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花《窗》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83890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晓花《窗》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任晓花《窗》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任晓花《窗》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任晓花《窗》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晓花《窗》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窗教学设计榆社三中 任晓花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品味小说精炼、含蓄的语言,体会成语的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1.梳理小说的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1.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2.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著名作家钱钟书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窗”,说人们最初建造房子的时候没有窗户,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

2、们再建造房子的时候便有了窗。透过窗,屋子里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面的人在看到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时,外面的人也窥探到了屋子里面的秘密,那么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外面又会看到怎样别致的故事呢? 二. 初读课文,感知情节人物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简要复述情节 故事发生的地点:一家医院的病房 人物:两位病人 环境: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两个人,只有一扇门和一个窗 故事的开端:关系融洽 发展:从“享受”到“困扰” 高潮:见死不救 结局: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 研读课文,探究主题: 思考:1.靠近窗户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一

3、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好的作品结尾,往往不是思绪的终结,而是更加激越腾飞。为什么结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光秃秃的一堵墙? 3.小说以“窗”为题,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 1.景色是凭想象编出来的。他所以这样做是想在生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用对美好生活的描述鼓舞病友的意志。 2.靠窗的病人无私、高尚、博爱,他的心灵之窗是打开的,他的心中有最美的风景,冷漠的心中是不会有春天的,也看不到春天,他的心灵之窗是紧紧关闭着的,所以无法看到那美丽的图景,只能看到那光秃秃的一堵墙。 3.小说以“窗”为焦点,以两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为线索展

4、开情节,表现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文题“窗”既喻指人的心灵,又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 四. 盘点心灵,语言表达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文章中的两个人物,并简要阐述理由。 教师预设:“靠近窗口的病人”是一个-的人。(乐于助人 心地善良 道德高尚) “不靠近窗口的病人“是一个-的人。(冷酷无情 内心丑恶 灵魂卑劣) 五. 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故事的结尾“光秃秃的一堵墙“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和感慨 1.请同学们设想一下那位不靠窗口的病人看到这堵光秃秃的墙时的情形; 2.这时,假如一个新的病人住进了这个病房,这扇窗下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续

5、编故事,要尽可能做到合理有创意。 学生自由发言,展示成果: (1) 大致出现两种情形: 不靠窗口的病人受到向善心灵的感化,受到良心的谴责,内心自责,懊悔; 责怪靠窗病人说谎,他已无药可救,灵魂与肉体一起病入膏肓。 (2)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 他会象以前靠窗病人那样给新来的病人描述虚幻的景色,以此来激励他活下去,用以忏悔、赎罪,算是他灵魂洗礼后的进步表现。 他什么也不会说,只是呆呆地朝窗外望,害怕新来的病人为了考窗位置加害于他。 他一直内疚、自责,病情越来越重,在临死之前,把这件事告诉新来的病人,以此告诫人们不能心胸狭隘,要关心别人。 六. 课堂小结: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性的瞭望台,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活之景。 七. 布置作业: 有一句话说得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种种困难,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去帮他一把,余香就不仅仅留在手中,还会沁入你的心脾。 心 灵 之 窗近窗病人对比远窗的人一座美丽的花园一堵光秃秃的墙乐观善良热爱生活道德高尚自私虚伪冷酷残酷卑劣丑恶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