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的颜氏中医疗法.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834888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瘫痪的颜氏中医疗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瘫痪的颜氏中医疗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瘫痪的颜氏中医疗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瘫痪的颜氏中医疗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瘫痪的颜氏中医疗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瘫痪的颜氏中医疗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瘫痪的颜氏中医疗法.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瘫痪的颜氏中医疗法 作者:颜广仪l 我这里论述的瘫痪是指中风引起的后遗症。其他原因引起的瘫痪不一定适合此疗法,所以不在论述的范围。l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治疗后遗留下来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的总称。常因本体先虚,阴阳失却平衡,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肢体失养所致。l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提高以及机械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体力活动减少和营养过剩,再加上环境恶化,饮食污染等诸多因素,引起了许多现代疾病。瘫痪虽然古已有之,但发病率却很低,而现在发病率逐年上升。l 一旦患上瘫痪,那是一人患病全家受罪: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要人帮忙

2、,经常弄脏床铺。24小时要人陪护,弄得一家人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好,心烦意乱,烦躁不安!甚至有一家人怒目相向!我经过十余年的临床探索,在治疗三百多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中风后遗症的中医疗法,此疗法虽不完善,但疗效惊人,能拄杖而行的占到90%以上,基本恢复到正常的占30%左右。一般的治疗二十至三十天。最多的不超过五十天。但是很多人因为不知道此疗法而成残疾,抱恨终生!l 今天在下不揣鄙陋,献丑于诸位,希望能为中医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中医是实在的,中医是有效地。由于本人学识有限,错误和未善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同仁不吝批评指正!一:中西医对中风的认识和区别中风是中医的名称,因本病突发性,变化快

3、或伴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状,与中医风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称中风。内经虽没有明确提出中风病名,但所记述的“大厥”、“薄厥”、“仆击”、“偏枯”、“风痱”等病证,与中风病在卒中昏迷期和后遗症期的一些临床表现相似。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也有一定认识,如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此外,还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个人的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等有关,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明确指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则明确指出中风的病变部位在头部,是由气血逆而不降所致。 因在古代没有高科技手段,不可能

4、作出如现代仪器检查的结果,所以对中风的认识很长时间都不完整。 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一般多采用疏风祛邪、补益正气的方药。如金匮要略正式把本病命名为中风。认为中风病之病因为络脉空虚,风邪人中,其创立的分证方法对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判断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很有帮助。 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许多医家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进步。其中刘河间力主“肾水不足,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主张“湿痰化热生风”;元代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将中风病分为“真中”、“类中”。明代张景岳提出“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他说:“凡此病者,多以素不

5、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乏于上,以至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而昏愦,卒然扑到”这是中医对中风认识的一次巨大进步。明代李中梓又将中风病明确分为闭、脱二证,仍为现在临床所应用。清代医家叶天士、沈金鳌、尤在泾、王清任等丰富了中风病的治法和方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风病治疗法则。晚清及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进一步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至此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日臻完善。所以中风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中风病多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

6、病机,所以治疗瘫痪以通畅血府经脉为第一要义!而不能滥施补药,必有可补之征方能行补。否则越补越塞,越补越滞。当通之七八后,大多又要加入补气药,因通淤之药多损气,而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行无力。l 中风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所称的脑血管病相似。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型。l 西医将之统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也称脑卒中,分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即脑梗塞两大类。脑出血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有一类特殊的类型叫做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疾病主要包括3大类:脑梗塞,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是对中风状态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但我们应该寻找发生中风的原因,只有找到根源,方能防患于未

7、然。l 在西医的诊断中有一个高血压的概念,而且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这句话会遭到很多中医的诟病,不同的意见可以保留,但不希望搞人身攻击),但是中医没有这个概念,是不是没有这个概念,就没有这个事实存在呢。我个人认为还是要正视这个体征的存在。有些人牵强地将高血压等同于肝阳上亢,肝阳化风,但事实证明高血压的普遍性,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肝阳上亢,肝阳化风。而中气不足,肾阳衰惫也见到很多血压升高的,而肝阳上亢之人并不一定就有高血压。我在治疗这些病时,一方面仍然按辨证施治来治疗,一方面也用西药来控制血压,这样相互促进,有利于迅速及时地恢复肢体功能。有的病人到后来血压降至正常,就摆脱了降压药!二中风在现

8、代医学治疗下的成果l 西医将之分为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即脑梗塞两大类。脑出血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有一类特殊的类型叫做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疾病主要包括3大类:脑梗塞,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治疗上主要是降血压,抗凝,扩张脑血管,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及手术治疗。这些治疗在中风发生时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但致残率却相当高,使得很多人只能长期卧床或坐轮椅,让整个家庭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三我治疗中风的经历与疗效l 治疗第一例中风是在2001年冬月。患者高孟华85岁,因家人不愿送往医院治疗,给了我一个现在看来意义非凡的机会,让我惊讶于针灸的神奇疗效!有的时候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却能

9、产生非同寻常的结果。我们这里当时的针灸医生很难找,我出诊到他家里,此老卧床,口齿不清,答非所问。我见其年事已高,病情又重,便托辞不治。其家人知道我害怕便说:“你死马当成活马医,死了都不会找你,我们全家人都在你放心。”有了他们的承诺,我便答应了。l 说实话,第一次治疗中风就遇到这么高龄的病人,心里是十五只水桶七上八下。其人双手脉洪大,口臭,舌苔黄厚,饮食极少,大便数日未通,右侧上下肢肌力为零,血压170-85。辨证:典型的湿热内积。治法:清化湿热,微荡腑实。处方:白豆蔻.广合香.茵陈.滑石.木通.石菖蒲.黄芩.连翘.贝母.射干.厚朴.甘草.大黄.芒硝.薏苡仁.苍术.黄柏.处完方即开始针灸。二剂后

10、湿热大减,口臭消除,厚苔已去,口齿亦清,饭量大增,大便畅通,手足渐有知觉,十天后下床锻炼,二十天后不用人扶,自己拄杖而行!第一次治疗瘫痪取得如此奇效,让我自己也感觉到惊叹不已!但是并没有想过以后如法炮制一样取得惊人的疗效!此役为我带来了很大的名誉,让很多人刮目相看。接下来的瘫痪治疗,依然是辨证施治加针灸治疗,连战连捷,使我自己都有点难以置信,对中医的热情日盛一日,终知中医之神奇并非吹牛。而现代很多人反对中医,是根本就不认识中医,只会人云亦云而已。l 瘫痪从表面上看症状基本相似:都是半身不遂,不能行动,生活不能自理。但临床所见的情况相当复杂。从中医的分型上看多达十几型,而伴随的症状更是五花八门:

11、有的伴口眼歪斜;有的伴语言謇涩;有的伴关节疼痛;有的伴手脚肿胀;有的是患肢松弛萎软;有的肢体痉挛卷曲,呈紧张状态。如果再伴有其他病症,那就更复杂了! 四:瘫痪分型治疗l 现在根据所治瘫痪的分型,举几例典型的证型分述如下:一:湿热内积l 高孟华案例,就是湿热内积型,不再赘述。此种类型比较常见。二:肝肾不足.热入营血l 黄孟庭,男81,其人原就是跛脚。2002年12月13日。中风十天,现上下肢不能动弹,不能稳坐,要倒。舌红如猪心,舌面如絮状,双手能动,但不能持物,脉细数,饥而不欲食,此属肝肾不足,热入营血治当养血清营,补益肝肾,活络通经。处方:黄芩.独活.桑寄生.杜仲.怀牛膝.细辛.党参.秦艽.栀

12、子.生地.桂枝.狗脊.五加皮.白芍.防风.当归.川芎.连翘.丹皮.丹参.淡竹叶.治疗七次后下床锻炼,经过十二次拄杖而行。三:气虚血瘀王xx,金桥09.02.13,中风二十多天,现右侧无力,手足能微动,手不能握,足不能步CT示脑梗塞,自述疲倦乏力,饮食差,大便难脉细涩。舌有瘀斑,此属气虚血瘀,治当补气活血,针灸同上。黄芪、赤芍、川芎、地龙,当归、桃仁、红花,白芷、白术、茯苓、甘草、党参。黄芪量由小(20g)到大(80g),前后治疗四十天,七八天便能开步,半月后柱杖而行,一月后弃杖,弃杖后又治疗十余天。四:气滞血瘀,肝胃不和徐汉如,男,68岁,三江,2004.02.03,左侧偏瘫四天,今晨加重,中

13、午呕吐,未送医院。脉动而有力,血压150/80,辨证:气滞血瘀,肝胃不和,治当活血化瘀,流肝和胃止呕。针灸同第一 例。二活,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蜈蚣、豨莶草,陈皮,半下,茯苓、三七,四剂后加入黄芪40g,十天后柱杖而行,二十天后弃杖而足,后来还挑粪水浇菜。并送来锦旗一面。附:童紹章,男,80岁,三江,也是气滞血瘀型,然手足极肿,如带拳击手套状,已住院一个多月,左侧偏瘫,CT诊断脑血栓,治当活血利水,针灸同上。当归、川芎、地龙、桃仁、红花,牛膝、木瓜、益母草、泽细、术通、车前草。半月能柱杖而行,但手足肿不消,用师传“消肿天下第一神丹”。五加皮、大腹皮、草果皮、桑根皮、地骨皮、苏子

14、、车前子,葶苈子,萝卜子、山楂、神曲、木通、丹皮、白芥子、陈皮、茯苓皮、青皮、麦芽、生姜、砂仁、木香、大枣、贡术、一即效三贴后肿胀全消,此方我从未用过,在不得已之下用之竟获奇效。五:气血两虚型曾玉华,女、69岁,本乡六村人,02005.05.05住院四天,脉弦硬体,瘦弱,左瘫,“基底节区脑梗塞”,手足无力,但卧不能坐,血压180/100,神疲乏力,不思食,治当补益气血,活血通络,针灸同前。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砂仁、白叩、杜仲、独活,当归、桑寄生、钩藤、牛夕、全虫,蜈蚣、天麻、三七、决明子、益母草、麦芽、桃仁、红花。并服用医院带回的降压药。十天后柱杖而行,半月后弃杖。血压恢复,每顿能吃一碗饭

15、,嘱其经常测量血压,此种气血不足型并不少见。若按血压180/100及脉弦硬来讲投补药是禁忌的,但中医其体瘦弱及神彼乏力、不思食等则舍脉而从证,再加上有西药降压,故敢竟投补药。六:肝阳上元型袁应良、男、72岁、兴义、2005.10.21初诊脉中取有力,体胖,血压200/100,三个月前因中风住院,CT示为脑梗塞,而两天前因气愤后加重,昨晚进入昏迷状态,呼之不应,手足无意识的偶尔一动,面部发红,脉象弦硬,大便几日未通,辨症为肝气不舒,肝阳上亢,治当疏肝理气,平肝潜阳,活血化瘀,针灸同前。柴胡、赤芍、只壳、甘草、钩藤、天麻、石决明、决明子、益母草,全虫、蜈蚣、生地、当归、桃仁、红花。尼群地平,每日一

16、次每次一,第二天上午病人醒来,但说话糊涂。吃了一碗饭。血压175/9010.23续进上方并针灸10.25病人仍然神志未清,血压150/85,我嘱用生大黄泡水服。10.26病人昨日拉了数次大便。神志已清。10.27自述腰无力,于前方加入盐杜仲又服二剂后柱杖而行。其家人问道:“为什么拉了肚子后就不说胡语了呢”?我故作神秘地说:“此乃医家不传之秘”在场的人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其实也没有什么不传之秘。伤寒论早就说了“实则澹语(胡说)虚则郑声。”肝阳上亢型若与西医高血压挂勾,则应该较多,但我遇到的却较少,说明高血压与肝阳上亢,并无直接联系。即使在没有中风之前的高血压阶段,能被诊断为肝阳上亢的也不多见!七:痰湿型王顺良,男,72,江源、2005.08.21住院十二天,体胖,右侧中风,肌力为零,血压1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