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说不练假把式——初中物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真正落实.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83843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说不练假把式——初中物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真正落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光说不练假把式——初中物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真正落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光说不练假把式——初中物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真正落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光说不练假把式——初中物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真正落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光说不练假把式——初中物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真正落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说不练假把式——初中物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真正落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说不练假把式——初中物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真正落实.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说不练假把式初中物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真正落实上海市浦东新区三灶学校 张贵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改以来,随着对三维目标的不断深入研究,老师们对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也越来越重视起来,都在苦思冥想如何设计,但很多时候不少年轻教师只是停留在设计层面,教学过程中却很难真正体现。本人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惑,但在浦东新区物理教学创新大赛的不断磨课中,本人认为探究性学习模式可

2、以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得以真正落实,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一、“光说不练假把式”温度 温标是上教版物理(试用本)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一节内容,这节课我还是比较熟悉的,经过简单思考,过程和方法目标定位为“感受摄氏温标的定标方法”。【教学片段一】(讲到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后)师:温度计上的刻度是怎样规定下来的呢?生:思考。师:请仔细观察温度计的上端有一个字母“C”。生:观察。师:它表示摄氏温标。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为1。摄氏温标这一环节只用时3分钟,第一个问题出来以后,学生进入了思考状态,

3、但还是有些不知所措。我觉得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嘛!正当我还有些小小的得意时,同事直言不讳,你的过程和方法目标没有生成。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学生感受到了摄氏温标的定标方法了吗?他们仅仅看了温度计上的字母“C”!真是“光说不练假把式”!二、“说了练了空把式”反思自己,我认真地钻研课本,觉得自己原先定下的“感受摄氏温标的定标方法”作为过程和方法目标是无可厚非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好这一维目标。冥思苦想中我突然发现课本中提到了摄尔西斯这位科学家,一下子让我豁然开朗起来。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中利用物理学史来实施我的课堂,效果非常不错。我何不利用摄氏温标的提出过程来

4、让学生“感受摄氏温标的定标过程”?于是我在网络上、大学课本物理学史中查阅相关的资料,带着稍作修改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物理学史,感受摄氏温标的定标方法”,进行第二次教学实践。【教学片段二】(温度知识讲完后)师: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我们在科学中都见过(出示温度计),其实最早的温度计是伽利略发明的气体温度计(PPT出示图片),但测量误差比较大。生:观察温度计实物和气体温度计图片。师:其他的科学家对气体温度计进行了改进,把玻璃管倒过来,在玻璃球被装入液体,这样的温度计就是现在温度计的雏形。生:听讲。(很认真,很感兴趣)师:接着科学家们反复实验发现水结冰和水沸腾时的温度都是一定的。后来瑞典科学

5、家摄尔西斯把水的冰点定为0,把水的沸点定为100,将温度计的刻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那么我们怎样表示1呢?生:把0和100之间100等分,每一等份就是1。师:很好,这个规定温度的标准就叫做摄氏温标。拿到自己的视频课,很是兴奋不已。但是看了以后,却有些大失所望。我发现自己的课堂一直是自己在讲,尤其是摄氏温标这一环节,师生互动几乎没有,课堂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落实显得很空洞。我决然地把光盘扔在一边,决定再来一次!但又怎样才能让师生互动效果更好呢?三、“真说真练实把式”于是着手研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课标中给了一个建议制作温度计,我想这一定能加强学生对摄氏温标的感性认识。但考虑到简易温度计的制作由课堂完成

6、不现实,所以将过程与方法目标重新拟定为:“通过简易温度计的探究、改进过程,经历摄氏温标的定标方法,感受实验探究是学习物理的方法”。【教学片段三】(温度的应用讲完后)师:既然温度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如此有用,那么我们怎样测量温度呢?我们知道了温度的单位,还需要测量工具,测量温度的工具是什么呢?生:温度计。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习温度的知识,还要一起设计一支温度计!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样一个器材。(展示并介绍简易温度计)师:我们能不能用这个仪器,来判断两个塑料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低呢?请观察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并用记号笔在玻璃管上记下刻度。开始实验!学生实验。师:能够用这个仪器判断出温度高低的请

7、举手!非常棒,大多数小组都可以!那么我们请一个小组成员来交流你的实验结果。生:通过观察液面上升的那杯水的温度就高。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通过实验,我们是可以用这个仪器来判断温度的高低的。但是这样的温度计,还不能测出温度的值。那么我们能不能进行改进让它能够准确地测出温度值呢?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最先讨论出来?学生讨论。师:好,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生:在玻璃管上刻上刻度。师:有了刻度就能读数了。不过一般测量工具都有零刻度,大家可能还不是很清楚,这里的零刻度线应该刻在哪里呢?生:在瓶口。师:好,请坐!有没有不同意见?生:我觉得在现在的位置。师:现在我们的室温是0吗?生:放在冰水混合物

8、中,液面稳定时刻上0。(展示动画)师:很好,那么在什么位置刻上100呢?生:放在沸水中,液面稳定时刻上零刻度线。(展示动画)师:非常好,那我们如何表示1呢?生:把0和100之间100等分,每一等份就是1。(展示动画)师:非常棒,你们能和一位科学家相提并论了!(展示科学家摄尔西斯的图片)他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将0 和100 之间100等分,每一等份就表示1。这个规定温度的标准就叫做摄氏温标。四、三次教学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递进对比 三节课堂,三种思考,两次改进,这三次课堂实践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课堂实施和教学效果上也不尽相同。区别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课堂实施过

9、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效果案例一通过观察温度计的观察,直接过渡到摄氏温标定标的讲解。学生只是在教师的讲解下被动接受,过程与方法目标形同虚设。案例二通过一段物理学史,让学生体会温度计的发展历史,从而感受摄氏温标的定标过程。学生听讲非常认真,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缺乏师生互动,有些空洞,印象并不深刻,效果还不是很好。案例三通过对简易温度计的改进,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理解摄氏温标的定标,经历定标的过程,并感受学习物理的方法之一实验探究。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过程比较实,效果比较好。五、关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真正落实的一些思考(一)过程与

10、方法目标的落实现状分析不少教师对“过程与方法也是目标”非常不理解,认为“目标”是指要达到的结果,而“过程与方法”怎么会是结果呢?这种看法似乎不是没有道理,但课程标准中又处以“法定”的角色,作为标准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无奈之下就出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制定上只是嘴上说说、喊喊口号而已,“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根本就没有“练”。还有部分老师知道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性,但是实施上存在“说了练了”的“空把式”的现象。究其原由是目标的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对其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而且教师在课后反思过程中也不能准确判断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觉得要将初中物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得以

11、落实,必须要让物理知识的得出过程“重现课堂”,并让学生重演这一过程,也就是重视探究性学习的设计,方能做到课堂中的“真练”,才算是“真说真练实把式”。如何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得以“真练”呢?谈谈自己的浅薄的思考。(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合理定位教学目标虽然分为三个维度,但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组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化,体现了获取“知识与技能”和建立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因此,“过程与方法”的定位要与另外两维目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然,“过程与方法”的定位还要对学情充分的分析,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起点。(1)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达到怎样的

12、水平?(2)学生是否储备了参加新课学习的知识和技能?(3)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获取中感受过哪些过程与方法?(4)课堂中有哪些过程与方法还需要老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三)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落实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同样是为了真正落实,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与与之伴随的科学方法。1、物理教学与物理学史整合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一种规律,科学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知识形成的过程,物理学史的发展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学科知识固然重要,然而了解知识的来源则更加重要。物理学史记述了物理实验和理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了物理学家的思维过程。

13、“亲历”物理学重要概念、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深刻理解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这些科学方法的能力。2、探究性学习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真正落实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励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敢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实验探究的的经历会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思想,训练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所揭示的物理事实会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去寻求答案。在这中活动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却又切切实实地感受着过程与方法。因此,探究性学习,可使过程与方法目标得以真正落实。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物理学史的魅力,同时追逐历史的足迹,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这一“真练”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得以真正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