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833986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摘 要:发展油茶产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 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油茶资源分布、种质资源、经营模式、加工利用、经济效益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 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我国油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 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

2、为世界四大木 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 到了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2006年,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 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油茶产业。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后,油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油茶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后,通过科技进步和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并保障

3、了粮食安全,但反差 很大的是,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占国内总需求60%多的食用油以弥补缺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油供求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人口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直接推动了粮油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耕地越来越少,到2007年底已降为1.2亿hm2,遏制耕地减少趋势的压力十分巨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由过去主要吃粮向吃更多的肉蛋奶、由吃普通油向吃高档油的方向转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比较效益不断降低,提高农民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面临新的困难。从国际上看,随着石油

4、价格的变动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危机的困局在持续演化,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维护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 大战略问题。 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茶油产业却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中国耕地资源刚性短缺,扩大草本油料植物种植必然会与粮争地,进而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木本粮油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耕地的压力。同时, 发展油茶生产,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分流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农业增产、

5、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2油茶产业现状 2.1 资源分布 我国是油茶的原产地和分布中心,栽培历史悠久,其水平分布具有分布区广、很多地区分布不连续以及分布区内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的特点。 油茶垂直分布的变化亦很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的变化和不同的土壤层及植被,油茶垂直分布上限和下限由东向西逐渐增高。我国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 的642个县(市、区),共有油茶林面积302万hm2,油茶籽年消耗量106.55万t,年产茶油26.25万t,茶粕 68.39万t,茶皂素1.86万t,年产值111.1

6、8亿元,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其中湖南、江西、广西3省(区)种植面积较大,分别为119 万hm2、75万hm2和37万hm2,合计占全国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的76.2%(见规划)。 2.2种质资源 我国有一定栽培面积和栽培历史的油茶物种有: 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栓壳红花油茶、茶梨、博白大果油茶、白花南山茶、南荣油茶和苍梧红花油茶等13个物种。普通油茶是分布面积最广,栽培历史最久,占油茶总产量最多的一个宽生态幅物 种。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我国林业科研人员先后选育出一批油茶优良农家品种、杂交组合、优良家 系和无性

7、系新品系等。目前已选育出的油茶优良品种(系)100多个,国家审(认)定的优良品种有54 个,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广西、安徽等地。这些优良品种(系)产茶油在750 kg/hm2以上,有的在 1050 kg/hm2以上。此外,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和 贵州省还开展了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 2.3经营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油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不 利于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建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创立品牌,更不利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完善的产业体系。近年来,各地探索出油茶等经济林规模化生产 的众多新模式。如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以多种形式出现;在油茶有机生产

8、基地建设中进行机制创新, 形成企业、基地与农户的紧密关系;以科技为依托,建立示范基地并与农户结合;采用以森林食品基地为载 体,将企业、基地、农户结合在一起的经营方式;组织油茶合作社以及引导企业改造设备提高产品品质等。这些促进油茶规模化生产的新模式、新机制,为油茶大面积改造和新品种造林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2.4加工利用 油茶树全身是宝,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 籽经过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最适合于东方人食用的优质食用油,深加工可制高级护肤化妆品、精油、皂 素和茶粕等系列产品;茶饼可生产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栲胶,制造洗发香波等;树干、根部可用作盆景雕刻、砧板、生产生活物

9、品 木柄等;茶树开花量大,花香,树常绿,可作庭院绿化树和蜜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油茶果有效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完善,油茶果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也逐步成熟。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 现有油茶加工企业659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 424.83万t,年可加工茶油110.79万t,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 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68.39万t、茶 皂素1.86万t。 2.5经济效益 由于茶油的优质、生态、保健及产品的多用途性, 近年来,茶油和茶油副产品的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看好。国内初制茶油已由10年前的10元/kg上升到现在的40-5

10、0元/kg,茶花蜜、茶枯饼等产品已成为市场抢手货。国际市场近年来茶油的需求量一 路攀升,价格已上升到6000美元/t以上,精炼茶油甚至高达1.2万美元/t(见规划)。20世纪初以前,我国每年都把茶油作为一宗出口创汇的产品。1921- 1937年,我国共出口茶油33500 t,平均年出口2 480 多t。20世纪80年代以来,茶油取消了统购统销,出口量不大。近年来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对 我国特有茶油优质特性的认识,越来越多国外企业从中国进口油茶,生产加工茶油产品,国内企业也逐步将开发出来的茶油产品远销海外。3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老化产量低下,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困难 长期以来我

11、国油茶生产一直采用实生种苗繁殖, 这部分面积占我国油茶生产面积的绝大部分,这也是我国油茶一直以来产量低、效益低、加工原料缺的主要原因,由此影响了群众经营油茶的积极性。直到近年来,我国六五、七五期间选育的良种才开始结合工程进行规模化造林,但从总体来说比例仍然很低。21世纪以来,各地选育了一系列油茶高产优 良品种(系),其中不乏适宜当地的高产优良品种 (系),但由于缺少建设油茶种苗繁育基地、良种采穗圃等的资金支持,大面积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却不多。 由于投资有限,当前还不能做到大批量生产油茶高产 优良种苗以满足生产用苗的需要。3.2技术研发推广力度不够,缺少高产技术示范 不少地方仍按传统油茶生产方式种

12、植,经营粗放,没有形成科学化种植。大部分群众种植油茶定位于自家生活需要,没有树立种植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油茶先进技术在生产中应用较少,林农对高冠嫁接、整形修剪和肥水调控等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知之甚少。由于缺乏能正确指导林农栽培管理的技术人员,油茶科技服务的供给能力与林农的需求反差巨大,林农接受技术培训远远不够。很多地方的油茶种苗繁育技术需聘请外地技术人员,不利于油茶产业长远发展和日益繁重的建设任务。 3.3 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加工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茶油加工处于低水平的粗加工阶段,产油区大多采用作坊式土法榨油,出油率低、杂质多;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也不是很合理,产品科技含 量低,产品市场

13、占有率相对较低;很多加工厂的加工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较差,加工出来后短时间内附加值就大大上升,茶油品质变劣。油茶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近十年来发展较快,但从整个产业来讲还需全面提高加工利用技术水平。多数加工企业只停留在茶油加工,没有延伸到精深加工领域,茶壳在农村主要当柴烧。由于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较少,离大量进入国际市场还有一段距离。 3.4市场发育不完善,相关产品认知度不高 茶油具有优质食用油全部功能特性,然而,人们对橄榄油特性的认识却远远高于对茶油的认识,一般认为橄榄油是高品质油,而对茶油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只是在油茶主产区人们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北方和西部大多数地区对茶油基本处于陌

14、生状态。我国每年进口橄榄油约4 500 t,用汇2 000多万美元, 除食用外,相当一部分用于制造高档化妆品和保健 品,橄榄油的价值十分可观。而全国茶油每年仅有少量出口,国际市场认知度极低,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茶油停留在自产自用和宣传上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3.5后续扶持政策不明,林农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20世纪中后期我国曾大规模发展油茶,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加上造林和抚育管理经费标准低,集约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致使油茶林效益低、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地方大面积油茶林被砍伐,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吸取。与此同时, 油茶良种造林及现有林低产改造

15、的前期投入很大,一 般需要4年才始花始果,7-8年才进入盛果期,一般林农较难承担。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了种植补贴,但在如此长的管护期内林农看不到效益,如何保证苗木成活率,提高苗木保存率,是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4油茶产业发展潜力 4.1 丰富的林地资源是油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对广大农民来讲,获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把包括油茶在内的木本粮油等林业产业发 展起来,农民才有经营山林的积极性,林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才能长久巩固。据统计,我国油茶林面积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 1.73%,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扩大油茶种

16、植面积, 提高现有油茶林经营管理水平,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绿化了国土,又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山区面貌。根据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林地资源统计结果,我国油茶主产区现有1920万hm2无林地中,有宜林地1713万hm2,其中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359万hm2(见规划)。丰富的林地资源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地保障。 4.2育种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提高油茶产量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发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推动了油茶整个培育方式的变革,解决了油茶长期以来无法实现的难题,使油茶品种规模化扩繁和优质苗木快速培育成为可能。以此技术为基础,形成了国内一批油茶良种苗木生产基地。 六五、七五期间,油茶栽培技术协作组组织编制的油茶丰产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油茶低产林的改造中逐渐形成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模式低改的共识,使低产林改造模式和油茶标准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中逐步完善和成熟,在油茶主产省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随着扩繁技术的突破,低产林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