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计算教学问题.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82730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计算教学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低年级计算教学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低年级计算教学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低年级计算教学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低年级计算教学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年级计算教学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计算教学问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研究课题现状分析: 自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现新接了一班三年级的教学任务,我发现二年级和三年级明显的区别在于:二年级的计算能力强,一般计算不会错,而在三年级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是老师和家长一致公认的聪明孩子,对于书本上或课外书上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能够顺利解出,但平时数学作业的正确率一直不高,数学测验考试的成绩也很少有满分的记录,导致这些学生作业正确率和测验考试成绩与其实际水平不相吻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发现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如:“ ” “36= 12” 之类的“低级错误”。我帮他们归类一下,三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粗心的现象有:1、抄错题目

2、。把232写成223或322;把0写成6;把4位数写成3位数;把运算符号写错。2、计算出错。运算不熟练,8+6算成15。符号看错。把乘当作加来算,例如:2 4=6,2+4=8等。3、竖式上的答案写到横式上时写错等。对此,老师和家长一再提醒他们做题时要细心。但这种“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低级错误”还是屡见不鲜。二、提出研究课题的原因及目的培养小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逐步做到计算

3、方法合理、灵活。而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建设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针对二、三年级出现的计算正确率的差别,通过分析,我认为目前在计算教学方面三年级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从而忽视了基本的口算训练。2、缺少合理、灵活的解题技能的指导、训练。3、学生计算技能、技巧、分析综合能力差,计算正确率低,总体速度慢且计算速度落差很大。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提出了以计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强课堂内计算教学,寻求低中年级口算的衔接,探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减

4、少小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三、理论依据:“数的运算”非常重要,以致占据了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绝大部分空间。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具体情景中才能真正认识计算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可能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努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一个数学层次,适时地、灵活地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内在的规律,使学生自行观察、思考、尝试、探求,逐步建立起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数学的语言,去理解感受数学形成的过程。四、探索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是:“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精选学生终身学习毕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计算

5、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建设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由此可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何其重要。一、对学生计算中常见的错误分析和思考 当发现学生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后,我把学生的错题记录后,我仔细询问原因,有的学生说太急了,没看清题,有的说没认真检查,有的说太粗心。学生对错题的认识仅限于此,然而,我却觉得粗心之中大有文章存在,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把学生计算中常见的错误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一)、感知比较粗略。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表面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特征。所以在抄数字、写符号时,没看清

6、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0”写成“6”,将“23”写成“3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受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当两种知识比较相似,容易发生混淆而出现的计算错误,这在心理上称为“痕迹性”错误即受相近知识的干扰而发生的错误。老师在教学时,对于某些计算固定方式,往往会采取强化作用,一遍两遍让学生不断重复地做,直到掌握这方面技能时才停止,这种强化作用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产生了负

7、迁移作用。如:学习巧算59+23=?,教师在教学“巧算”时,强调先把哪个数看成整十数,再用“你大几,我就相应地少几”的方法来教学,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导向,学生受这种结构的强化,容易被迁移到加法的估算中,如把估算“5923=?”也做成了巧算。估算的思维过程受到这一信息的插入,行为就产生定势,因而把估算也做成了巧算。3、被假想所迷惑。 有些运算尤其是简便计算方法的错误,还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比如:2549=1009=900;326216484=326484216=800216=1016;686391209=686(391209)=686600=1286等; 纵上所述

8、说明:小学生在计算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数的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审题。小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感知事物的个别部分,而且感知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感知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拢,集中感知事物。这就造成小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受到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感知不全面,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学等。如把23写32;把写成;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下题的后半部,首尾不符。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遗漏了某些细节而导致错误。针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应注意重视首次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提高

9、他们感知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准确、生动、鲜明的首次感知材料,突出学生容易忽略的部分,加强其刺激强度,从而减少因感知错误造成算错的情况。(二)、注意稳定性不高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就是当人们的心理活动有选择性地指向一定对象,而不理会其他对象时,这就是注意。小学生由于注意品质不佳,容易产生计算错误。1、考虑不全。 小学生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造成计算中不少的错误。学生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时候,重点注意新学的方法,往往造成口算的错误,或者注意新学的知识点,在计算的过程中忽略了原来的知识点。如:2508=200,学生只知道在积的末尾要添上一个“0”,结果却把2

10、58等于几的末尾也有0却当成了积末尾要添的“0”了;再如:初学竖式除法,试商的时候往往出现忽略余数比除数小的知识点。2、丢三拉四。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做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遗忘,或将未被强化的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给弄丢了情况。比如:学习乘法计算的时候,经常出现忘记加上进位“几”的情形;在计算多位数的连续进位和多位数的连续退位时,往往“进”了却忘了加,或只记得个位满十向十位上进一,而忘记十位上也满十要向百位进一;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前一位的余数常常忘记落下来。3、注意力不集中。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很多时候是由于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比如:草稿纸上的得数计算是正确的,但抄在作业本上就错了

11、;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中,学生往往在写结果时把余数遗漏;在递等式的计算中,脱式计算有时只脱了一步,而把末尾的一个数却遗漏了,不再往下计算了。纵上所述,说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9写成6是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可持续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30分钟。因此在解答结构步骤较简单的题时,正确率比较高,而解答结构步骤较复杂的题时容易出错。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低年级的计

12、算正确率高,而三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如低年级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计算能力不强。 486)244824 48 、对计算的算理理解不清,在计算过程中知识性的差错比较多。例如: 24486?有的学生错成: 这种错误是对不够商“1”的除法笔算法则理解不清。针对这种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使学生懂得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下面的各个数位都必须有数字,而且数字落下要一位一位落下,不能像这里的两位一落,否则商的数值就会发生变化。 、技能技巧不强。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计算多样性,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质量。例如计算304

13、8998?有些学生往往直接进行计算产生进位错误。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师提示一下:我们把998看作1000,然后再把多加的几还掉,这样不就即容易又省时了吗?因此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当重视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巧,如让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进行合理、讲究实效的练习。(四)有意识记的制约不强。识记从记忆的态度上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儿童越年幼,无意识记的成分越大,当学龄儿童在学习中负有明确的任务时,有意识记便开始占主导地位,低年级学生完成作业,他们对题目的注意便属于有意识记。有意识记的效果要受到学习的动机、任务性质的制约。一般来讲,学生当堂完成的作业,正确率较高,在课后则相应差些,回家作用则视家长对

14、子女的监督态度而有明显差别,星期天的效率要比平时差些,可见,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还同学习的动机、意志力等有关。上述各种造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各种原因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错、互相影响。总之,只要老师能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检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罗列学生的计算错误,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首先,我把在批改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罗列:计算错.进位退位加减法不进退位,不进退位加减法进退位,如567-239=228计算时个位7-9不够向十位借,十位6退1是5减3够减可

15、学生仍向百位借1,百位4减2等于2造成错误。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商中间有0的除法错误。在除法计算中,当首位不够商1时,商的位置不对。设句,答句不完整,漏写,得数写错或抄错。字不规范(0像6),字距太挤,造成错误。计算方法错。一个好的学习态度+正确的数学方法+对学习数学的认识,可以让学生重复犯的错误少一些,针对学生常见的错误,我从三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批改上做如下改进。1)变老师的一个个红“”为 “”。圈出学生的错误;变老师的一个个 “”为感叹号“!”叹出教师的语气:又错了!;变老师的一个个 “”为问号“?”:反省一下,错哪儿了?变分数为一颗颗红灿灿等等。2)变数学老师简单的分数评价为提示语,与学生作一个无声私密对话。教师用极简洁的,用学生易懂的字词作评价,如:“最近你进步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最近的你怎么啦,怎么老是丢三落四的。”“你是老师的骄傲!再认真一些,你将是全班第一!”或对错因的诠释,如:三六( ),会是“十二”吗?在做巧算题时,我会写上这样的提示:268与342能凑成整百数吗?998接近哪个整千数,你怎样进行巧算用这些简洁的语言引起学生的警示3)批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