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831112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我们初步探索和总结了一下教学模式,归纳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评价激励巩固应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认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情境可以根据课题的不同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创设:(1)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让学生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此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2)努力创设融合新旧知识之间的衔

2、接点的情境,拉近新旧知识的距离。要利用数学较强的知识系统性,使前期所学知识真正促进后继知识的发展和深入。做好向新知识过渡的准备,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可以先把例题进行巧妙的改变成准备题,巧设“铺垫”化难为易,利用准备题,理清解题思路。通过改变题的条件,出示例题,让学生将例题与准备题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新知识点。(3)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变过去“纯文字化”的模式,有机地将情境图、卡通画、统计表、线段图等引进解决问题教学。二、自主探究,形成策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不是被动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与建构新知识

3、的过程。其学习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其课堂方式采用先练后讲。教师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新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学习过程暴露出的思维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疏导,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造自主尝试氛围,提供自主尝试空间,让学生养成边看、边思考、边动脑、边动手习惯,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了问题意识,掌握解决问题方法。三、合作交流 ,归纳总结合作交流是解决问题教学的关键。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信息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学会与同伴互助,挖掘集体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个体与群体相互结合活动能有利于学生之间

4、互相启迪、互相借鉴,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评价激励,增强信心评价激励是问题解决教学的保证。通过有效的评价过程,可以进一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通过评估,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答案,找出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案,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学生在自评与互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五、巩固应用,强化训练数学课堂强化训练是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实践活动,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过程。通过课堂练习,能促使学生将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另外,通过强化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训练要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强化训练,才能把所学的基本解题思路初步内化为基本解题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