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以石城国小五年级学生足垒球课程实施为例.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843267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教育模式-以石城国小五年级学生足垒球课程实施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运动教育模式-以石城国小五年级学生足垒球课程实施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运动教育模式-以石城国小五年级学生足垒球课程实施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运动教育模式-以石城国小五年级学生足垒球课程实施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运动教育模式-以石城国小五年级学生足垒球课程实施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教育模式-以石城国小五年级学生足垒球课程实施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教育模式-以石城国小五年级学生足垒球课程实施为例.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運動教育模式-以石城國小五年級學生足壘球課程實施為例 一、前言運動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透過各種運動的學習過程達成體育教學的目標,向來是規劃體育課程重要的原則與依據。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理念,強調學生自主學習、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等,恰與與運動教育模式的理念與目標一致,雖然運動教育模式的目標與其他傳統的體育教學或課程目標並無不同,但經由教師妥善的規劃與安排,逐漸將教學的主導權移轉給學生,使學生逐漸擔負起獨立學習的責任,除了有關運動技能的學習外,對解決問題的能力、終身運動、與身學習的習慣等卻是傳統體育課程中較難達到的地方。實施運動教育模式時,教師的主要的角色為指導運動技術與知識,提

2、供比賽經驗與情境,學生則在運動練習比賽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從中體會成功經驗並獲得成就感,並成為更能投入運動、欣賞運動並能妥善運用運動經驗者於未來生活中者。因此教師對於運動項目的選擇與學生程度、學習能力的評估,顯得格外重要!就兒童身心發展的觀點來看,運動教育模式的實施對象應以國小高年級以上對象較為適當。二、運動教育模式的實施(一)決定運動項目實施運動動教育模式的體育課程, 教師必須對實施的運動項目具一定程度的瞭解與熟稔,除了該項運動的技能與知識外,對比賽的舉辦、賽程規劃、規則、裁判法、計分方式、設施與設備的準備等相關事務,最好能有實務上的經驗,如此方能順利地在運動技能與知識教授完後,教導學生舉行、

3、參與運動競賽,強化並維繫其學習動機,經由季賽的舉辦提升學生學習成效,養成主動學習與解決困難的態度,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的民主風範,並能對自己的行為態度負起最大的責任!選擇足壘球做為初次實施運動教育模式的運動項目,除了考量教師本人的專長外,學生對足球的關心,從上屆的世界盃在韓國舉行之後,就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興趣,加上本學期學校成立了棒球隊,而中華職棒的復甦、媒體的推波助瀾,更使得棒球運動在校園中成了最熱門的運動項目之一,因此,能夠結合此兩種運動技能學習項目,又能滿足學生興趣需求的足壘球也就成了此項課程的首選。(二)教學準備與實施運動教育模式通常以季為教學單元,在小學中,合適的長度通常在十到十五節左右,

4、如此的單元時間與傳統的學校體育課程大都以二至三周,約四到六節課的安排大不相同。在傳統的課程安排裏,學生對於運動項目的學習容易流於片斷與瑣碎,無法完整窺見該項運動的全貌,獲得完整的運動經驗,更不足以支應其日後參與該運動所需的知能,因此,延長單元教學時間,給學生完整的運動學習與參與經驗,是運動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徵之一,也是教學前需準備的工作項目之一。爲因應單元教學時間需要與不影響既定的游泳課程,衡量五年級兩班的學生數僅四十四人,不致過多,我們將兩班合為一班,於每週三節的健康與體育課程中實施,連續四週共十二節。初期的運動教育模式教學著重在運動基本技能的教學、競賽的舉辦方法與比賽的練習,而後有計畫的逐漸

5、將教學的主導權移轉給學生,在教學期間,將學生採異質分組的方式分組,訓練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每一次的練習賽與分配的工作。而五年級學生中有十位棒球隊的隊員,因此將四十四人分成五隊,每隊八至九人,其方式是教師先將棒球隊隊員按能力分成五隊並選出隊長,再根據其他學生能力優劣,五人一組分到七個籤桶中,而後由隊長分別在七個簽桶中抽出屬於自己的隊員,完成分組(隊)的工作。學生本身雖然存在著個別差異,但參與運動的權利卻是平等的!在運動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角色從被動的學習者到主動的參與者,他必須扮演選手、裁判、記分、紀錄場務、觀眾、啦啦隊、甚至是教練等,每一位學生都能透過這樣的教學形式,而參與運動。近年來

6、政府大力的推展全民運動,不也就是希望人人參與、人人運動,以達全民體育的理想,而運動教育模式目標與此不謀而合。在經過四到五節的足球與壘球的基本動作技能的教學與練習、以及配合課程內容安排的比賽練習後,學生小隊的團體意識逐漸形成,原本擔心的不同班級成員相互排斥的現象已鮮少出現,小隊長的訓練也因為其本身為棒球隊的成員所以訓練起來事半功倍,至於小隊公約,則以提供的範本要求各小隊增修成為自己的小隊公約。以比賽為主要活動的運動教育教學模式,學生容易流於高度競爭與汲汲追求勝利的錯誤觀念,因此教師於課程中需時時強調運動參與營造歡樂氣氛,在小隊長的訓練與小隊公約的訂定時,指導學生公平、公正與平等的競爭是最高原則,

7、有創意的隊名、隊呼、隊旗與隊服的設計和製作是附加的創造性學習,如何當一個好裁判、好選手、好觀眾以及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比賽的輸贏更勝於比賽的勝負。(三)賽季的實施 1.決定賽制: 由於課程單元時間有限,在介紹幾種簡單的賽制,例如單淘汰、雙淘汰、循環賽與混合賽制等,分析其優缺點與如何計算時間、場次,經由學生討論後決定採用單循環賽制,五隊共十場。2修改比賽規則: 學生的運動能力與競賽經驗不似成人般的成熟,比賽激烈爭勝的程度也不同於一般正式的錦標賽,運動教育模式的比賽強調的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要以全體學生能力為基礎,透過簡單的規則與安全的器材,比賽形式的修正,使每一位學生能積極快樂能且會的參與比賽。

8、所以將比賽規則配合學生的運動知能基礎做修正是必要的,因此,除了時間因素而規定每場比賽為四局外,為了增加比賽節奏,而將好壞球數從三好四壞改為二好三壞,所有跑壘規定比照慢速壘球之規定,另取消高飛犧牲打與觸殺出局(避免身體接觸的危險),除本壘外其餘各壘皆採用雙色壘包,以分隔出防守者與跑壘者應踩踏之壘免於衝撞的危險狀況發生,人數上的調整:凡是與八人組成的該隊伍比賽時,上場防守球員只能有八位,但進攻時,須全隊下場依棒次進攻,遇有交戰隊伍隊員因故較少時,比照此一規定處理,至於其他條文則泰半與其他實施足壘球競賽者所訂之規則相似。3.場地規劃與體育課的延伸:各項體育運動項目的實施如果都要求要在標準場地使用標準

9、器材進行,對一般的小學來說是不可能的,運動教育模式提供了教師一個新的思維,那就是允許對運動項目作任何程度的修改,摒棄場地、器材、設備的迷思,從第一場比賽後開始,校園較空曠的角落都可見到學生們自發性的練習,小隊長辛勤不倦的教導其他同學如何將球踢得更遠、傳得更準,甚至放學後相約到校練習比賽,種種情景都是在未實施運動教育模式前對理論抱持懷疑態度的地方,孰料卻在實施後一一驗證。4.教學結束,慶典儀式比賽過程猶如慶典的進行,歡樂與亢奮的情緒持續進行到最後頒獎儀式的結束,循環賽制裏,因為三隊戰績相同、各有勝負的關係,使得最後一場比賽將牽動排名順序,造成賽事前所未有的轟動與激烈,堪稱整個活動的最高潮,雖然最

10、後的結果將有人歡欣、有人失望,但在頒獎儀式裏,卻見不到失敗者,各隊隊員都沉浸在這個他們自己設計而老師只提供獎品的歡樂儀式中,相信在整個運動練習比賽中,學生已從不同的角色扮演裏獲致成功的經驗,並學會了民主的風度與素養,也許他們並不知道那就是民主。三、記錄與檢討(1)教學過程 詳盡的教學計畫攸關教學目標是否能順利達成,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如此,運動教育模式亦然,許多介紹運動教育模式的文章中都提到,教師最好製作一本包括教學進度、各個角色執掌描述、比賽成績記錄表格及獎勵方式等資料的手冊給學生,並請學生在教學後交回給老師以利學習成績之參考,這好像目前各科教學所使用的學習單,雖然方便但不免侷限了學生的學習與思

11、考方向。 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令人擔心的是時間不夠的問題,足球的踢法與壘球傳接球、跑壘、進攻與防守的基本技能和概念的豐富的教學內容,必須在嚴格的時間管控下進行,而針對每一節課程內容設計的練習比賽往往無法有效的掌握進行時間,以致於佔用了學生的下課時間,如果能將單元教學時間擴充到十五節,對於賽季前的教學與準備活動應該會更臻於完善。(二)比賽過程 總比賽場次為十場,將其分為三個階段:三-三-四,第一階段的三場裏,平均每場出現四次安全上壘與否的爭議,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則平均出現二次,其原因大都為壘審判斷錯誤,少數則是因為球與人到壘的時間太接近,以致於對裁判判決不滿的爭議。對於好壞球的判決則因為規定的非常

12、明確,再加上學生的進攻意願強烈,故鮮有爭議 。而啦啦隊與觀眾的表現,從第二階段開始顯得活潑與自然,氣氛熱絡、隊旗、隊呼出現,扮演各個工作職務的學生都能樂在其中。 對於爭議的處理,從第一階段的第三場起,開始實施臨場審判委員制,由非比賽隊伍的小隊長組成審判委員會,專門處理類似此類的爭議而不由教師直接裁決,除非審判委員無法做出裁決或所發生的問題遠超出其認知範圍外。如此一來就把更多的教學主導權移轉給學生,學生也多了一個學習的機會與經驗。 第三階段的四場比賽中,簡單的戰術、戰略形成,適應個別能力的攻擊指示出現,隊員大都能依照隊長的指令做反應,而由於勝負關係影響隊伍間的排名,所以原本安排的啦啦隊,依其利害

13、關係做了調整以符合現況,在不對學生說明調整的原因下,學生也能發現(學習)此一調整乃是符合常理下必要調整。 (三) 活動結束與評鑑 運動教育模式著重在賽季的實施,強調整個活動歷程參與的重要性,評鑑必須伴隨著整個教學活動的進行,而非以活動結束後的成果驗收來做為評量的依據。因此不能以比賽名次為成績高低的依據,應按學生擔任不同角色時所呈現出來的學習效果來來判定,所以教師必須隨時掌握每一組、每一位學生所擔任的角色,並隨時紀錄其表現,以作為日後評鑑的依據。整個賽季要到頒獎典禮儀式完成才算結束,典禮的型態與獎項名稱都由學生自行設計與規劃,教師僅提供物資、場地設備與器材等支援,獎項不以名次為名,而以其他名稱替

14、代,足見學生創意,也消弭了高低優劣之爭!(4)小隊長訓練與安全事項 小隊長在運動教育模式實施的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是隊伍的領導者,身兼教練與隊員的身分,教師藉由小隊長傳達教學指示,小隊長帶領隊員完成學習歷程,因此小隊長的訓練格外的重要,所幸本次足壘球項目的實施,恰有本校棒球隊的成員分佈其中,使小隊長的訓練在比賽操作項目上省時省事不少,因此可加強在其他工作項目上的訓練,使得課程實施起來益加順利。 任何的活動都不能忽視安全問題,學生分享教學主導權同樣負擔起相對的安全責任,在變通練習場地、修改運動形式的同時,分散的隊伍將使老師無法一一兼顧學生的活動狀況,這時學生就必須負起本身與他人的運動安

15、全,不管是在比賽時或在練習時,都必須謹慎小心維護自己以及他人的安全。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建立此一觀念,小隊公約裏應制定共同的安全約定,隊長守則中則要有對危險動作的規範與意外事件的通報,以期傷害發生時能使傷害降到最低 。四、結論 運動為進步的遊戲形式,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目標在使人透過運動教育,鍛鍊強健體魄、培養豐富的運動知識與技能、養成正確的人生觀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這與一般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目標並無不同,但在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過程裏,學生學到的是完整的運動全貌,經歷人類文化形成的歷程,學生藉由運動的主動參與,學得社會規範與生活方式,在與其他隊員的互動中,學會了適當地表達出社

16、會性行為,而這些都是傳統體育教學模式較不易達成的目標。首次實施運動教育模式,學生在新鮮好奇中,雖然積極且努力去學習與準備,但仍不免生疏與遭受挫折,教師適時的提供諮詢與協助在整個過程中雖然重要,卻也必須拿捏得宜,教學的主導權最終要移轉給學生,太多的涉入與干預易造成學生依賴或反感兩極化的態度產生,兩者皆會造成學習效果不彰。另一個會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是教師本身的運動專項能力,初次課程的選擇雖然可以以自己專長的項目實行,但畢竟學生才是主角,在人人參與、平等的運動權前提下,教師自不能漠視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的事實。而要設計修改運動的活動方法與比賽形式以適合學生的個別差異,並適時地介入指導,教師對該項運動的專業知能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水準方可勝任,因此要實施運動教育模式的體課程教學,教師必須進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