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让学生在“做”中探索求知.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858029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让学生在“做”中探索求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让学生在“做”中探索求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让学生在“做”中探索求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让学生在“做”中探索求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让学生在“做”中探索求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让学生在“做”中探索求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让学生在“做”中探索求知.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在“做”中探索、求知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让学生在“做”中探索、求知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做”中探索、求知“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在数学教育中强调人人做数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是解决如何使学生想学、会学、能学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做数学”为主线,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领悟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做数学”的意义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做数学。主题词:欲望方法能力正文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这一理论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要在做上教

2、,做上学”。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也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做”的需要,以不断地获得新的动力,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一、在“做”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掌握知识的愿望”。这说明只有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可能发愤地去探索。从建构主

3、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深刻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各种情境激励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实践证明,在操作中巧妙构思,层层设疑,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探求的需要。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就是这样做的:首先我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弄清什么是圆的周长,然后请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出手中面值不同的硬币或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某些圆的周长时,我提出:“你能用滚动的方法测量我区迎宾环岛这个圆形花坛的周长吗?”这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方法已行不通时,迫使学生另辟蹊径,想出

4、了“绳测”的方法。这时,当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后,我又设疑:让学生将一个一端系着一个小红球的绳子在空中旋转成圆形,并追问这个圆的周长用滚动的方法能否测量,用“绳测”的方法行不行。学生们经过认真思考后感到两种方法均不可行,这就为学生进一步“做”创设了需要。此时我说:“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才能满足适应每一个圆。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自己手中圆形学具的周长大约是多少,观察并思考一下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这样在学生最需要时留给他们“做”的空间,又一次激起了他们思维的浪花和继续探索的欲望,学生们便急切地按照教师有意设计的操作观察发现思考实践的路子顺利地探索出了圆的周长公式。

5、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可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的一些环环紧扣的操作活动,就像一块块磁石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激发起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二、在“做”中促使学生获得求知的方法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取有限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正如叶圣陶所说:“尝谓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让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提倡人人做数学,绝不能为图热闹,为渲染气氛,而应让学生在“做”中悟出方法,在实践中发现

6、规律,这样又可以为学生求知增添新的动力。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在旧知铺垫之后,首先引发学生猜想出分数应该有“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的性质,为学生提供了宏观思维的空间。紧接着,教师按学生的思维自然滑行:“你们猜想分数应该有这样一条性质,那你们能不能按照自己的猜想举出具体的例子验证一下呢?”他们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即如3/4把分子、分母分别扩大2倍、3倍结果应该是6/8、9/12,3/4应与这两个分数相等;8/12的分子、分母分别缩小2倍、4倍结果应是4/6、2/3,它们应与8/12相等。到底相等否?学生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开始动手操作起来。有的拿

7、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圆形纸片分别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再分别表示出它们的3份、6份和9份,经比较之后3/4与6/8、9/12相等,他们兴奋地举起了手;也有的同学用自己画的三条相等的线段作为单位“1”,先表示8/12,再把它的分子、分母同时缩小2倍变成4/6,最后表示2/3,结果发现表示这三个分数的线段也相等;还有的同学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将分数写成除法的的形式,然后动手计算,结果发现3/4、6/8和9/12三个分数化成小数都是0.75,说明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8/12、4/6与2/3化成小数的结果都是0.6,从而证明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

8、大小也不变。这样,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实践活动,得出的结论又与猜想相吻合,心情自然无比兴奋,大有雀跃之势。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无望有什么长进,于是,就在学生为自己拍手叫绝时,我淡淡地一句:“我们经过验证认为自己的猜想一定正确,但真正的分数基本性质与我们的猜想真的一字不差吗?”一句话把学生由得意转到迫不及待地去看课本之中,他们通过看书发现真正的分数基本性质确实与他们猜想的不完全相同,而是“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为什么?倍数与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说扩大或缩小而用同时乘以或除以?这些疑问正是新知的生长点,于是在小组讨论中使疑难问题

9、得以解决。整堂课学生在主动参与猜想验证设疑解疑的活动中,明白了性质、法则一类的数学知识可以先依据旧知进行猜想,再对猜想进行验证,然后在验证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直至获取真知。这样,学生就在“做”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学习这类数学知识的方法,为他们今后自己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如,“圆面积的计算”一课“转化”的思考方法十分突出,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我指导学生将圆形纸片平均分成16份,尝试着拼摆成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再启发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新旧图形间的联系。经过学生大胆的试验操作,他们拼摆出了多种形状:有的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有的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还有的拼成了近似

10、的三角形、梯形。在已有的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经验基础上,经过迁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r2.在课的结尾处我通过提问“圆的面积公式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来突出“转化”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通过学具的实验操作活动,把抽象的数学公式从感性的接触升华到理性认识的深入理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悟到“转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很多时候都是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利用旧知学习新知。于是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新问题时,总是有学生提出“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转化成看来“圆面积”这节课我对“转化”思考方法的渗透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一个烙印。由此看来让学生在“做”中掌

11、握求知的方法和本领是学生能否在求知中体验到乐趣的关键,也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三、在“做”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从动作开始的。实践证明,科学的思维方法,富有创意的解题能力,总是在人类长期生产和科学实验中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反复地不断运用,才内化为自身能力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之目的。”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在教学按比分配应用题时,为充分发挥学生

12、自身的独创潜能,我脱离课本例题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平谷五小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到300平方米的学农基地参加劳动,将总面积按24分配给两个年级,两个年级种植的面积各是多少?在复习了比的意义和初步理解题意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应用题“画”出来,经过讨论和修正,学生们画出了各种不同的图形:“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追形式,应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在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后,我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以图形为依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五年级与六年级种植面积大小的关系是什么?五年级种植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是什么?六年级种植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是什么?通过作图、思考、讨论,学生的解题思路活了,争先

13、恐后说出了多种解法。在学生兴致正高时,教师紧跟着追问一句:“300平方米的劳动基地还可以怎样分配给两个年级进行学农劳动?”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划分,然后小组讨论,结果又出现了将300平方米平均分成3份、5份、10份、15份等按任意比分配的不同情况。在分配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也从中领悟到五年级同学年龄小,分配时应该少一些,六年级同学年龄大,力气大,分配面积应多一些,劳动中应互相帮助等道理。这样,学生在画一画的动手操作中,自己去设计、绘画,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出多种分配方案,充分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效果非常好。可见,动手“做”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最终归宿。有了

14、“做”的欲望,又有做的方法,还愁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吗?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强调人人做数学,这既是义务教育普及性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落实。实践证明,人人做数学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不断增长智慧的有效措施。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从事实践活动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做数学中获得体验,这是每位数学教师应负的责任,只有成为使学生“人人做数学,人人会做数学”的精心设计者,才不枉我们数学教师的称号。参考资料: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

15、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1)小学数学教师2019年第一、二期合刊。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3)名人名言录。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