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考试作文解题指导+例文.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84957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考试作文解题指导+例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考试作文解题指导+例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年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考试作文解题指导+例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年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考试作文解题指导+例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年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考试作文解题指导+例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考试作文解题指导+例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考试作文解题指导+例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模作文讲评材料材料回放: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李春风审题指导:“每个人心里一亩田”,“心里一亩田”即心田,指人的心灵世界、精神家园;“每个人心里一个梦”,“梦”的隐喻非常丰富,但在这首诗歌中,应指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人的志向、理想和梦想等;“一颗种子”可视为“每个人心里有一颗种子”的简省和诗化的表达,“种子”是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长成新的植物体的东西,喻指能使人的心灵、精神、品格等向着真善美发展生长的根基和触媒。后三行诗,首先在人称上有一个转变:从前三行的每个人转换为我。其次,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一个明确倾向性的判断:要在“我”的心里播

2、种“桃李春风”。“桃李”开美丽的花结甘甜的果,“春风”和煦温暖,给人和自然带来生命和生机,它们喻指美好的事物,往大处说,就是真善美。此处的“桃李春风”既可以指播种的内容,也可以指播种的结果。“播种”是形象化的表达,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以理解为保护,守护,追求等意义。短诗的核心内涵应该在后面三行,即要在心田中播种美好,才能收获善果。注意:(1)立意时宜化大为小,化形象为具体,才能使文章不空泛。如:种下经典阅读的品味和习惯,收获人文精神的滋养;种下诚实、友善、助人为乐的美德,收获文明和谐的公序良俗;种下诗意纯美的精神追求,收获平静从容的生活方式等等。(2)虽然诗句中的人称的转换强调我的主体性,学生在

3、立意和论述过程中不管是侧重我的自主性,还是侧重被动受他人影响,或者侧重播种他人的心田,都视为切合题意。(3)如果只依据前两行或前三行立意,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梦想”之类,则视为基本切题。如果只是抓住“梦”“种子”“桃李春风”这些词语,由此引申演绎观点,必须谨慎,根据观点和诗的核心意涵的联系来判定是否切题。(4)论述时和叙事中播种的行为和过程必须体现充分,关注到这一行为的影响或可预期的结果。范文赏析:(一)树之梦 我梦想着成为一棵树,一棵独立自持的树,笔立荒原,守望古道。 我一直执著地相信:人本木生。可是,摧枯拉朽的时代里,人的动物性的特质充分暴露,逐猎、撕扯、掠夺、挤兑。当狂欢的潮水退去,裸露

4、出来的是苍茫时空中有去无回的空心人。就如泡桐,盛夏时节,纷纷扬扬,占尽风光,待到金风,衰败之姿不堪入目,其腹中空而无一良材。 不是菟丝藤萝,不是依傍橡树,我愿成为的必是独立自主者,站着,而绝不靠着。人格的独立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当年,台静农与鲁迅亦师亦友,却对此讳莫如深,拒写回忆录。如今,名人已成为无数相识者不相识者的摇钱树,砸下的名利蒙蔽了双眼,最终永远屈居人后,断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面目模糊中认不清自我的来路与归途。 亦不是鲜花烂漫,不是落英缤纷,树之自持守静才是我倾尽心力去追逐的高度。一贯以美貌著称的严歌苓即使平素等人也保持舞者的挺拔与端肃。“聪明人使笨功夫”,她笔耕不辍,以汗水约

5、束着人性的虚浮,以严苛律己,以守静应世,成长为华语文坛傲然直立的一枝独秀,令人仰望。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独立自持者拒绝和光同尘,便落入了芸芸众生的围困。在这“无逃乎天地之间”的困局里,偏偏有人依旧冷峻而热切地看守着心灵的高贵。人间纷繁一出戏,庄周以“无端涯之词”、“谬悠之说”,热心冷眼看世界,忍尤攘垢,超拔出群,其荫蔽滋养了一代代士大夫们高洁睥睨的精神向度。附庸劳碌、营营役役之徒,却自以为高出众人,实际上又匍匐于地,异变为精神上的臣服,掉入了“在光明中失明”的悖论。 独立自持,必当兼具生命的尊重与温柔。“有大洋船,远行出航,庄严回归,生锈拆毁”,黄碧云以十六字总结人生

6、。安顿了生,亦瞭望了死,她与人生达成彼此相宜的格局,因而看透因果,在一次次嬗变中,获得了独立自持的情怀。如同荒原中的古树,无惧变迁,只愿在风中晃晃枝叶,与天地万物打个招呼。一亩心田,播下种子,它便决不会辜负时光与心血,因为梦中有一棵独立自持的参天古木。得分:_ 评析_(二)莲上的岁月 “接大莲叶无穷碧,映月荷花别样红。”对此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荷叶田田的西子湖,烂漫而富丽;而我首先想到的却是祖父的那半亩莲塘,污黑而腥臭。莲池与莲塘虽一字之差,便注定了它的存在为的不是被欣赏,为的不是入画。甚至有人认为,莲塘上的荷花散发不了芬芳,污臭的土壤根本播种不了诗意与梦想。祖父在与祖母的争吵中度过大半生,像极了

7、典型的中国农民。愚鲁,固执与倔强早已渗入体内。他会悉心待候那处桃树,那条鱼塘,当然,还有这片莲塘,却独不会待候家人。祖父穿着皮制背带裤,蹬着套鞋,在那个弥漫着腐殖质与排泄物的莲塘上走走停停,用手去刨挖泥士深处的花生。期待碰上曾经种下的期许在来看会有收获的惊喜。笑靥展开,眼角的鱼尾纹漾开,似抚不平的岁月的沟壑。三伏天,正是赏荷的大好时光。这时,西湖边的游客躲在茶楼,咖啡馆里对着满月的生机指指点点。而祖父,却是一整个下午在莲塘里无数次低身弯腰,深挖莲藕、采摘莲蓬。这是极辛苦的活计,丝毫没有“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许”的古趣,只有那“一弯腰”的辛苦。祖父依然会把采来洗干净的莲子拿到集市上卖,已鲜有人问

8、津。远近几个村落早已不再以种莲为。但祖父却热拗地坚守着那片莲塘,他诗意的土壤。莲塘与莲池并无大异,它们一样开或粉或红或白的莲花,一样结散发着淡雅清香,可以降火祛暑的莲子。可祖父的双手,却在不被人理解与岁月的无情磨损下布满老茧,光亮如琥珀,以至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位读书人的手。谁会相信,祖父是位心存诗意的读书人?谁会相信,莲塘中开出的莲花依然会散发芬芳?一日,我在莲塘边玩耍。祖父将一枝含苞待放的浓粉荷花递给我,说:“回去给你奶奶。”这或许是一个读书人心头蛰伏许久,只能埋藏于凝睇的诗意与甜梦。莲池之爱,宜乎众矣;然莲塘之爱,同予者何人?得分:_ 评析_(三)人贵有诗心诗人周梦蝶曾言:“愿有一小块地,

9、里头栽七棵蒜苗,就这样过一辈子。”于如此简陋朴素中寄喻生活的简单美好,这般心境,非有一颗诗心而不可得,非有心中的桃李春风而不可感。可现代人似乎遗落了诗心。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马路上再也不会有手摇木铎的采诗官,聆听着先秦人民或低回或高亢的诗音;残垣败壁,长满青苔的巷子里再也不会有卖杏花的挑担人和混着雨气的吆喝声;肮脏混浊的河水里再也没有着春服的稚子,浴乎沂水,舞于风。人生若没有诗心,心中的一亩田便只会被欲望、物质充塞,从而剥夺了我们对生命美好的感知。张岱曾深夜到湖心亭看雪,“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漫天的大雪,他感受到的不是刺骨的严寒,而是心灵沉醉的喜悦与悸动。他的心是生动活

10、泼的,远离了白日人群的嘈杂喧嚣,当巨大的空旷于寂寥扑面而来惟有诗心能将其化成人生的旷达于广阔。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在金蔷薇一文中引一位画家朋友的话:“冬天时,我就到列宁格勒那边的芬兰湾去,您知道吗,那有全俄国最好看的霜。” 最好看的霜!若没有诗心,怕是对一切美都视而不见,而自己也成为俗不可耐的俗物,生命也就逐渐失去其新鲜翠绿,成为枯燥干瘪的躯壳。而失掉诗心最可怕的不仅在于麻木,更在于丢失了自我。终日的忙碌追逐推倒了心中的桃李,止息了春风。我们不只丢掉了生命本真的享受,更剥夺了精神反思与滋养的机会,失去了超越自我,升华更充盈的人生的契机。正如叶芝所说:“她劝我们从容生活,如草生低堰。”从容是生活的态

11、度,惟有从容才可育出诗心。不妨像海子所言:做远方忠实的儿子和物质短暂的情人。要吟诗离不了稻麦肥牛,但切不可为稻麦肥牛而吟诗,这可真丢了诗心。人生贵有诗心,不妨在心里开一亩三分地,种桃种李种春风。得分:_ 评析_(四)耕种淡然诗意简媜曾言:“你还要问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个春天种树秋天扫落叶的人。”树种在心里,换不来功名利禄,却只能得到扫叶的盎然诗意,心里这亩地,耕种淡然诗意。在这个越来越浮躁喧嚣的年代,不少人忘了心里这亩田,杂草横芜以致活得惘然,心不知所归;有的人早已在这亩田里打下水泥地基,盖上摩天大厦,以致心狠手辣,一心只为虚名浮利。而我们应该在这方心灵之地中,种下雏菊,收获诗意。不戚戚于贫贱

12、,不汲汲于富贵;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繁杂尘世中,抖落身上的尘埃。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中廓清了自己如何看待加在自己头上“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这个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三顶帽子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之身。”老先生不汲汲于三顶桂冠,对名利云淡风轻。显而易见,他修好了内心这亩田,若是放在别人身上,失去名利,心中大厦轰然倒塌,是不能承受之重,而老先生心中早已有对生活的淡然诗意,名利随风而去,心中雏菊却依旧灿烂。耕种淡然诗意,让我们对物质放下执念之心,学会淡然处世。身于环境污浊之处,一颗种满诗意的心会荡涤尘土,于浊处自清,周敦颐严于律已,达到政事、学问、道德三者相统一。后代儒学大师如明

13、代王守仁,清代曾国藩无不推崇濂溪先生“出淤泥而不染。”先生在污浊之世中实现自己的理想,现代文明到达如今的发展阶段,已然不可逆,我们被世上的潜规则、不应合理却合理的存在所渐染。因为环境,人情的原因要改变心态。但往往这一次又一次的偏离修正使自己丧失本心,此时内心的一些荒芜不能让心灵依靠。而种下淡然诗意,能让我们纠结疲惫的心灵有了归属,在此停息,去想明白初心与存在的意义。即使是浊处,也能坚守初心,等到自己的梦开花结果。心里这亩田就是自己的修养品性,你种下了怎样处世的态度就会有怎样的收获,怎样的结果。相由心生,种下桃李春风的人收获的也是芳香果实与温柔清凉。修好这亩田,就是让自己有享受生命的可能。在浮躁

14、世界中,淡然诗意栖居的种子应该洒在每个人的一亩心田中。做不了“梅妻鹤子”隐逸山中,就做心中一片雏菊田的守望者。得分:_ 评析_(五)孙悟空与李白 孙悟空与李白很相似。从出身来看,孙悟空是从集天地灵气的仙石中幻化而来的,他作为神话人物,人们大可不必当真;但李白,作为实实在在的存在,人们尚且不能考究出他真正的出生地,这便很值得玩味,这与悟空的玄妙诞生不谋而合。从追求来看,两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希求天恩,封官进爵。悟空的神通惊动了玉帝,玉帝便派太白金星前往“招安”,一向无拘无束的美猴王竟也答应了,在天庭洋洋得意的管马看桃;而李白,一封与韩荆州书将他的仕途之梦暴露无遗,皇帝欣赏他的才能,封他做了翰林学士。但是当他们终于发现自己从未被重视时,悟空大闹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