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公共用品有效供给途径.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827111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善农村公共用品有效供给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完善农村公共用品有效供给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完善农村公共用品有效供给途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完善农村公共用品有效供给途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完善农村公共用品有效供给途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善农村公共用品有效供给途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农村公共用品有效供给途径.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途径一、公共产品定义: 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一个人对该项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萨缪尔逊 任何产品,如果一个集团中的任何个人能够消费它,而且他又不能适当地排斥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则该产品就是公共产品。换句话说,该集团或社会是不能将那些没有付费的人排除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之外的。奥尔森 因此公共产品的特性:第一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第二是消费的非竞争性。第三为受益的非排他性。二、农村公共产品定义:农村公共产品包括农村民生性公共产品和生产性公共产品。前者是指如义务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供电供水、公共交

2、通、通信网络等关乎农民生存状态、属于“社会公正”或“社会公平”范畴的公共产品;后者是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主干网络、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等等。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1)从基础设施来看,农村大多数是泥路,并且偏远地区造路成本高。(2)从教育方面来看,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落后。(3)社会保障。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刚起步,保障模式功能较为脆弱。并且医疗设施落后。以黑龙江省2007年基础设施覆盖面数据为例,农村基础落后仍是制约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另据黑龙江省固定观察点对14个村的调查数据上来看。村道路方面:连续

3、几年乡村道路建设没有太大改观,村中硬化路面超过40%。饮水方面:在所调查的14个村7000多农户中,仅有40.5%的村民家庭使用自来水保证真正的饮水安全,而据城镇居民自来水覆盖率已经达83.4%,城乡差距一倍以上。通讯设施方面:2007年调查数据显示,年末拥有手机者为545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9.4%,而同期城镇的移动电话占有率为38.5%。环境卫生方面:据黑龙江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在本次普查的470个乡镇中,全省只有11.2%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11%的村完成公厕改造。文化基础设施方面:据黑龙江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37%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62%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

4、10.2%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10.1%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这些方面和城市相比,相差很远。以下是该情况数据分析图:黑龙江省基础设施城乡对比情况统计图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首先,政府或相关部门为农民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并不是农民满意或期望得到的需求,体现更多的是政府官员的政绩和形象。其次,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导致制度外供给不能反映农村居民的真正需要。有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又面临着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其二,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的中间环节较多,公共资金被一层一层过滤,公共产品被层层加价,供给成本的增加产生了低效

5、率;其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也就导致农村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平均水平,带来供给效率的低下。3、长期“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是户籍制度。这种“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政策是农村公共产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劣于城市公共产品的根本原因。4、县乡财政困难。在分税制的具体运行过程中,虽然上级政府通过纵向转移支付制度弥补地方财力,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具有逆向均等化效应。而且,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要其承担村内公共事务的出资责任难度较大。5、财政资源使用效率低下。首先财政支农资金较其他国家财政投入相比十分落后,其次我国行政机构臃肿庞杂,大量财政资金用于人员经费开支。专项经

6、费被挪用和浪费现象非常严重。6、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缺乏科学性。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决策权在县乡政府,农民缺乏表述其对公共产品需求、偏好的机制,缺乏监督手段和评价程序,不具有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实际权利,因此常常出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四、原因分析: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合理。不少决策层掌握着公共产品供给的实权却不为农民办实事,不称职的决策者单纯从主观、从自身、从经验出发作出决策,势必导致偏离生活实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此外,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层也面临着事多权小的两难处境。 农村财政收入有限,公共产品投入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7、取消之后,农村财政收入必将大幅缩水。中央等的财政拨款也于事无补。当财政收入有限时,地方政府通常会优先发展经济而减少公共产品投入。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单一。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除了政府提供基本公共产品之外,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需求需要寻找另外的资金来满足,但是其他方式只是一个构想,这是由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还是只能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支持。对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中存在的而问题和现状分析,为了完善公共产品供给途径,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建立中央、省、县乡、农民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中央领

8、导,分派地方,农民积极参与。 完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立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首先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并将之推广到乡级政府,通过选举约束,使他们真正对本地选民负责;其次,要增加公共资源的透明度,定期将收支情况公之于众,做到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资金来源体系。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中处于主体地位,但在政府财力尚不十分雄厚的情况下,单方面地依靠政府提供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引入非政府力量并进行制度创新。例如通过一些国有企业,通过政府债券等筹资。加快进行各种配套改革。改革户籍制度,允许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官员任命方式,用法律约束中央和

9、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保证预算的民主性、法制性和透明性等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行多元化的供给方式。单纯依靠政府供给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期农村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并且能够从农村、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些更有效的、更实用的公共产品,更能够体现农民的真实想法。第一发展特色农业。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第二建立农村公共产品“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为了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防止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必须重新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10、的决策机制,以实现农民现实的、迫切的公共产品需求的表达。农村公共产品在决策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农民公共决策的参与程度,逐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由农村内部农民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决策,而不是根据政府部门的意愿和外部行政命令确定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够符合民意,让农民得到切身利益。第三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机制:在新型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逐步建立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监督机制,减少农村公共产品专项资金被占用、挪用等现象发生,从而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那么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落实力度会大打折扣,有决策、有执行而没有监督

11、约束很容易滋生腐败。第四健全农村公共物品法律保障机制:建议尽快借鉴国外经验制定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村民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不同层次的农村公共物品由哪级政府负责以及相应的考核评定办法和对称的财权,有效克服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上存在的“不作为、难作为和乱作为”问题。第五加强农村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应本着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建立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将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纳入公共财政的范畴。要调整财政收入分配结构,使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样待遇的财政收入分配权力。甘肃省在这些方面的成就值得我们深刻探讨并积极学习,以下就是甘肃省自2000年以来在公共产品方面的部分成就分析。甘肃省2007年公共产品供给比较统计图自国家实施“十一五”计划以来,甘肃省各级、各部门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积极改变甘肃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全省的不懈努力,甘肃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已有明显改善。因此,面对现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政府首先要克服自身缺陷,又要发挥市场机制等多元的供给方式,运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抓住重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