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患儿的护理.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836633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泻患儿的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腹泻患儿的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腹泻患儿的护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腹泻患儿的护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腹泻患儿的护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泻患儿的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泻患儿的护理.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 文模块三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任务6 小儿腹泻病人的护理【复习提问】1.鹅口疮的致病病原菌是什么?白色念珠菌2.鹅口疮患儿清洗口腔用什么溶液?2%碳酸氢钠溶液【案例】小儿,男6个月。11月中旬发病。一天前突然发热、咳嗽,随后呕吐3次,大便稀,每天10余次,呈黄色水样,粘液少,无腥臭味。体检:体温39,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前囟及眼窝凹陷明显,哭泪少,咽稍充血,心肺检查无异常。大便有少量脂肪球。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思考:1. 请估计患儿脱水程度。2. 若患儿体重为7.5kg,则其入院第一天补液总量应是多少?【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腹泻患儿补液的能力;具备为臀红患

2、儿进行皮肤护理的能力;具备正确处理低钾血症等并发症的能力。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腹泻的主要病因及临床表现并掌握治疗原则、静脉补液原则、方法以及常见护理诊断和主要护理措施。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腹泻患儿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及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及合作竞争意识;具备为患儿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新课讲解】一、定义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有生理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泻、感染性腹泻等。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季(6、7、8月)及秋季(10、11、12月

3、)有2个发病高峰。 分类(小先生)根据病程小儿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及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腹泻。轻型腹泻多为肠道外感染、饮食、气候等因素引起;中、重型腹泻多为肠道内感染引起。肠道内感染性腹泻临床又称肠炎。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易感因素1.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少,且消化酶活性低,不能适应食物量及质的大量变化,容易消化道功能紊乱。2. 小儿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物质相对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水的进出量多,消化

4、道负担重。3. 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加之婴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4. 肠道菌群失调正常的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改变或因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引起肠道感染。(二)病因1. 感染因素感染性腹泻病原有细菌、病毒与原虫等。分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两类:肠道内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肠道外感染如肺炎等疾病,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而导致腹泻。(图片)2. 非感染因素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的食饵性腹泻、过

5、敏性腹泻;乳糖酶、双糖酶缺乏或气候突然变化等因素所致腹泻。(三)发病机制1. 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侵入消化道,可致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未消化的食物被细菌分解(腐败、发酵),其产物引起肠蠕动亢进及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引起腹泻。另外,病原体产生毒素,使小肠液分泌增加,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导致腹泻。腹泻后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2. 非感染性腹泻当摄入食物的量过多或食物的质发生改变,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使未消化的食物发生腐败和发酵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亢进,引

6、起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 三、临床表现(图片) (一)腹泻的临床表现1. 胃肠道症状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数次或十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日大便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较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引起者大便呈脓血样;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者大便可由水样转为血性。2. 全身中毒症状轻型腹泻患儿偶有低热,中、重型腹泻患儿有发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等。3.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1)脱水:主要为口渴、眼窝及前囟凹陷、眼

7、泪及尿量减少、黏膜及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差、烦躁、嗜睡甚至昏迷、休克等。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种。临床上可根据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及尿量估计脱水程度(见下表)。脱水的分度 轻度中度重度精神稍差萎靡、烦躁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眼泪少明显减少无前囟、眼窝稍凹陷明显凹陷深陷皮肤干、弹性可干、弹性差干、弹性极差尿量稍减少明显减少极少或无末梢血循环正常四肢稍凉四肢厥冷心率正常快快、弱血压正常正常或稍低血压下降失水占体重的百分比10%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的比例不同而造成等渗性、低渗性和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为一般脱水表现,临床最为多见;低渗性脱水除一般脱水表现外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嗜睡、昏迷或

8、惊厥;高渗性脱水临床较少见,除一般脱水表现外还可出现口渴、高热、烦躁、惊厥、肌张力增高等(见下表)。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特点低渗性等渗性高渗性血钠(mmol/l)150口渴不明显明显极明显皮肤弹性极差稍差尚可血压明显下降下降正常稍低神志嗜睡昏迷萎靡烦燥惊厥(2)代谢性酸中毒: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进食少和肠吸收不良,摄入热量不足,体内脂肪氧化增加,酮体生成增多;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循环缓慢,组织缺氧,乳酸堆积;肾血流量不足,尿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故中、重度脱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临床将酸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轻度酸中毒仅表现为呼吸稍快;中度酸中毒表现为口唇樱桃红色或发绀、精神

9、萎靡或烦躁不安,重度呼吸深快、嗜睡甚至昏迷。(3)低钾血症:呕吐、腹泻时大量丢失钾;进食减少,钾摄入不足;肾脏的保钾功能比保钠差。故腹泻时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低钾,尤其多见腹泻时间长和营养不良的患儿。但在脱水未纠正前,由于血液浓缩,酸中毒时钾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以及尿少而致钾排出量减少等原因,血钾浓度多保持正常。当输入不含钾的溶液后,随着脱水的纠正、血钾被稀释、酸中毒被纠正和输入的葡萄糖合成糖原等,钾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利尿后钾排出增加;从大便继续丢失,使血钾降低,随即出现缺钾症状。主要表现有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甚至肠麻痹,心音低钝,心律失常等。

10、心电图示T波改变、ST段下降,T波低平,出现U波。(图片)(4)低钙和低镁血症:腹泻患儿进食少,吸收不良,从大便丢失钙、镁,可使体内钙、镁减少,但一般不严重,腹泻较久或合并活动性佝偻病的患儿血钙较低。但在脱水和酸中毒时,由于血液浓缩和离子钙增加,可不出现低钙表现。在脱水和酸中毒被纠正后,离子钙减少,出现低钙症状。低钙血症表现为抽搐或惊厥等;极少数患儿经补钙后症状仍不好转,应考虑为低镁血症,表现为手足震颤、手足搐搦或惊厥。(二)几种常见感染性肠炎的临床特点1. 轮状病毒肠炎秋、冬季流行,多见624个月的婴幼儿,4岁以上少见,潜伏期13天,起病较急,常伴有发热、呕吐、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无明显中

11、毒症状。大便每日几次到几十次,量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常伴有脱水、酸中毒。本病有自限性,病程约38天,也可长达20天左右。大便镜检偶见少量白细胞。感染后13大便即有病毒排出,最长可达6天,血清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2. 大肠杆菌肠炎多发生在58月份气温较高的季节,腹泻频繁,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和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混有黏液。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可排出痢疾样黏液脓血便,腥臭,有较多黏液。常有恶心呕吐、里急后重,可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甚至休克。大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甚至有数量不等红细胞。出血性大

12、肠杆菌肠炎开始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伴腹痛,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三)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见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小儿食欲、精神好,体重增长正常,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四、辅助检查(图片) 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细菌感染,降低提示病毒感染,过敏性肠炎及寄生虫引起的肠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 粪便检查轻型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中、重型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有些可有不同数量的红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可作病原学检查。3. 血生化检查血钠的浓度因不同性质脱水而异,

13、血清钾、钙在脱水纠正后可下降。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五、治疗原则 1. 调整饮食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2. 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水样便,一般不用抗生素,黏液便、脓血便可选用抗生素,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感染肠炎选择喹诺酮类、黄连素(小檗碱)、呋喃唑酮、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氧头孢烯类(如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拉氧头孢等)。3. 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 简称ORS液。适用于能口服的轻、中度脱水病儿,对呕吐频繁、脱水较重的病儿仍须行静脉补液。它由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水至1000ml配制而成。 静

14、脉补液 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频繁或腹胀的患儿。(1)常用液体:非电解质溶液: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葡萄糖进入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被认为是无张液体;用以补充水分和能量。电解质溶液:0.9%氯化钠 (NS):为等渗液; 含氯比血浆高,大量输入可致高氯血症;3%氯化钠溶液:用于纠正低钠血症;5%碳酸氢钠(NB):碱性溶液,用于纠正酸中毒,稀释3.6倍的1.4%溶液为等渗液;10%氯化钾:配制成混合溶液后,用于预防和纠正低钾血症。严禁静脉推注,使用前应稀释成0.15%0.3%浓度,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心跳骤停。混合溶液:见表溶液种类 0.9氯化钠溶液 5%或10%葡萄糖溶液 1.4%碳酸氢钠溶液 张力 用途1:1液 1 1 - 1/2 轻、中度等渗性脱水1:2液 1 2 - 1/3 高渗性脱水1:4液 1 4 - 1/5 生理需要2;1液 2 - 1 等张 重度或低渗性脱水2;3:1液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