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84114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儿童是主动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

2、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我觉得以下几点犹为重要: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

3、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优化数学课堂,通过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本人在讲解加减混合时,为了使学生有吸引力,开始,我给大家讲述一个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有一只小白兔非常可爱,特别喜欢拔萝卜,拔萝卜时可专心了!第一天拔了10个,第二天拔了12个,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1:两天共拔多少个?学生2:第一天比第二天少拔几个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拔几个?接着问:假如吃了2个,小白兔现在有几个萝卜?学生列式:10+12-2=20(个)。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起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

4、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效果。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枯燥乏味。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正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他们不一定都能正确地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此时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他们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这样做就会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

5、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呜,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不是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

6、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究、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充分利用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调整等过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后,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

7、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后得出:若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但如果它们的面积和底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几倍或他们的面积和高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几倍。这样引导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掌握。、大胆动手实践,提高学习兴趣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

8、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懂得了这类应用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关注学生的成长。数学课要避免题海战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般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等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9、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要结合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中设疑,提高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学生感到数学中“有意思”、“有故事”、“有成功”。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善用脑筋,多让学生感受师爱、联系生活、动手操作、化静为动、互相竞赛,相信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