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朗读训练.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82707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朗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朗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朗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朗读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朗读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朗读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朗读训练.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朗读训练文章摘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感受语言。2、指导学生声情并茂,从而进入意境;3、指导学生体验朗读,以此激活语感。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说、写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听、读能力,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前提,对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中,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听、说、读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

2、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反复朗读,感受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让学生全文读、部分读、领读、轮读、个人读、接力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地以及草原上的羊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

3、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声情并茂,进入意境。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海上日出、夕照、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

4、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变化,感受自然的美。如海上日出一文中,“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 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呈现:海上日出伟大奇观的画面。“像似的”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教材中也有许多涌动着人间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的课文。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在文中感悟、体会中积

5、累语言。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父亲面对一大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朗读时,应带着绝望和悲痛的感情。但是他想起常对儿子说起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用非常坚定的语气来读。最后父亲挖了38小时,终于找到了儿子,父子间的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应注意读出父子劫后余生的欣喜若狂,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赖和骄傲之情。 三、体验朗读,激活语感。 情感是语感产生的心理能源,人的语感是对语言知识方面正误的判断,同时也是对语言所蕴含的声音节奏,题旨情境、意趣理念、色彩情操的真假、善恶、美丑,能对其产生情感体验的和谐共振,语感强的人,能透过语言文字,敏锐地体味出语

6、言文字所蕴含的丰富情愫。根据语感情感性特点,教学时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贮存在脑中的相似经验,引导联想,在此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并把这种体验迁移到课文的朗读,以此内化语言,激活语感。如军神一文中“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这句话,是全文的亮点,在理解语言时,一个学生说出“您割了七十二刀”后,教师抓住“七十二刀”问:“你们谁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个学生说:“在一次和同学追逐中摔伤了手,缝了三针。”师问:“当时什么感受?”生:“有点痛。”师:“假设现在我在你的手上再割一刀,感觉怎样?”生:“咬紧牙关,忍住痛。”师:“再割第二刀?”“哭出来,忍不住了。”“再割第三刀?”“要晕

7、过去了。”“同学们,才第三刀就受不住了,而刘伯承将军承受了七十二刀呀!”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带着这种体验,学生读出了对刘伯承的敬佩、仰慕、赞扬、惊叹等独特的感受。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朗读作为阅读教学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只有靠经常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也唯有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方能培养语感;也唯有重视朗读,加强朗谈指导,才能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治情感的作用。浅谈小学语文朗读内容提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发展思维,理解课文的必要措施,但在朗读教学中特别是青年教

8、师,往往会走进一些误区,不能很好地发挥朗读的效果。因此,在这我提出自己的几点浅见。关键词:朗读、教师、教学最近,学校开展了一次:“看看谁读的最好?”比赛,结果全校学生都十分踊跃,校园书声琅琅,闻之精神百倍。朗读已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内容之一,效果十分良好。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手段,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朗读是必要的措施和内容,也是一个重点、难点。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

9、见”,讲的就是朗读,朗读就是要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使学生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精神意义。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诵读。在过去的私塾里,老师教学生都是先读先背再讲,通过读与背来加深了解,凡此种种,足以证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可在现实中,语文教学的朗读往往成了许多青年教师的一个难题,或拘于形式,跟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或虽有这种意识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地朗读教学方法,以至于教学起来效果不佳。下面我就青年教师在朗读方面的误区和解决办法,说说自己的拙见:误区一:朗读无要求无目的要求是做事的行为规则,目的是做事想要的结果。朗读也是这样,有了要求,有

10、了目的,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读这篇文章是要干什么?不然全班读,分组读,个人读,男、女同学读,自由读,看似方式多样,热热闹闹,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在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在有口无心地朗读,极易让学生疲劳,继而产生厌读情绪。误区二:朗读时间把握不够 一节课40分钟,语文课堂的讲与问会花掉不少时间,朗读往往是来去匆匆,注重于形式。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往往因时间的需要,让学生无法完成朗读,朗读效果也并不理想误区三:朗读指导过于简单朗读指导过于简单,这是青年教师常见的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常听教师在要学生读文章时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

11、”,学生一听,常会糊涂,有感情的读这部分,要用怎样的感情,为什么要用这种感情,这种感情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最后只能照自己的方法去读,读出的效果也就自然不那么令人满意。误区四:朗读后评价较少做好朗读前的指导的同时,朗读后的评价常是我们会忽略一个细节,往往就是一句“你们读的好,”“你们读的不错,”仅此而已。尤其是在齐读中,学生便会不以为然,反正读的好,下次继续这样读,由于评价的没有到位,就此忽略了那里读的好,那里读的不好,往往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提高。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观察中总结出来的个人看法。我认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不妨这样做:朗读前制定完成目标朗读的目的就是为了理解文章,朗读前制定好

12、完成的目标将有助与更好的理解。而目标的制定其实并不复杂,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在初读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制定:读这篇课文看看每一段讲了什么?能否给其加上一个小标题?一个简单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有了读的目标,还可以训练学生分段,写段意的能力。再如新型玻璃一文,制定“文中讲了几种玻璃,各有什么功能?你家用那种最实用?”等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让学生有了读的目的,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朗读时间朗读时间的是理解文章的保证。朗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花掉不少时间,这时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朗读时间不够。一节课40分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和朗读,时间根本就不够,可

13、能会出现,朗读完成了,教学时间大幅减少;教学任务完成了,可朗读却成为了形式。两难的选择?其实不然,在有经验的老师眼中,40分钟时间是够的,一位老教师就传授了我一个方法:在出示学习提纲时,不妨把朗读的目标也加进去,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制定“朗读课文第六至八自然段回答:我在看到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我 能怎么做?”这样既减少了朗读给时间带来的不便,也让学生有了思考空间。合理的朗读前指导朗读有了目标,还要进行指导。朗读前的指导,尤其是齐读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明白,在什么地方要怎么读,特别是一些口号,激动的,煽情的地方,要用什么语言去读,用什么语气去读,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的说了一

14、声,“走”,带头向狼牙山顶峰走去。战士们也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身后。”在这里,“走”字语气要坚决,果断,不拖泥带水,更让人热血沸腾。这样朗读前的指导,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适当的朗读后评价评价,是对前面读的小结。一段文章读完了,老师要适当的进行评价,要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更要指出读的不足之处。事物都有不足,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去改正,才能成长。学生在朗读后,老师的一两句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话,如:这段读的很好,但有几处语气还不到位,下次,我们要做的更好。简简单单,既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让其认识到不足,下次会更好。当然,朗读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仅是我的个人浅见,一些还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也许很不成熟,也许有许多不当之处,但我相信,只要精心组织好朗读,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及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http:/ 贾四维3、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69页北京出版社5、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220页北京科学出版社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5次印刷7、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2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