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脂定价法与渗透定价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83338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撇脂定价法与渗透定价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撇脂定价法与渗透定价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撇脂定价法与渗透定价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撇脂定价法与渗透定价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撇脂定价法与渗透定价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撇脂定价法与渗透定价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撇脂定价法与渗透定价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撇脂定价法和渗透定价法一、撇脂定价法(一)撇脂定价法定义: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产品的价格定的很高,以攫取最大利润,有如从牛奶中撇取 奶油。(二)撇脂定价的案例:案例 1:iPod 的成功运用苹果 iPod 是近几年来最成功的消费类数码产品之一。第一款 iPod 零售价高达 399 元美元,即 使对于美国人来说,也是属于高价位产品,但是有很多“苹果迷”既有钱又愿意花钱,所以纷纷购买; 苹果认为还可以“撇到更多的脂,于是不到半年又推出了一款容量更大的iPod,定价499元美元,仍 然销路很好。苹果的撇脂定价大获成功。国际一流的企业,都是运用撇脂定价战略的高手。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微软

2、、In tel、苹果、 甲骨文最先推出市场技术领先的产品时,都会刻意减少市场供给,谋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当竞争 对手跟上来时,他们就开始打价格战,用前期的利润打压竞争对手,占领中低端市场,随后新产品继 续上市,形成良性循环。案例 2:索尼的惨败索尼公司的MP3也采用撇脂定价法,但是却没有获得成功。索尼失败的第一个原因是产品的品 质和上市速度。索尼最近几年在推出新产品时步履蹒跚,当 iPodmini 在市场上热卖两年之后,索尼 才推出了针对这款产品的A1000,索尼总是在产品上落后一大步。索尼的产品虽然定价同样高,但 是由于销量太小而只撇到了非常少的脂。索尼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外形一向以微型化著称的

3、索 尼公司的MP3,明显落于下风,单纯从产品的尺寸看,索尼的产品比苹果nano足足厚了两倍。外形 的差距与产品的市场份额的差距同样大。索尼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产品数量。 索尼每次都推出 3款 以上产品,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自认质量稍逊、要靠数量制胜。但是过多的新产品不仅增加了采购、生 产、渠道的成本,而且也使消费者困惑。索尼失败的第四个原因是索尼公司整体产品表现不佳,索尼的品牌价值已经严重贬值,在这种时候再使用撇脂定价,效果自然会打折扣。(三)撇脂定价法适用条件:在什么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撇脂定价法呢,并且取得好的效果呢?1、市场上存在一批购买力很强、并且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2、这样的一批消费者的

4、数量足够多,使企业有厚利可图;3、暂时没有竞争对手推出同样的产品,本企业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差别化优势;4、当有竞争对手加入时,本企业有能力转换定价方法,通过提高性价比来提高竞争力;5、本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有传统的影响力。在上述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企业就应该采取撇脂定价的方法。使用撇脂定价法不是偶然的,以行业而言,那些竞争较弱的行业、或者行业正处于启动期的时候, 普遍使用撇脂定价法。彩电行业、PC行业到90年代中期还是撇脂定价,汽车行业到现在还基本是 撇脂定价,尤其是中高级汽车。在2000年以后,首先在低端市场、然后向高端市场延伸,撇脂定价 法逐渐被打破。就企业而言,品牌往往是撇脂定价的最重要的前提

5、条件,前面所说的苹果公司也符合 上述五个条件,所以撇脂定价就很成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暴利时代流行的撇脂定价法逐渐减少。采用撇脂定价法的风险增大,以高 性价比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逐渐成为定价的主流。撇脂定价法之被放弃,首先会从低端市场开始, 这是应用撇脂定价法最薄弱的地方;高端市场的撇脂定价法会在最后被攻陷。例如,汽车销量在2002 年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后,面向家庭的低端市场汽车价格下降得很快,在这个细分市场,几乎没有哪 个企业还采用撇脂定价法;而在高级汽车市场,奥迪、宝马等名车还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撇脂定价法, 但是撇的脂已经不像2000年以前那样厚了,价格逐渐向国际市场的车价看齐。在快速消费

6、品和电子消费品行业,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短,采取撇脂定价法的现象比耐用品行业要 少得多,即使采取了撇脂定价法,撇脂的时间也非常短,很快就改变为渗透性定价,所以,对企业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就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推出新产品速度快于竞争对手,就可以享受到一段难得的、 短暂的撇脂时间,可以大幅获利,改善企业整体的赢利能力,如果推出新产品速度慢,每次推出时, 都只能随行就市,企业的赢利情况就有可能恶化,奥林巴斯公司在2004 年陷入巨亏,根本原因就是 新产品推出速度慢,产品缺乏差别化优势。这些企业都由于无法享受到撇脂,同时又不能有效降低运 营成本而陷入困难的局面。在某些行业,产品或服务的购买不是一次性的,很多企

7、业就采取连续撇脂定价法,一次一次的撇脂。 这种定价法能够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但是一旦有采用新的定价方法的竞争对手出现、或者消费者的购 买习惯改变,这种定价法就会陷入困境。企业必须明白,撇脂定价法即使取得了成功,也很快会由于竞争加剧而变得不合时宜,企业需要 做的是:敏感地认识到市场的变化,主动从撇脂定价的高台阶上走下来,否则,一旦竞争对手在产品 接近的情况下,采取渗透性定价,企业就会付出巨大代价。二、渗透定价法(一)渗透定价法定义指企业在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将新产品价格定的相对较低,以吸引大量顾客,提高市场占有 率。(二)渗透定价法案例:案例:我国的小型汽车市场200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一方面市

8、场继续发育,二是受中国加入WTO的影响,车型频出,产销量上升,价格逐渐下降。神龙富康推出的 9.78万元的“新自由人”,将中国车价打下10万元的心理关 口,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对待降价的心理日渐成熟。2001 年 5 月,国家放开轿车定价之后,轿车价格战拉开序幕。6 月7 日,长安铃木在全国范围内 调整奥拓系列11款轿车销售价格,降至3.58 5.25元。此后,一直以低价位著称的吉利汽车将其三缸化油器车型由 3.99 万元降至 3.49 万元,继续保持 同类车低价王的位置,目标直指售价3.91 万的夏利小康型轿车。紧跟着夏利狂降1.5 万元,捷达宣 布优惠 3000 元11 月,神龙汽车公司推出

9、 9.78 万元的 1.4 升富康车,在桑塔纳、捷达、富康三 大品牌中率先把价格降到了 10 万元中国轿车一大价格门槛以下。6 月 8 日,“10 万元轿车赛欧” 正式上市前就接到了 1.6 万辆定单,把整个国内轿车市场搅得沸沸扬扬。降价成了2001 年中国轿车 市场的主旋律。价格战一直是国内企业构筑品牌壁垒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总体评价,国内企业普遍还处于制造业 偏重的阶段,技术壁垒并不高,同行随时可以仿造任何一款优势产品。因此,价格战就成为占领市场 最普遍的武器。但是,从长远利益考虑,价格战并不是企业长治久安的好办法。卓越的市场领导者必须会构建自 己的研发优势,用功能优越的产品占领高端市场,辅助老产品渗透定价的策略,同时把握中低端市场。 宝洁打价格战的最终目的不是扩大销量,而是挤压竞争对手,将品牌系列布局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三)渗透定价的条件新产品采用这一渗透定价应具备相应的条件:1、新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大,目标市场对价格极敏感,低价会刺激市场需求迅速增长。2、产品打开市场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会随着生产经营经验的增加而下降,从而进一步做 到薄利多销。3、低价打开市场后,企业在产品和成本方面树立了优势,能有效排斥竞争者的介入,长期控制市场。不会引起实际和潜在的竞争。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