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身睡觉是目前预防睡眠窒息和打鼾的效佳方法.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858373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侧身睡觉是目前预防睡眠窒息和打鼾的效佳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侧身睡觉是目前预防睡眠窒息和打鼾的效佳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侧身睡觉是目前预防睡眠窒息和打鼾的效佳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侧身睡觉是目前预防睡眠窒息和打鼾的效佳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侧身睡觉是目前预防睡眠窒息和打鼾的效佳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侧身睡觉是目前预防睡眠窒息和打鼾的效佳方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鼾睡,睡觉时打呼噜历来都被认为是“睡眠好的表现,因为打呼噜打得如雷鸣一般,自己都不会被吵醒,可见深睡如泥,酣梦正甜。可是睡眠打呼噜却是一种疾病,目今称之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种睡眠窒息正式被医学界认可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确定下来是一种疾病,所以至今很多人并不把睡眠打鼾当作一回事。我从一九七二年八月二十六日第一次因打呼噜引起严重窒息至今己四十年,在这整整四十年中,我在夜间深睡中经常因呼吸道阻塞,引起极其严重的呼吸困难,每次窒息都在我睡得最最深沉的时候突发,发病时仿佛已经停止呼吸近一分钟了,每当我从深睡中憋醒后,即急促呼吸,拚命大口大口吸气,仿佛一口气接不到就立即要面临死亡

2、似的!一般在生死线上要挣扎好几分钟时间才能接到气,这是最最最最难受的一段时间,至今我已经历了成百上千次这种死亡线上挣扎的折磨,回想其经历是极其突然,极其紧张,极其危险,极其痛苦的!可发病后我还得紧张地抓紧时间全身心地去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去出席各种会议或活动,认真辅导高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我克服了一个接一个不断袭来的困难,我就这样坚持拼搏了三十多年的教学工作,直到退休后才准备对这种疾病进行系统的诊治。 起初,我把夜间发病的经过讲给医生听时,几十年来他们都一口咬定我患的是心脏病,是心力衰竭的表现。也因此,我吃了几十年的心脏药,可治来治去不见效。一次,上海瑞金医院的过鑫昌医生到南通巡诊,他听

3、了我的病历介绍后,马上说,很可能患的是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后来经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瑞慈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五官科苏志高主任医师,及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李善群医生的诊治,定性为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并于2001-02-13-02-27,在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五官科由该科主任苏志高医生做全麻咽腭成形手术,住院号:504424 。入院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出院日期:2001-02-21 手术名称:腭咽成形术 经检查,心电图,Holtor,彩色多普勒未见异常,术后恢复良好,血脂,胆固醇,血糖,血粘度正常。 胸透结论:两肺未见实质性病变,左肺尖后胸膜可见玻璃状钙化,主动脉

4、硬化。患者因夜间打鼾,呼吸困难30余年入院。DE:咽腔狭小,软颚肥厚,咽侧壁肥厚。入院后,给予五官科护理常规并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在检查结合证实患者有手术适应症而无手术禁忌之后,于2001年2月21日在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出院情况:患者一般情理可,无特殊不适主诉。体验:见颚咽部红肿消退,无炎症反应,予以出院。主治医师 苏志高 可手术出院后刚一个星期,我的老毛病仍旧突发,未见根本好转。后来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的李善群主任医师解释说:这种手术只能处理呼吸道阻塞的上半部分,手术后剩余的地方仍旧阻塞。即此手术并非有效的根治措施。 打鼾是因为咽喉里面的咽腔狭小,

5、软颚肥厚,咽侧壁肥厚,咽腔软组织睡眠时松弛下坠,遮盖到气管引起气流振动发出响声,轻微的打鼾对身体影响不大,但若软组织下坠过度,堵住了气管或留下很小的缝隙,那么就会引起窒息或呼吸不畅,而鼾声会更响,甚至危及生命。 大脑在睡眠时并非完全处于休眠状态,有一部分仍在工作,当呼吸不畅或窒息时,大脑会指使你翻身或张嘴呼吸,而人仍处于熟睡状态。问题是如果因你白昼极端劳累,导致脑组织极度抑制时,即可引起睡眠时长时间终止呼吸,一直坚持到身体忍耐的极限才被猛然憋醒而急促呼吸,由于长时间的呼吸不畅引起吸氧不足,导致血液中的氧含量过低,身体的某些危急症状就会突然出现,引至极其严重的后果。 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一早起来脸肿

6、、口干、舌燥。浮肿是因为血氧低影响了内分泌新陈代谢,口干当然是张口呼吸的原因。睡了一晚虽然睡眠时间充足,但白天依然容易打瞌睡,那是因为大脑为了救你的命,一个晚上在不停地工作,到了白天自然想睡上一觉。如果此时开车,就撑不住,想打瞌睡,那是非常危险的事! 血氧低对大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健忘,记忆力衰退是常有的事。长年的睡眠呼吸不畅,血氧过低会影响到心脏,诱发心脏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往往有心脏病的人都伴有打鼾史。其他危害性还包括对肺功能的影响,对情绪的影响,甚至会在睡眠中因窒息而猝死。 我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呼吸专科诊治时,李善群主任医师拿出一份表格,填写好后说,你首先要作一次测试检查,确

7、定你是不是睡觉打鼾,以及窒息的程度。我按预定的时间下午六时与我二儿到了那里。我们将在那里过一夜。医院的病房都是单人房,护士在我头上,四肢,上体,密密麻麻贴了很多带有电线的极片,为了防止晚上翻身时极片脱落,用了很多胶布固定,那些胶布的粘合力让人感到好像被五花大绑,特别是头上绕了很多电线,动都不敢动。九时左右,护士回来,开始调节仪器,并把一个面罩罩在我脸上,准确的讲是个脸罩,因为我的嘴不可以自由张开。脸罩连带一条气管到仪器上,这是测量我的呼吸气流的大小。测量的项目还包括脑电波,血氧含量,心肺功能等等。床头上有一个麦克风,测量鼾声的分贝数,天花板上还挂着一个摄像头,监视你晚上翻身的情况。 测试完,我

8、又按预约的时间回去看专科医生,此时所有的测试,结果都在他的案桌上,重度窒息有十一次,最长的一次时间长达55秒,轻度窒息有十八次。我想我要是平时憋气也未必能憋55秒,他并没有测试我嘴巴呼吸的情况,这能不能算是窒息?再看别的参数,血氧,肺功能等等全部都有问题,我是典型的睡眠窒息症患者。据说,手术的治愈效果可达95%,现在我回想起来觉得这个手术可以不做,原因是咽喉里的软组织并非多余的肉,它在你吞咽、说话、呼吸时起到阀门的作用,如果割掉了,有可能喝水时呛到气管,吃饭时食物跑到鼻腔里。专科医生提出用另一种治疗方式,即使用一种辅助呼吸器(美国维康BiPAP Pro2呼吸机),可以克服窒息问题,治疗效果可达

9、80%,他特别提到,使用这种辅助呼吸器,早上起来会感到特别精神,虚胖的人一两个月就会消瘦下来,说着他拿出辅助呼吸器给我看,一个四方型的鼓风机,使用的时候放在床底下,一条软胶管连接在上面(类似吸尘器的软胶管,只是直径略小一点),软胶管另一头是一副面罩。 我有点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听他怎么说就怎么办,使用这种辅助呼吸器我还得去一趟医院,由医院再做一次测试,看多大的气流压力和什么样的面罩才适合我。 于是,我又付了数百元,回到原来的医院,这次测试比第一次的简单,只需要带一副面罩,辅助呼吸器的工作原理是由鼓风机吹气,通过软胶管将一定压强的气流送到鼻腔里,只要气流的强度足够大就能把鼻腔里的软组

10、织吹开,达到辅助呼吸的目的。 这个工作原理听起来不象是用在人体上的,倒像是机械上的某个设置,且不说将一一股强气流灌进你的鼻子会有什么感觉,光是配戴面罩就花了半个小时,因为要从十几副面罩里挑选出一副合适你的脸型,又不会漏气又不能夹得太紧确实不容易。 于是找到了一副小型的较为柔软的面罩,戴上去感觉还可以,正式用上后觉得面罩的橡胶软了点,那条送气的软胶管只要拉扯一下,鼻孔接触处就会漏气, 所以总要保持面罩和软胶管的位置端正。 柔软的面罩如果戴得好的话,感觉倒还可以,吸气很容易,呼出来则有点费劲,毕竟要克服这个外加的气体压强才能把气呼出来。我开始测试的气压是13,我不知道数字13的量纲单位是什么,我那

11、辆车的轮胎气压是22kPa,如果测试的数据和轮胎是同一量纲的话, 那么我接受的气压就是轮胎气压的6%。 轮胎气压的6%是个什么概念?当我无意中把嘴巴张开时,一股气流从嘴巴里呼呼作响地吹出来,其强度相当于吸尘机开到最低档,也就是说在我的鼻腔和肺部里始终保持着6%轮胎气压的气体压强,只要那里有缝隙,气流就会从那里钻出来,整个晚上我脑子里都在想着如何提防漏气,嘴巴还要闭紧,稍一放松,气流声呼呼作响。由于气管和肺部里泵满了气(气压大于大气压强),时间长了胸部感觉很累,如此折腾根本睡不了觉。 我真怀疑设计这个辅助呼吸器的人根本就不是从事医学研究的,只是一些机械佬物理佬,想当然的用这种吹气法就想解决问题。

12、我从医院回来后决定不买这套价值20000元的设备,倒不是在乎要自费这笔钱,而是这种被动的,人为吹气方法根本是不能溶入到人的生活当中,完全是个蹩脚的主意。 后来我在家庭医生网页和一些有关的网页作了一番搜索,发现有一位医生说,侧身睡觉可以预防睡眠窒息,从解剖学角度看,仰睡时咽喉软组织正好遮盖到气管,侧睡则可避免这个问题。他特别提到,在美国有80%的人是侧身睡觉的。80%这个比例让我甚为惊讶,我睡觉从来都是四肢一伸,仰面朝天,觉得只要仰睡才睡得舒服坦然,从来没有人向我提及要侧身睡觉。 再问问周围的人,果然很多人都是侧身睡觉。有一位中东人对我说,穆斯林的圣经里就提到要侧身睡,而且要右侧身睡,避免心脏受

13、压. 现在想起来其实人类在生活当中早已有了自然的方法来避免睡眠窒息症,你只要用心想想就能领悟出其中的道理。从此以后,我采用了侧睡的方式,甚至还准备了一个网球或小枕头,打算按网上的说法,将其绑在腰上,人为地制造障碍,使我不能仰睡。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果然家里人听不到我打鼾的声音,呼吸声渐趋正常。我最大的收获是白天不怎么会打瞌睡,即便我晚上睡得很少,也不会象以前那样骑车的时候眼睛睁不开。尽管现在有时仍旧因过劳过累偶而发病,但发病频率比前明显减少。现在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睡觉的姿势是什么。我不断地强化侧睡的意识,时间长了果然有效,每每醒来发现自己侧着身时,心中顿时喜不自胜。 明智保身,侧睡保命,这就是我现在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