赏识,正是打开孩子潜能的金钥匙。”无独有偶,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1966年做的一项实验研究,也表明了教师的期望、赏识对于学生成绩的影响。罗森塔尔和助手

3、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们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优秀。被期望的学生在智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点对于智商中等的学生表现得尤为显著。从教师行为和性感鉴定中可知,被期望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更大的魅力、更强的求知欲。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

4、孩子的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而孩子们,也在老师的信任、鼓励中取得了进步。从以上两个实例可以看出,赏识学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这种赏识教育,从我接触到它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十分认同,于是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注意运用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将其运用在对2014级学生的教育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赞赏学生是人文精神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老师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它倡导个性解放,要求老师应看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同时,必须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的每一个长处,肯定

5、他们的每一次进老师,自然而然就会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对待学生的失败和错误,不能采取责骂、惩罚的态度,而要能以一种广阔的胸襟给予谅解宽容和鼓励,井为他们指出一条解决问题、改正错误的途径。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赏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境,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这样,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而且使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着掌声笑声、充满着决心和信心。赞赏是一种美的熏陶,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赏、信任和鼓励,这样的语言对孩子们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善与美是紧密相连的,“君子成人之美,而不

6、成人之恶”,作为名老师,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真就是美,老师的赞赏必须真心诚意,没有矫揉造作、言过其实或者空洞无实,这样的赞赏有着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经常体验被爱感、成功感、自豪感和愉快感,从而形成开朗活泼、乐观向上的性格,建立起亲密、和谐、真情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表现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闪耀智慧的火花。马斯洛指出,尊重需要如果得到满足,那么人们就会产生自信心,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成就的人,否则就

7、会引起自卑感、软弱感和无能感。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只有被教师尊重,才可能懂得自尊,并可能尊重他人。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育语言,当学生有错时,在大庭广众下批评。比如,学生上课做小动作或开小差,教师会采取点名批评和罚站的方式。若走近他,敲敲桌子,摸摸他的头,或送去一个责备的目光,他会心存感激,也有内疚,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方式在不伤学生自尊的同时又让他受到了教育,不是一举两得吗?在一个班集体中,作为教师尤其要关注后进生这一群体,他们更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后进生本身就自卑,看不起自己,作为教师不能歧视他们,更要让周围的人都尊重他们,从而重新唤起他们

8、的自尊、自信,树立新的精神支柱。对于他们的各方面,教师不应给予全盘否定,哪怕只是一个做得好的方面,也应给予赏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激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力量。同时,在赏识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第一,有些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较片面,把赏识教育等同于简单的表扬。实习期间,听过不少小学教师的课,无论是什么课,只见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会说:“你真行”“你真棒”“很了不起”。显然这些老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把赏识教育等于表扬。虽然这些学生在得到肯定和赏识后会增进进取心和自信心,但其实这种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也会使他们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从而变得自负和脆弱,一旦遇到挫折

9、,有时甚至是一些无足挂齿的小事也会令他们不知所措。这样的赏识教育也就适得其反,走入了赏识教育的误区。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和了解,准确、具体说出学生的表现与成就,把他们的良苦用心和艰难努力都看在眼里,然后再给予表扬。这样的表扬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发自教师内心,才会起到激励的效果。第二,有些教师在赏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避免批评。实际上,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学生所接受。赏识教育方法的运用应注意弹性,我认为批评也可以成为赏识的一部分,只要讲究艺术。在批评学生时,要含有肯定和鼓励的意思,要让他感到你批评他,正是因为对他满怀信心,对他有更

10、高的希望,从而激起他奋发向上的勇气。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它们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其它教育方法并行,并没有一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健康的成长。教师作为赏识教育的实施者,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运用赏识教育,用真诚的语言对学生的每个闪光点进行充分肯定,会带给学生信心和动力。学生接受来自老师的赞美和赏识,不仅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扬长避短,克服自卑心理;而且能产生一种完美感、荣誉感,为了维护这种良好的自我形象,他们坚持不懈地作出种种努力,向着教师的期望目标前进,当他们获得成功之后又得到教师的赞赏,使他们进一步追求新的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改善自我,提高自我。这就是赏识教育的魅力所在吧!2015. 12.14东兴区德育论文赏识心灵的甘露 东兴区双才小学:林艳 2015.1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