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三改良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084798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卷三改良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卷三改良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卷三改良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卷三改良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卷三改良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卷三改良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语文试题-必修一 编制人:夏明 使用日期:_ 编号: 试卷三第卷(选择题 共24分)本卷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吞噬 (sh) 熨(y)帖 小心翼翼(y) 入不敷(f)出 B倒坍 (tn) 炽( ch)烈 不屈不挠(ro) 魂牵梦萦(yng) C惬意 (qi) 瞭望 (lio) 凝眸远眺(mu) 曝(p)背谈天 D粗犷 (kung) 呆滞 (zh) 目光炯炯(jing) 不可胜(shng)数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惆怅 星辉斑澜 檐头

2、瓦菲 披荆斩棘B.叱骂 天伦叙乐 秋毫无犯 忸怩不安C.长篙 书生意气 篱墙颓圮 离别笙萧D.寥廓 沧茫大地 峥嵘岁月 凄惋迷茫3.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1945年,声名显赫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谭嗣同是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确乎少了些刚烈。 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D一个月后,他的病逐渐好起来了,这已是他第四次起死回生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徐志摩死亡的噩耗传出,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B

3、.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C.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D.用丁香结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而且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B.有没有顽强的毅力,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关键。C.诗人非常善于用朴实的语言来绘景写情,从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D.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

4、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6、填入下句横线上的语句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故有“秋老虎”之说。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被称为“多事之秋”。A B C D二、科技说明文(12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

5、。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

6、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

7、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

8、神的载体之一。 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的一种历史精神。 (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7.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B.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 C.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D.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8.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 ) A.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 C.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

9、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终将导致民间艺术的消亡 B.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态保护得越好,民间艺术越能得以延续 C.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D.加大旅游经济投入,将改变旅游业中民间艺术严重变异的状况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0-12题。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

10、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地可尽王也 王:称王,统治B.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C.项伯杀

11、人,臣活之 活:使动,让他活下来D.故幸来告良 幸:侥幸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良乃入,具告沛公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君安与项伯有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约为婚姻12.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B.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D.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第卷(共114分)四、(28分)1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12分)(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分)译文:(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分)译文:(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4分)译文:14.阅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回答问题。(8分)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 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写了什么内容?(4分) (2)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来源:学,科,网(1)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蚓无爪牙之利, ,

13、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师者, 。(4)生乎吾前, ,吾从而师之。(5)吾师道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五、(2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与众不同的妈妈小时候,妈妈简直就 是我的“心腹大患”,因为她太与众不同了。我很早就知道了这一点。去其他孩子家玩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开门后,说些“把你的脚擦干净”或“别把垃圾带到屋里”之类的话,不会让人觉得意外。但在我家,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当你按响门铃后,就会有故作苍老的孩子的声音从门里传出来:“我是巨人老大,是你吗,山羊格拉弗?”,或者是甜甜的假嗓子在唱歌:“是谁在敲门呀?”有时候,门会开一条缝,妈妈蹲伏着身子,装得跟我们一样高,然后一板一眼地说:“我是家里最矮的小女孩,请等会儿,我去叫妈妈。”随后门关上大约一秒钟,再次打开,妈妈就出现在眼前-这回是正常的身形。“哦,姑娘们好!”她和我们打招呼。每当这时候,那些第一次来的伙伴会一脸迷惑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天哪,这是什么地方”。我也觉得自己的脸都让妈妈给丢尽了。“妈-”我照例向妈妈大声抱怨。但她从来不肯承认她就是先前那个小女孩。说实话,大人们都很喜欢妈妈,但毕竟与妈妈朝夕相处的是我,而不是他们。他们一定无法忍受“观察家”的存在。这是个隐形人,妈妈经常跟他谈论我们的情况。“你看看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