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853562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生有效沟通的原那么与方法一、师生沟通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之间仿佛隔着一堵高墙,谁也猜不透谁的心思。学生固然有学生的牢骚和不满:老师为什么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老师这么“凶?教师也有教师的不满和失望:为什么学生不好好学习?为什么学生不配合自己?为什么学生不喜欢自己?不满和对抗在师生关系中表现得很突出。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较重的职业压力“现在做老师,越来越不容易了,压力非常大!这是许多教师谈起自己职业时的感受。教师职业从来就不是轻松的。教师的日常工作量远超过了八小时。而近年来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各种教育改革又不断地对教师的学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教师不得不在一

2、天的忙碌工作后又进行进修。尤其,现在教师职业也实行聘任制度,并且还开始在社会上推行教师资格考核,即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只要通过一定的考试和培训之后也可以来当教师,教师们不得不正视优胜劣汰的职业竞争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日趋重视,现行教育中的许多问题与缺陷被提了出来,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人们对教育的诸多缺乏津津乐道,并且一致将职责的矛头对向教师,教师成了僵化的应试教育体制的象征。教师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沉重的职业压力导致教师们情绪紧张、厌倦工作、逃避责任、对学生冷漠他们不愿再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与学生沟通,更害怕因与学生多沟通而惹出更多的“麻烦事。有时候,教师还可能将自己的不良情

3、绪发泄在学生身上,从而导致师生沟通状况的更趋恶化。2、阅读量少、面窄1999年,中国教育报社曾组织过一次有关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结果发现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的阅读面比学生窄。2001年,中国教育报又组织实施了“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在答复“是否经常阅读时,912的教师肯定了自己,但7成教师每天业余阅读时间只有半小时到1小时,不常阅读的原因,80的人选择“没有时间。中小学教师阅读的价值取向明确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师的阅读种类结构中教参读物高居榜首。这一方面说明教师们确实都非常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过分依赖教参教学是否也说明局部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4、存在欠缺。调查说明,教师阅读状况与教师个人的成长关系密切。特级教师、高学历教师、教师个人获奖情况都与各项阅读指标明显相关。师生沟通不同于其他人际沟通,它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引导性,这是教师的教育职责。师生沟通的内容涉方方面面,政治、思想、心理、生活等等。为此, 教师一定要博览群书,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教师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必然会导致师生沟通的种种问题。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互联技术、数字化技术迅速开展,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日趋多样。很多情况下,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在某些方面的信息掌握情况已超出了他们的老师。教师们惟有不断地去掌握和探索新的东西,才能与继续学生沟通,才能胜任教师岗位的工作。3、

5、错误的师生观中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甚而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这些原本都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却转化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即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师生之间成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时至今日,虽然师生平等,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已人尽皆知,但还是有很大局部教师不能摆脱错误的师生观的影响,他们在对待学生时常常表现出专制、霸道、控制和命令的特点。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当然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要知道虽然在学识、经验和阅历上学生可能不如教师,但是在人格上,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师生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才可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也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尊重学生和“好脾气只会让学生愈发粗野而无法

6、管教,只有拿出教师高高在上的强硬作风,才能“镇压住那些顽皮的学生。是的,在教师的强硬手段下,学生们是被暂时地压住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被教育,相反,在他们的心底各种不良的情绪:不满、逆反、厌恶、轻蔑都在不断地滋长。事实上,教师想要教会学生民主、文明,那惟有以民主、文明的方式进行才可以。4、“网络时代学生的特点许多老教师都说:现在的学生比以前难教多了!从某些方面来讲,确是如此。以前的学生视教师为权威,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话,用心上课、读书。因为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而教师那么是知识的象征。“网络时代的学生呢?网络世界中的处处平等使得他们无视权威,对自我、对民主非常重视。他们经常接触数位科技,在某

7、些方面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已超过他们的教师,他们看到了教师的缺乏,这更加强了他们的反权威意识。假设教师们还是动不动就拿出老师的架子,向学生施加权威,反而更加剧他们的反权威意识,并且也引起他们对教师的反感。因此,教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叛逆教师们也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们没心思读书。诚然,当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获得知识与信息时,他们当然会喜欢在网络上利用各种搜索器、新闻网站、学术网站取得相关的东西。对于学生们来说,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最新的知识与信息,而且这种较之传统教学而言十分新颖的学习方式也更符合学生们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如果教师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满堂灌的方法来进

8、行教育教学,那么“网络时代的学生们会比从前的任何一代学生都更加反感和厌学,也讨厌他们的老师。5、沟通技巧欠缺事实上,许多教师都十分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学习了许多许多关于如何与学生沟通的教育理论,而且非常愿意学以致用。但是一旦碰到实际的问题时,教师们往往会弃所学的理论不顾。这并不是说教师们不愿将理论用于实践,而是实际的问题太灵活、太琐碎,系统的理论无法具体有效地解决问题。于是教师们只好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处理问题。学生们因此而常常埋怨他们的老师不理解、不尊重自己,其实教师们大多都能了解学生们的需要,也想要去满足它们,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来。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在季洛特的?师生之间?一

9、书中,一位教师的话可能道出了许多教师的心声,他说:“我业道学童的需要,由衷的知道。他需要你予其接纳、尊重、喜欢、信赖,需要你予其鼓励、支持、打气、使其快乐;他还需要自己有能力去探询、实验、获得成就。我所欠缺的是所罗门的智慧、弗洛伊德的洞察力、爱因斯坦的知识和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1 难道要成为一个好教师真的要具备这些苛刻的条件吗?当然不必要,而且也不可能。教师们真正需要的是记住沟通的原那么并掌握一些具体而实用的沟通技巧。二、师生有效沟通的原那么1、接纳学生接纳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方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

10、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改变,但是,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2 老师不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然后材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开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接受令学生深思,敞露自己的情感;不接受那么使学生焦虑不安,导致对抗致使交流滞塞、终止。但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如果你接受一个孩子,他会保持老样子,所以要他将来变好的最好方法就是告诉他你对他的行为不能接受。师生间之所以会出现交流不畅正是因为教师通常的反响方式训斥、命令、探询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不对的、不应该的、不可接受的。让

11、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教师的尊重会带来怎样的效果。例: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答复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下课后,老师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时机让他答,举右手时那么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结果,他发现整个班都变了。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很好地接纳了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他由

12、学生的话中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并充分地予以尊重;只要该生举起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时机让他答,尽量给他创造前进的时机;他没有因为该生的学习成绩差而乘机教育:“如果你用心读书的话就能答复出来了,你为什么不努力些呢?老师的接纳取得了很大的收效,整个班级都变了!试想,如果这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话以后讥诮道:“你不会还举手凑什么热闹?!或者干脆吼一句:“你真是无药可救!或者无动于衷地说:哦,我知道了,你回去吧。而在以后的教课中那么不给这位差生以时机。那么,这个学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深深的自卑进而觉得自己真的“无可救药,索性“破罐子破摔;或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讨厌老师也讨厌学习!2、尊重学生

13、尊重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一位贤明的教师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象对家里的访客。如果他的客人穿着鞋子躺在干净的沙发上。这位教师不会说:“你疯了吗?你怎么敢把你的鞋子搁在我干净的沙发上!马上把脚放到地板上来。如果再让我逮到一次,我就处分你!事实上,这位教师会对客人说什么呢?他也许会这么说:“对不起,我担忧沙发会被弄脏。主人对客人总是以礼相待、留有情面的。教师假设能象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师们也许会觉得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至少记住: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要批评、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

14、。其实,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让我们举一些学校实际生活中常会碰到的事来说明教师该如何尊重学生。例如:学生因为没做作业而撒谎。老师会有什么反响呢?教师A:“不做作业么,就是太懒!作业不做,读书不好好读,撒谎倒学得很快!你这样子下去能有什么长进?教师B:老师悄悄把他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脑袋说:“把作业补上就行了,何必说谎呢?学生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窗。老师会有什么反响呢?教师A:“啊!你怎么又闯祸了?!除了闯祸你还会干什么?!这么不小心,读书肯定也读不好!教师B:“你把玻璃窗打破了,是吗?那你必须按价赔偿或换上新的。以上两例中,教师A就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他们由学生的某一个行为借题发挥,批评学生的

15、其它方面、预测学生的未来、评价学生的品性、给学生贴标签、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他们却不指出该如何解决问题。教师A的做法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却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有时候,这种做法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相对教师A而言,教师B那么较好地做到了尊重学生。他关心发生的事,对这件事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努力去解决,他让学生认识到该怎样弥补过失,他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伤害学生的人格。3、有同理心也有人将同理心称为换位、移情。有同理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师和学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无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

16、心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学生平时最感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师长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接受了你,沟通才能有效地继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果碰到以下的事该怎么处理会比拟有效。在语文课上,一位学生拿着一道化学试题与另一名同学讨论,老师走过去不说话拿走了化学试题纸。这位同学随即取出化学书看,老师又过去拿走他的化学书。此时,学生又“作对般地拿出数学书。于是老师气愤地把学生叫到讲台前,“如果你再这样,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了!“随便!学生回敬道。于是老师把该生叫到讲台上当众批评了一通。学生在语文课上和同学讨论化学试题,当然不对。当老师没收了化学试题纸时,学生又拿出了数学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