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教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85578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子之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子之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子之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子之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子之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子之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子之歌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子之歌 预习提示: 1、自学生字、词语。2、把课文读准确流利,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八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等词语的意思。2、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流程:一、介绍作者,创景激趣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2、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一八九九年一月二十四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一九二二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

3、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3、教师补充谈话。一九二五年三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教师板书:七子之歌,生齐读。)4、理解课题。(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门回归之际,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大型记录片澳门岁月,其中的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门。“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首感人至深的主题曲吧!利用

4、资料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为体会诗意做铺垫。二、了解背景,点燃激情1、伴着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教师播放背景知识课件。2、说说你观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小结: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相继沦陷,广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压,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早一天回到祖国的怀抱!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首诗,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听歌曲、看课件、谈感受,既充分了解了诗歌的时代背景,又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更好的体会诗意奠定了基础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1、师配乐范读。2、自由朗读;同座互读互查。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4、重点读准以下字音。qingbo l

5、mi qu nng dn 襁褓掳去梦寐凤阙狞恶啖着zhgo hoto ynyn脂膏号啕氤氲这首诗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词较多,教师先范读,有利于学生的正确朗读;配乐朗读可以更好地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四、指导阅读,教给方法。1、指名学生朗读澳门。2、说说“妈港、襁褓、掳去、梦寐不忘”等词语意思。3、再细读这首诗,想想诗歌表达了什么意思?你读完后,有什么体会?(生自由发言说意思,谈体会。)4、教师小结:“澳门”离开祖国已经三百年了,它怎能不渴望回归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自学后面的两首诗歌,进一步体会。五、自学交流,体会诗意1、布置学习要求:用刚才的方式学习香港和台湾,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学生自学,教师巡查,适时给予指导点拨。)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教师积极参与到小组之中,掌握各组讨论情况。3、逐首交流。(1)指名读,评议。(2)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风阙、狞恶、啖着、脂膏、号啕、琉球、氤氲等)(3)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学完以后的体会。(4)教师小结: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离开祖国,就好像失去母亲多年的子女一样,他们多么渴望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呀!特别是每首诗歌中的那句“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与鼓励,更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诗

7、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六、品读体悟,演唱表达。1、指导朗读。(1)师范读其中的一首诗歌。(2)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练习朗读。2、展开朗读比赛。播放七子之歌?澳门乐曲,指名学生朗读,评议。3、齐读三首诗歌。4、学唱七子之歌?澳门。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学唱歌曲,抒发激情,启迪思想。七、拓展思维,改写诗歌。1、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当家作主,帝国主义列强再也不敢来侵略我们。香港、澳门两地分别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和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回归祖国怀抱。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被赶出台湾,台湾回到中国的主权范围之内。但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我们深信,最终定

8、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3、看完以后,同学们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骄傲)4、那么,请你们设想一下,假如闻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场,他心里会怎么想呢?5、生自由发言。(不必要求统一答案,学生畅所欲言,怎么想,怎么说都可以。)6、港、澳门已经回归。台湾与大陆最终也将实现统一,那这几首诗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请同学们试着改写其中的一首诗歌吧!7、生改写诗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8、展示。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改写的诗。评议。通过观看影像资料、设想以及改写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使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八、试背诗歌。1、个人背诵。2、同桌互背,检查

9、。3、教师背诵。4、全班齐声背诵。九、布置作业。抄写诗中最喜欢的一首。课堂检测:七子之歌是我国爱国诗人 写的,七子分别指 ( . )、( )、( )、( )、( )、( )、( )。诗中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 教学设计之二预习提示: 通过预习,使学生掌握澳门的有关知识。教学目的: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2、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10、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教学过程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阴

11、森森的铁制的刑具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1. 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2. 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

12、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同学唱的:感情直露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香港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十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三、作业设计:思考: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课堂检测: 摘抄令你感动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