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简单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850790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简单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然辨证法(简单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然辨证法(简单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然辨证法(简单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简单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简单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16.17世纪机械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机械的自然图景:伏尔泰:宇宙是一架大机器;笛卡尔:动物是机器;拉美特利:认识机器。机械论的实验生理学:嘴-钳子,胃-曲颈瓶,静脉动脉-水压管,心脏-发条,肌肉骨骼-绳子和滑轮系统,肺-风箱,肾脏-筛子和过滤器 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拉普拉斯是一位法国的天文学家,也是数学家,他把牛顿的力学系统做了进一步的的数学化合普遍化,并成功运用于天体力学中;拉普拉斯决定论是在牛顿力学的决定论原理基础上形成的;牛顿的决定性原理是:如果知道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以及作用与物体上的力,那么通过牛顿力学方程式可以精确的到处未来任意时刻的运动状态

2、。3.佐鸣的拉普拉斯假定:设想有这样一个智能生物,他不仅知道一定时刻支配宇宙运动的所有作用力和组成宇宙的一切实体的位置,而且还具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巨大能力,那么无论是最大的天体运动,还是最小的原子运动,都将包括在同一公式里。对于这能的智能生物,没有什么事情是不确定的,过去和未来的都会展现在他眼前。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照这种假设,宇宙中全部事情都是必然性的存在,事情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消失了。拉普拉斯妖集体现了近代数学试验科学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要把全部的事物都还原到一个决定论的体系中,有了这样的体系,我们就可以完全控制自然。这其实是一种还原论。还原论认为各种现象都可被还

3、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性质。还原论是近代西方科学的灵魂。二.系统的特点,结构,整体性1.系统:是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2.系统的特点:有若干要素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系统的特定结构决定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车特定的功能(结构是功能的内在依据,功能为结构的外在表现)系统包括:要素 结构 功能 环境。 整体性:(即非加和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所谓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有机的整体,各要素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系统具

4、有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三.贝塔朗菲系统1. 贝塔朗菲认为机械系统论的观点是错误的:简单的相加的观点是把有机体分解为各要素,并采用简单相加来说明有机体的属性;机械观点,即把生命现象简单地比作机器;被动反应的观点,即把有机体看做是只有受到刺激时才能反映,否则就静止不动。2.他提出了新的机体论思想,系统观点:认为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并把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动态观点,认为一切生命现象本身都处于机制的活动状态,主张从生物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证明生命的本质,并把生命机体看成是一个能保持动态稳定的系统;等级观念,认为各种有机体都是按严格的等级组织起来的,层次分明。四.耗

5、散机构理论1. 耗散机构理论的创始人是普里戈金,由于对非平衡热力学尤其是建立耗散机构理论方面的贡献,荣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其主要内容是: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非线性开放系统通过不断的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2. 耗散机构: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者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耗散机构。耗散机构理论强调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五.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从存在到演化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

6、一4.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六.生态危机的含义,主要表现1.生态自然观确定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2.所谓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者局部区域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3.生态危机不是生态环境的危机,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生态破坏:森林锐减,草原退化,土地沙化,土壤侵蚀自然资源消耗,短缺人口激增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七.对生态危机的反思1.生态危机既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也是不合理的经济增长观

7、念所导致的2.盲目追求高消费的生活消费观念,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直接诱因3.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具有二重性4.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化价值取向八.生态自然观:(要求我们具有的生态观念:整体,平衡,循环,多样性)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统一九.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1. 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2.代际平等与代内平等3.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4.政府行为,科技能力和公众参与十.科学的含义,本质属性1.科学是国家出钱满足一

8、部分人的好奇心;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在近代欧洲诞生的一种看待自然,处理自然的只是形式和社会建制,其理论层面以牛顿力学为典范;是一种最逼近真理且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2.科学的本质属性:客观真理性,逻辑完备性,可检验性,可预言性十一.科学的化解标准 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科学划界,指划分科学与伪科学,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问题1.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性作为划界的唯一标准,如果一个命题能与哦那个经验事实加以证实,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科学的命题,否则则是非科学的命题。2.批判理性主义: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认为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他主张可被经验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

9、是科学的,否则便是非科学的;因为科学的理论会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批判理性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的划界标准本质上市相近的,都是强调经验的判定,把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关系看作室划界的唯一标准。3.历史主义学派:库恩,拉客托斯等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分就是在于是否在范式或科学研究纲领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非科学,一般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评价的领域,如道德,哲学,

10、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艺术等;科学与非科学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是标明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知识。十二.科学知识的构成及其详解 科学知识是由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1.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的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2.科学事实的作用: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也是确定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3.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科学定律一般以全称命题的形式表示出来。经验定律:它反映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某种关系,具有描述性,直接实践性与观察,实

11、验直接相关,如自由落体定律。理论定律:借助想像,直觉与灵感得出,不直接源于经验概括,如万有引力定律4.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它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构成要素: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规模的猜测,推导出的预言和预见5.科学理论: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验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十三.科学的精神气质1.普遍性:科学真理是普遍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的评价标准时普遍的,不以任何个人或社会的特征为转移,科学向一切能进入科学之门的人开放。2.公有性:科学发现属

12、于整个科学共同体乃至整个社会,科学家无权独占或回收他的科学发现,科学发现奉行公开原则,科学家所换回的唯一私有财产是他的发明权。3.无私利性:科学家要被看做是对真理的不谋私利的求索,仅仅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科学家应具有求知热情,广泛的好奇心和造福人类的利他主义。4.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科学家绝不应不经任何分析批判而盲目的接受任何东西,当然这种怀疑是按一定的规范进行的,而不是怀疑一切。十四.中国文化和中国科学的一般特征,中西方文化比较与差异(一)中国文化的一般特征1.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2.以血缘关系而非地缘关系结成文化团体,亲情高于契约3.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稳定压倒一切4.大一统专制政治体

13、制,单一,崇尚权威5.作为政府官员的知识分子,科举制度6.特殊的知识体系(经史子集)7.连续而非断裂的人神关系。(二)中国科学的一般特征1.实用,功能。所有的知识求服务于大一统王朝的需要,或服务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2.宜物。具有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机智;见机行事,与时俱进3.有机自然观。整体思维,辩证思维4.士大夫阶层与技术阶层想隔绝,精英知识与实用知识从未结合,文人墨客喜吟诗作赋,好琴棋书画,对工匠技艺不屑一顾。(三)中西方文化比较与差异 中国文化:道德内省(价值取向很强)伦理文化,外延科学 民主 重生命。西方文化:客观 分析 中性的东西十五.科学从问题开始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经验主义

14、认为科学史从观察和搜索资料开始的,科学是发展是不断的归纳的过程;波普认为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经验开始,科学应当是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十六。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 1.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3.从某一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洽性)中发现问题4.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5.从社会需要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十七.选题的基本原则创新性 科学性 可行性 社会需求原则 十八.观察和试验1.观察和试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也是检验理论认识的基本手段2.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

15、的的,有计划的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和知识的基本手段。3.科学观察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4.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 全面系统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 5.科学实验的特点: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排除各种偶然次要的原因和外界干扰;可以强化研究对象;可以使对象的属性或变化过程在人为控制下重复出现;经济可靠十九.观察和理论的关系 古典归纳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都认为观察独立于理论之外,不受理论的影响;波普,汉森和库恩等人则明确提出了观察渗透理论;科学观察并非单纯的感性活动,要受

16、到观察者已有的经验和掌握的理论的影响,即观察渗透理论,观察渗透理论并没有取消观察的客观性二十.科学理论的评价与检验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是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做出评价,有时也被称为理性检验.1.相容性评价:相容性,是指新的科学理论同公认的科学理论在逻辑上不矛盾。如果从新理论T2引以推出公认的理论T1或者从T2推不出与T1相矛盾的理论,那么T2与T1是相容的;不相容是指如果从新理论T2推出了对公认理论T1的否定,或者从T2推出了与T1相矛盾的推论,那么T2与T1是不相容的。在把新理论同公认的科学理论相比较,进行相容性评价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新理论包含有错误;旧理论包含有错误。如果一个新理论与旧理论不相容,并且新理论得到确认,从而引起科学革命或对公认理论的修改或补充。2.自恰性评价:就是分析理论内部是否自相矛盾,一个理论T1,如果不能从它逻辑地推出命题A和非B,那么T久没有逻辑矛盾,就是自恰的,反之就是不自恰的;处于退化阶段的科学理论,在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