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矛盾及化解方法.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827321 上传时间:2024-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矛盾及化解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生心理矛盾及化解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生心理矛盾及化解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矛盾及化解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矛盾及化解方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心理矛盾及化解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是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重要季节,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陌生的环境和变幻的世界,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教育工作者若能因势利导,善于化解这些心理矛盾,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八种:一、理想和目标远大与准备和付出不够的矛盾每个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他们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准备将来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并没有为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学习不是很努力的,过一天算一天。他们只看到了实现理想和目标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和目标需要从现在做起,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理想和目标远大与准备和付出不够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就必须使他们认识到,再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也就是空想。要敢想敢干,敢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行动。更要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有了这些心理准备,才会付出行动,才能够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二、享受意识浓厚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现在子女少,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

3、欲望与日俱增。据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用高档化妆品比比皆是。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厌恶劳动,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有的连平时的卫生打扫也不愿意干。殊不知,我们所享受的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这就形成了享受观念浓厚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化解这对矛盾,就必须使他们明白,劳动可以创造一切,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享受劳动创造的成果会让人感到幸福和骄傲,是非常光荣的。不劳动就会一无所有。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就为学生将来很好的享受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

4、础。三、信息视野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影视、录像、计算机等工具被广泛应用。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从天文地理、空中来客、世界风云、市场动态到服装、发型、网络游戏、流行歌曲等,他们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甚至误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5、形成了信息视野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善于循循善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心理闭塞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甚至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

6、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往往埋怨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这就形成了心理闭塞与渴求理解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能主动地和你交朋友,敞开自己的心扉,从闭塞与孤独中解脱出来。四、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 “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

7、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十分强烈。一方面,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处事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知识、阅历以及经济实力的缺乏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依耐性。而且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知识、经济、阅历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正常现象。这就形成了独立性与依耐性的矛盾。化解这对矛盾就要求教师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强化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缩小和消除其依赖性。五、情感冲动与理智处事的矛盾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但是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时常发生冲动和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

8、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甚至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激动时,如同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球乘风飞舞;泄气时,则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对自己喜爱之事,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消极逃避。这样他们就难以理智地处事,出现了情感冲动与理智处事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就要求教师善于审时度势地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透彻的分析情感冲动的弊端,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情感,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从而逐步走向成熟。六、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中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这使他们能够不断进取,积极向上。但由于诸多的因素造成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片面地坚持己见甚至钻牛角尖,

9、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自控力,使他们的进取精神能够稳妥、高效地发展。七、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大部分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

10、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化解这一矛盾,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识、有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成功任何一件事不可能是轻宜而举、一帆风顺的,都伴随着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并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学习本来就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有毅力,讲方法,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力就灰心、退却,那只能是一败涂地。学生懂得了这些,才可能消除厌学心理,坚定地走向成才之道。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还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等。只有正确认识矛盾,化解矛盾,才能使他们健康、顺利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