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三峡》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832721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三峡》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三峡》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三峡》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三峡》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三峡》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三峡》教学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峡 郦道元教学目标: 1. 节奏分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2. 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语。3.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三峡壮丽的风光。4. 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2. 仔细品味文中描写三峡山水的语句,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教师: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三峡风景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出示文题及作者】二. 检查预习:1. 学生交流查找有关“三峡”的相关资料。2. 播放三峡的风光片和课文朗读磁带,领略三峡的美丽风

2、光。三. 整体感知:1. 集体朗读课文,扫除生词障碍。2. 由“峡”字的结构特点,了解三峡的地形特点。3. 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山与水特点的句子。4. 再次集体朗读课文,感受三峡描写的生动。四. 研读理解:1. 学生自主学习,疏通课文内容。学生同桌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分别请四位同学上台分段讲解,同学对个别字词含义提出质疑,其他同学帮助解决。2.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3.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对三峡山与水的特征作简要分析。4. 再次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五.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下江陵又称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

3、比较这两篇作品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六. 总结全文内容,齐背课文。七. 课后作业:在长江三峡上为什么适合建造大坝?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出示文题及作者】师:课前大家查阅了“三峡”的相关资料,请同学们做一些介绍。生: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动刀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生:长江三峡不仅有早已经建成的葛洲坝,还有刚建成不久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它们也为长江三峡增添了新的景色。师

4、:刚才通过大家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三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山和水。让我们随着一段风光片,一起走进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播放三峡的风光片和课文录音,领略三峡的美丽风光】师:请大家看标题,三峡的“峡”字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生:左边是山,右边是夹。生: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峡必定要有山有水。师:说得真好。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山,哪些地方描写了谁呢? 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生:描写山的地方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清荣峻茂。”生:我觉得“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

5、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也在描写山。生:描写水的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生:师:同学们找了许多,也很准确。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生动描写三峡的。(集体朗读课文)师:课文描写很精彩,但他是一篇古代的文章,在语言习惯上有很多词语的含义和现在不一样。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课文内容?请同学稍作准备,同桌间相互讨论(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内容)分别请四位同学上台分段讲解CAL显示课文内容和三峡图片师:同学们还有没有问

6、题?同学对个别字词的含义提出质疑,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发挥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师:通过刚才的复述,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当然与刚才有所不同。在朗读课文时,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下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的角度对他的朗读进行点评。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透出了对三峡的赞美之情。生:他朗读时语速舒缓,很抒情;语气、语调把握得很充分,抑扬顿挫,很有分寸。但我觉得他没有注意重音,“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沿溯阻绝”“素湍绿潭”“清荣峻茂”这些词都应该重读。播放风光片欣赏师: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三峡的山与水的哪些特征?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相关

7、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生:文中描写三峡的山,抓住了山的连绵不断,我是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一句看出来的。“七百里”,可见其长。师:很好。那么,我们把“略”字换成“俱”字可以吗?生:不可以。“略”字准确的突出了山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如换成“俱”字就使人感到不是山,而是一面墙,表意不准确。抓住重点词语,突出语言教学,通过比较品味,加深对语意的理解,培养准确用词的能力生:我认为课文描写了山的高峻陡峭。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夜分才能见到日月,如果山不高,山不连,都不会形成这种现象。生:我认为“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看似描

8、写猿猴凄凉怪异的叫声,其实它仍是在侧面描写山的高峻陡峭。师:说得好。三峡真的像郦道元所写的这样连绵不断、高峻陡峭吗?请大家看一组图片。CAL显现三峡的山景师:那么他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水呢?生:三峡夏天的水是凶猛、湍急的。我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看出来的。三峡春东时节的水是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师:三峡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CAL显现三峡的江水画面生:我有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生:因为三峡的水最有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师:同学们谈得都不错。课文通过对

9、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壮丽的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生: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三峡是长江上最为雄奇壮观的山水画廊。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驻足观赏,挥毫泼墨,留下很多传世之作。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写过一首描写三峡的诗歌,还记得吗?生:异口同声的早发白帝城集体背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师:同样描写三峡,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早发白帝城和三峡这两篇作品,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四人小组讨论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下面谁先来谈谈?生:我先说。我认为早发白帝城和三峡这两篇作品的相同点是:都描写了山的高

10、峻连绵,水的迅疾;都赞美了三峡的神奇、壮丽的风光。生:踊跃的我认为它们的不同点有三条:(1)体裁不同。三峡是散文,早发白帝城是诗歌,所以早发白帝城的语言更凝练些。(2)篇幅不同。三峡文章篇幅较长,而早发白帝城的篇幅很短。(3)时间不同。三峡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四季风光,早发白帝城则描写了一天中的景色。生:不同点还有描写范围的不同:三峡描写了三峡其中一段的万千气象,而早发白帝城生动表现了整个三峡的优美景色。生:我觉得它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三峡抒发了作者对三峡秀美风光的赞美之情,而早发白帝城要表现的是作者李白思念故乡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师:同学们的发言很有见地,许多观点对我也很有启迪。这节课

11、,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这篇课文,试着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齐声背诵课文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幅画。展示三峡大坝图师:大家都知道,画面上展示的是建成并使用的三峡大坝图。最后请同学们联系课文,想一想:在长江三峡上,为什么适合建造大坝?教学反思: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采用串讲的形式,虽然课堂结构紧凑,但是形式呆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峡是一篇描写山水景色的优美的古代散文。在课文的处理上,我从赏析入手,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仔细品味文中描写三峡山水的语句,感受三峡壮丽的风光,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课前,我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了解三峡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预习课文,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并提出质疑。同时我还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融入到课文的赏析中,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准确用词的能力,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张扬。最后,将三峡与唐诗早发白帝城进行比较赏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扎扎实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