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112各数1西师大版秋.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829235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112各数1西师大版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112各数1西师大版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112各数1西师大版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112各数1西师大版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112各数1西师大版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112各数1西师大版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

2、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1课时 认识1120各数(1)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

3、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内容】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材第

4、5759页内容。【教学目标】1.能认、读、写1120各数。2.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个位”,明白1120各数的组成。3.会用1120表示物体的个数与事物的顺序和位置。4.通过直观操作和观察,体会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重点难点】重点:能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119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是由2个十组成的。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和“个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面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 (装有9根小棒的信封),请你们摸一摸、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学生先摸一摸,再说出猜的结果:圆珠笔芯

5、、小棒师:打开看一看里面是什么。(小棒)师:那我们玩一玩猜数字的游戏,好吗?二、自主合作,学习新知1.操作,数数。师:猜猜信封里有几根小棒。学生随意猜数:5,7,9,15师:同学们猜对了吗?让我们数一数就知道了。学生打开信封,边摆边数:1,2,39,有9根。(多媒体出示9根小棒)师:如果我再添几根,大家来看一看现在有几根?(多媒体动画加几根小棒)学生数出有13根小棒。师:刚才我们知道有13根小棒,你是怎样知道的?生:一根一根地数的。师: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是不是感觉很麻烦?当小棒摆出来时,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十几根呢?你有什么办法吗?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师:谁愿意将自己的好方法介绍

6、给其他同学听?学生边介绍边在展示台上摆出相应的摆法。2根2根地数,3根3根地数,5根5根地数,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数小棒的方法。你们比较一下哪种数法更好,一看就知道有十几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的数法最好)师:为什么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就能很容易地看出有十几根小棒呢?生:不管是2根2根地数,还是3根3根地数,都要数好几次,比较麻烦。师:对,1捆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再数数旁边有几个一(板书: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了。比如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1119各数。2.摆一摆,拨一拨,读数。师: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看一看这些

7、数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教师出示1捆加5根。师:谁能用刚才那样的话来说说?生: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15。师: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在个位上拨5个珠,在十位上拨1个珠。教师又出示1捆加7根小俸,学生说1个十和7个合起来是17。师:请同学们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在个位上拨7个珠,在十位上拨1个珠。十位上拨1个珠说明了什么?个位上拨的7个珠表示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师: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是20呢?生:两捆。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师:真聪明,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就是20)3.读一

8、读,写一写。学生读一读,先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1120。师:今天同学们学习了1120各数,你们能在图上找出这些数吗?(课件播放单元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图,全班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完成教材第58页中的“课堂活动”第14题。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清楚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学生回答略。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2.课后作业板书笔记 认识1120各数(1)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2个十就是20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本着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思路,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在教学时,利用送礼物”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时,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起来了,从而使学生在教学的开始便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进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学会新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小组中“摆小棒”“拨计数器”,再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数位“个位”和“十位”,理解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这样,既通过合作、动手、探究、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新知,又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来自主学习1120各数,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