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中考满分作文-电子政务综合作业.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839615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城市中考满分作文-电子政务综合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白城市中考满分作文-电子政务综合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白城市中考满分作文-电子政务综合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白城市中考满分作文-电子政务综合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白城市中考满分作文-电子政务综合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城市中考满分作文-电子政务综合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城市中考满分作文-电子政务综合作业.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电子政务综合作业题目:新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与展望专 业: 行 政 管 理 班 级: 09数字艺术双证班 姓 名: 刘 军 2012年5月23日 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领头羊,向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国家更加强调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并对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探讨和解决。今年初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务实地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网站、数据库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促进政务资源整合。在10月27日召开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电子

2、政务规划工作,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10月29日至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与浙江省政府联合召开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情况,并部署2005年度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对电子政务的重视,成为今年电子政务建设的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加快了电子政务的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为电子政务的顺利推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 中国电子政务的未来趋势与发展展望今天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与十年前相比可谓是有了质的飞跃。十年前“电子政务”还主要是专家学者们频用的一个学术性词汇,而如今它已经深入人心,甚至被写进了“十七大”报告;十年前政府网站

3、刚刚出现,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政府域名()下的网站发展到30913个,100%的省级政府和国务院组成部门、98.5%的地市级政府,以及初步统计超过85%的县区级政府已经建立了政府网站;十年前中国的互联网刚刚起步,网民数量很少,而如今中国取得了“网络规模世界第一、宽带规模世界第二、上网人数世界第一”三项骄人的成绩。以互联网普及率为例,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超过世界平均22%的普及率,中国利用互联网的人数已经达到3.38亿人(截至2009年6月),稳居世界第一。十年前关于电子政务的立法还是一片空白,而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电子签名法、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一大批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20

4、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期而遇,对我们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总体来看,我们仍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对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也充满了信心。现在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究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中国电子政务将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势?下面,本文就这两个问题略加分析。二、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综合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历史轨迹和发展现状,我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政务信息化重要性必要性认识的普遍提高和信息技术自身的不断完善,以往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资金、认识、技术等问题将逐渐退居次席,而一些体制上的深层次的问题将取而代之成为影响电子

5、政务的重要因素。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电子政务主要受到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公民社会的逐渐成熟。三、 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基于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当前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分析,我认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电子政务将总体呈现出以下趋势:1 、以“公共服务”为指导方针,不断深化应用从电子政务发展的大环境来说,2004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目标。在这之后,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功能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明确了这一点“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公民意识的觉醒

6、和公民社会的形成,也对强化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电子政务自身发展的特点来说,我国电子政务的大规模建设阶段已经结束,我国的宽带网规模、网民总数等指标均已居世界前列。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便是如何进一步深化应用,由“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高。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更是凸显了在现有规模基础上,深化应用、挖掘潜力的必要性。因此,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下一步工作重心,是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之上,以“公共服务”为指导方针,不断深化应用。具体来说,我认为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1大力加强政府网站的服务功能政府网站代表着一级政府的形象,而且具有 “实时性”、“交互性”、“超越地理界限”

7、等传统行政手段所不具备的优点,是信息时代中实现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政府网站离“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信息公开不充分,还没有真正贯彻“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以网站为平台组织的政民互动交流数量偏少,而且不固定、没有形成常例;基于政府网站提供的公共服务数量偏少,信息化程度有限,大多只是集中在单个部门的简单业务办理,包括表单下载、过程信息查询等,还未能有效地集成多个部门的流程,实现“一站式”服务。强化政府网站的服务功能。需牢牢树立网站的“服务”定位,根据大部制改革、省县直管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重新梳理服务流程,在此基础上整合

8、后台应用,统一对外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协同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网站”。1.2基层政府应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以公共服务为指导,大力深化应用的另一个切入点,是基层政府部门要注意限制“专网”、“内网”的发展,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上来。2002年中办、国办下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确立了我国电子政务“专网”、“内网”和“外网”三网并立模式,至今为止这一模式一直是国家级电子政务网络结构,也成为很多地方政府开展电子政务的主要参照模式。但这一模式只是规定到47个副省级以上的单位,对地级市、区县级政府的网络结构应该如何建设没有作统一规定。“三网模式”的优点是安全

9、性好,缺点是投入比较大,维护成本高。相对而言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主要担负“宏观调控”、“经济监管”职能的省级以上政府部门,而对于主要担负“公共服务”职能、平时处理的涉密信息量非常有限的地级市以下政府来说有些“浪费”。因此,建议“三网模式”可以在副省级以上的政府部门中保留,而地级市以下的政府部门由于其“涉密信息”量很少,服务职能比重很大,可以鼓励他们直接依托互联网上建“办公业务资源网”,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服务项目,以节约社会成本。2、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机制电子政务“七分管理、三分电子”,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痼疾。自从国家实行大部制改革以来,这个课题又面

10、临新的影响因素。一个健全、完善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可以分为“咨询、决策、协调、管理、执行、监督”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闭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相对而言,中央及省级政府部门考虑前三个环节多一点,地级市以下的政府部门考虑后三个环节多一点。总体来看,在电子政务的管理机构职能定位、编制安排等,需要中央作出一些统一的规划。而地方政府在统一的框架下又需保留一定的调整自由度,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执行和监督出台一些具体的制度规范。另外,中央信息化主管部门可以考虑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形势需要,适时推出一些类似“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一样的项目试

11、点,以项目促应用,以试点带整体。3、加强电子政务的法治环境建设自从电子政务在我国兴起以来,这一领域的法制化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2002年中办、国办下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17号文件),正式将“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正式确立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另外,2004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8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有涉及电子政务的部分。但是,与电子

12、政务快速发展的实践相比,我国的电子政务法制化进行还明显滞后。尤其在2008年国家实行大部制改革,2009年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展相应的政府机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有关电子政务的管理机构、管理职能,亟需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确认。另外,国家政务网络的界定、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保密和非保密政府信息的界定、政府电子文件的存档管理、政府电子文件的法律效率力、政府信息主管(政府CIO)的角色定位、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目录体系,对这些问题的说明,都有必要尽快的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固化。电子政务是“新公共管理”浪潮和第三次技术革命相融合的结晶,对于正处在不断变革中的中国政府而言,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使命,是决定着政府部门内部工作效率和对外服务水平的关键,决定着“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电子政务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地方两个层面的紧密配合,也需要社会大环境、公民意识、企业参与等诸多因素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和外部环境与十年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今非昔比,但越是如此,越需要我们更加慎重,因为政府信息化的每一笔投入,都来自于公共财政,每一个项目的成败,都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办公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