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知识归纳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82309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知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泸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知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泸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知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知识归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期末知识归纳一、 动与静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 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即假设不动的物体)3. 静止: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的物体的,是静止的物体。4.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为了研究简单,常常选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5.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世界上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 长度的测量1. 工具:刻度尺(带有刻度的)(三角板、直尺、米尺、卷尺等等)2. 单位:主单位:m 其它单位及换算:1光年9.460531015m 1km=1000m 1m=10

2、dm=100cm=1000mm =106um=109nm3. 正确使用刻度尺:a.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b.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的刻度面垂直;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一定要写好单位;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三、 测量误差1. 定义:测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是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2. 影响测量误差的因素:a.测量者(包括方法);b.测量工具(精度的高低)3.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a.选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四、 快与慢1. 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2. 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V=S

3、/t S=Vt t=S/V3. 单位的统一:a.路程(m)、时间(s)、速度(m/s) b. 路程(km)、时间(h)、速度(km/h)4.速度单位互化:1m/s=13.6 km/h3.6km/h 1km/h=13.6 m/s=5/18 m/s5.实验室测量方法:a.用刻度尺测量路程S(m)b.用停表测量时间t(s) c.用V=S/t求出速度。6.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始终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7.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段改变的直线运动。(变快、变慢、时快时慢)8.速度大小不变,而运动方向改变的运动属变速运动,如转弯。匀速圆周运动。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a.用相同的时间,比较所走路程多少,多的速

4、度大; b.运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时间用得少的速度大;c.在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等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速度的大小来比较快与慢。五、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以物体是否振动来判断声音的产生,不能以是否听到来判断声音的产生。听到了声音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但人不一定能听到。有时声音太小,有时是超声或次声。六、声音的传播:1.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2.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太空中和月球上不能直接通话。因为没有空气。3.固体传播声音能力最强,速度最快;液体传播声音居中;气体传播声音能力最差,速度最慢。一般地声音在空气中大约340m/s。4.人听到声音:物

5、体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引起人耳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七、乐音:1.定义: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2.特性:响度(声音的大小,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音调(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快慢决定)、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物色,由发音物体决定)。如果引起物体振动用力越大,响度越大,反之越小;音调由振动物体的本身决定:振动物体越粗、越松、越长,振动时音调就越低,振动物体越细、越紧、越短,振动时音调就越高;笛子是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音调,装水的瓶子是看水面上空气柱的长短来决定音调。八、噪声:1.定义:没有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2.防止:在声源处防止(如安装消声器)、在传播途中防止噪声(如校园植树、高速路修隔音墙、

6、安装隔音玻璃和吸音材料等等)、在接收处防止(如工厂给工人配隔音耳塞等)九、超声: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2.超声的利用:a.声呐:回声定位。b.测量速度(雷达测速)c.利用超声的能量进行破碎结石,清洗仪器,混合水和油。d.医学上的B超。e.选种。十、次声: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2.次声的破坏:能量高的次声(如核爆炸,地震等)可使飞机解体,房屋破坏,一般会影起人头晕目眩,甚至器官出血危及生命。所以要远离次声源。十一、力(F/N):1. 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提相互的。2. 作用效果:a.力能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b.力能使物体产生形变。3. 力的

7、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4. 力的图示:先找出作用点打上圆点;再找出方向(有时要作辅助线)画出长度,标上箭头;最后在旁边标出力的大小。(重力:G=? 摩擦力:f=? 其它力:F?)5. 弹力:由于物体产生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产生一定要物体接触才行。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支持力是弹力的一种。6. 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作用点是重心,规则物体在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进行力的分析时不要忽略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上下以文字上下为准)7. 摩擦力(f):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

8、向相反,静止时与物体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成正比)。只有在物体静止时或者匀速运动时,才能判断摩擦力的大小。一但判断出大小,无论速度大小,只要物体在运动,摩擦力大小是一定的(也就是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有时摩擦力是有用的,我们要增大它: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加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车胎做花纹等等);增大压力的大小(重车不易打滑轻车容易打滑)。有时摩擦力是有害的,我们要减小它:可变滑动为滚动,减小压力,把接触面做的光滑且打润滑油。8. 引力和斥力的产生不一定要物体接触。9. 惯性不是力,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

9、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在任何时间任地方都存在(太空中也存在)十二、弹簧测力计:1. 结构:刻度盘、弹簧、指针。2. 原理: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3. 弹簧的三长:原长(没有受力时的长度,或没有挂物体时的长度);伸长:被力拉长的长度。(劲度系数N?N/cm); 总长原长+伸长。4. 弹簧的受力: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两端都要受力(一定是相等的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示数只是一边力的大小。5. 使用:测力时只能处于两种状态:只有在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的时候,指针才会指到某一的位置,才能读数,如果快慢不一,指针会一上一下来回运动,不能读数,所以在实验中,拉动物体测力时,一定要

10、说匀速拉动,否则是不能读数的。十三、光的传播:1.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通电的电灯,点燃的蜡烛、莹火虫是光源;电灯、蜡烛、月亮不是光源。2. 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光会弯曲。如果均匀不同种介质中,斜射时会发生折射(垂直射入时不发生折射)。3.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3105km/s),在水中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是真空中的2/3.十四、光的反射:1. 条件: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理想认为不吸收)。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理想认为不反射)。某颜色的物体只能反射某一色光(吸收其它所有色光)2. 规律

11、: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3. 镜面反射:光射到平整光滑的表面产生的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如照镜子、水面倒影、潜望镜及黑板晃眼看不清字等等都是日常中的镜面反射。4. 漫反射:光射到粗糙表面时产生的反射。(入射光平行,反射光不平行)如电影银幕、黑板写字,能从不同角度看见物体等等都是漫反射。十五、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镜面反射;特点: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和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距离相等)。实验:平面镜成像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以便能观察像的位置);用两跟相同的蜡烛(以便比较像与物的大

12、小);用光屏去接受像却看不见,用水去浇像却不灭说明是虚像;有时怎么移动另一只蜡烛也无法让像与之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的原因;实验中要用到刻度尺,是用于测量物距和像距的(发现:物距像距)。十六、光的折射:(垂直入射时不发生折射,从慢速物质射入快速物质时可能发生全反射,如光纤中)1.规律: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快速物质中角度大,慢速物质中角度小)2.水中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潜水员从水中看岸上物体要高些;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高

13、些;有水的池子看起来浅;海市蜃楼等等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十七、光的色散:1.现象:太阳光(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颜色的光(顺序固定)。七种颜色的光也可以通过三棱镜混合为白色光。2.三基色: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 3.三原色:红颜料、黄颜料、蓝颜料4.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晕也是光的色散现象。十八、凸透镜成像:1.透镜的形状及作用: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2.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一边与主光轴平行,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另一边会通过焦点;一边经过焦点,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另一边会与主光

14、轴平行;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是直线)3.凹透镜的特殊光线:一边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后,另一边会发散,其反向延长线(虚线)会经过虚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是直线)4.通过光线来判断是什么透镜的理由:光线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5.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判断:把透镜放近有字的纸上,字放大了是凸透镜;字缩小了是凹透镜。6.测凸透镜的焦距:在阳光下找明亮的点(焦点),再用刻度尺测出焦距;在光具座上找蜡烛的等大的像,测出2倍焦距,算出焦距。7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u2f),像距一定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fv2f),在另一侧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

15、(u2f),像距也等于2倍焦距(v2f),在另一侧成等大、倒立的实像(2f点是成放大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fu2f),在另一侧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等于焦距时(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f点是像虚实的分界点);当物距小于焦距时(uf),在同一侧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如下图:8.眼睛与视力的矫正: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焦距可以自由变化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近视眼是晶状体厚了(变不薄了),折光本领变强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一般发生在青少年上。远视眼是晶状体薄了(变不厚了),折光的本领变弱了,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远视眼一般发生在老年人上。9.神奇的眼晴:放大镜:是凸透镜,必须把物体放在焦点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显微镜:目镜的物镜都是凸透镜,下面还有一个小平面镜,用来观察细菌等微小物体;望远镜:结构各异,用于观察很远很远的物体;照相机: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景物、人物在2倍焦距之外时,底片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电影:与照相机工用原理正好相反,镜头也是凸透镜,把胶片放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银幕放在二倍焦距之外,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把胶处放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