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教学设计[228].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850418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22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22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22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22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逢入京使》教学设计[228].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逢入京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主旨。2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3背诵这首古诗。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进而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音韵美。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翻译全诗,画出疑难语句,师生共同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主旨。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

2、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360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塞外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嘉州集行世。二、朗读指导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三、背景资料逢入京使这首诗作于天宝八年(749)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就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遇见了一个老朋友,两人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岑参顿时有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的想法。此诗

3、就描写了这一情景。四、诗歌大意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思乡的泪水沾湿了双袖,模糊了面容。在马上与你相遇,欲修书一封却无纸笔,请转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五、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逢入京使中表现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什么?答案示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品味“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

4、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逢入京使中,“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作了铺垫;“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色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欲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四)课外拓展,对比延伸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六、课堂小结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首好诗,既是一件艺术珍品,又是一篇美育教材。优秀的古代诗歌可以为我们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粮食。让我们多读诗,读好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