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区地质说明书.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821953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区地质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盘区地质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盘区地质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盘区地质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盘区地质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盘区地质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区地质说明书.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磁窑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第二章 矿井地质工作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盘区地质工作第一节 以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及勘探工作简况一、地质勘探概况位于大同煤田的东北部、云四勘探区东部边缘,地质勘探历史悠久,早在50年代就开始勘探:1956-1957年7月,115队进行云四普查勘探,施工钻孔40个以上,1958-1959年,115队进入云四区进行精查勘探工作,施工钻孔32个,并进行了采样化验工作,同时进行了地质测量及山地工程,同年6月,提交了云四区精查地质报告。二、生产补充勘探工作 建矿近50年,未做任何(地面或井下)补充勘探工作。三、工作量及质量情况 1、钻探工作井田内仅有钻孔1

2、3个,其中65年施工5个孔,59年施工7个孔,56年施工1个普查孔。加上北界区外普4,西南边界普27。本次生产矿井报告即利用上述15个钻孔。根据以上评级标准,现将15个孔,六层可采煤层质量评定结果列表2-1-3。表2-1-3 煤 层 质 量 表煤层级 别小计合格率%甲 乙丙7-1102128311-1831173 从表2-1-3可以看出,精查勘探煤层质量合格率(甲+乙)达到83%,完全可以满足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要求。 2、煤芯煤样 本盘区所采煤层为侏罗纪中统大同组中部的7#煤层,总体为一褶曲构造,工作面北、南部较高,中南部较低。从掘进巷道揭露地质情况来看,本盘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靠近盘区北部出现

3、数处底板呈波浪状鼓起;盘区内有两条正断层,落差在0.30.70米,倾角在5065度之间,走向大体呈北东西南向,全面分布,两条断层对回采造成较大影响。因为7#层陷落柱比较发育,所以在回采过程中要注意陷落柱出现的迹象,及时加强支护。 3、测井工作量及质量述评 井田内煤岩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井田内只有1965年4月到9月间竣工的钻孔5个,进行测井工作,其余8个孔未进行测井,钻孔探及的含煤系地层为侏罗系大同组。该组煤层一般具有低灰分和高挥发分的特点,且结构简单,不含或少含夹矸。测井工作量及质量评评述井田范围内1965年间施工的5个钻孔全部都进行过测井工作。钻探总进尺为2177.39m,测井累计实测米10

4、82m,为钻探总进尺的49.7%。测井工程质量的评定,考虑到三十年前的测井技术及装备水平,难以使用现行的测井工程质量标准进行评级。依据矿井的生产实际及煤层解释成果的可靠程度,现对可采煤层拟定如下评级标准对测井质量进行评定:本区内5个测井钻孔,全孔测井工程质量原评级别除634为丙级外,其余个孔均为乙级。这次重新审查,仅将可采煤层质量出现丙级的636号孔工程质量降为丙级,其余各孔维持原评级别不动。4、地质测量 地形图本区三、四等三角点及三、四等水准点由大同矿务局地质测量处外业队施测,网形结构严密,精度良好,计算正确合理,精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地质测量本报告采用的1/5千地质图为115队1965年

5、提交的云四区精查报告中所附图,经过室内分析野外修测,尔后转到上述1/5千地形图上,工作方法采用露头圈和走向追踪法,新发现的地质点采用全仪器法测量,地质点分布合理。地层单位划分:非煤系地层划分到组,煤系地层中,主要可采煤层露头均为实测。地层单位也略有修改,将原怀仁群改为下侏罗统永定庄组,大同组改为中侏罗统下部,云岗组则为中侏罗统上部,该图纸精度基本满足报告用图。但地形图距今年代较远,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应尽量更换。第二节 井田内及井田周边小煤矿开采情况青磁窑矿位于云四勘探区东部边缘,矿区东界为煤层露头,各煤层距地面较浅,古窑较多,据以往地质调查(地质修测),生产窑口 有七处之多,古窑生产年代久远

6、,详细资料无法查找,多为开采2及3号煤层,土法生产,规模较小,而且以季节性为主。井田东部和北界共有小煤窑6个,现全部为注销或关停。详见表2-2-1。表2-2-1 青磁窑煤矿区内小煤矿(窑)调查表煤矿名称办矿单位采矿证号煤矿面积(km)批准层号生产状况备 注东山煤矿云岗镇张寺窑村D110780.152-3暂停待验井红脊梁煤矿青磁窑街道14000003303040.28872-3、3生产已越界开采竹林寺云岗镇竹林寺村14000003316350.1912生产已越层越界滚沙沟青矿服务公司D530020.222-3关闭2002年关闭老爷庙煤矿青矿服务公司D530160.337关闭2002年关闭雀儿沟煤

7、矿青矿服务公司D510020.6742-3报废已采完注销目前由于多数煤矿属关停并转,许多有关资料丢失,根据目前收集到的小窑采掘图及本矿生产中与小煤矿的探通点,对其越层越界破坏本矿煤层范围进行圈定,并估算了破坏区资源储量见表2-2-2。表2-2-2 3、7-1号煤层小煤矿破坏区资源储量估算表矿名煤层号破坏面积(m2)储量(万t)红脊梁煤矿330000080竹林寺煤矿3588546163滚沙沟煤矿3836870183老爷庙煤矿36675981617-1698950283雀儿沟煤矿7-1465700203合计1073此外,1998年停采的2-3号煤层被小煤窑破坏面积为1172625m2资源储量341

8、万t。全井田被小煤窑破坏资源储量共计1414万t。因此,应密切注视仍在生产的小矿的生产动态,查清其开采范围,严防古空区及现采采空区积水涌入本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三节 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一、矿井地质工作严格按照矿井地质规程中对矿井生产阶段的地质工作要求布置工作,井田范围内虽经数次地质勘探工作,但仍然满足不了矿井生产的地质要求,因此本矿作了大量的矿井地质工作。在常规生产过程中,除了进行煤质采样、瓦斯检测、涌水量以及观测煤层顶板岩性的变化,并对煤层小构造进行登记素描造册填卡。总而言之,矿井地质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只要煤矿生产一天,矿井地质工作便不能停止,随着开拓生产的发展,矿井地质工

9、作应大大的加强,不仅观测各种构造点,而且要观察记录煤层厚度的变化及煤层底板等高线变化趋势,随时分析煤炭储量的动态变化,同时随着开采水平的延伸,要加强瓦斯监测,煤尘管理,自燃的预测,矿井地质工作的好坏,是煤矿生命悠关之大事。二、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严格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进行工作,开展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尽管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矿井防治水工作一刻也没有放松,在开拓掘进工作面发现有突水预兆,如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顶板淋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异常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本矿从1979年做了系统的排水量、产量、掘进进尺、降水量观测工作;打放水孔六个;对顶板

10、淋头水,井下积水进行了观测记录;对井田内及附近的小窑进行了系统调查;对井下突水点进行了观测。今后随着煤矿生产规模的扩大,开采水平的延伸,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必须加强,查明井田内含水层与地表水,采空区积水的水力联系,查明裂隙确切位置、留防水保安煤柱,达到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第四节 对原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勘探报告)的评价 一、对原勘探报告的评价 就原地质报告而言,全区构造简单,断裂构造不发育,断层稀少,火成岩对煤层影响甚微,主要可采煤层稳定型为主,因此定为一类一型的勘探类型是合适的。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对原勘探报告有几点认识:1、煤层原报告认为本井田煤层应属一型,目前本井田可采煤层的层数、每一煤层的厚度、

11、结构基本准确,但局部煤层有较大变化。2、构造原报告认为本井田构造为一类,经生产实际核实情况相符,开采揭露的断层12条,落差未有超过20m。故本盘区构造仍属简单类型。3、水文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原地质报告认为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从目前看符合生产实际,本矿目前涌水量为1812m3/d,并有逐年下降趋势。但向下部煤层开采延伸时,其上部采空区积水对下部煤层开采构成威胁,同时11-1、煤层大部分位于灰岩水位之下,灰岩水对煤层开采构成一定的威胁。故矿井延伸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已发生变化,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变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另外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如瓦斯、地温、煤层自燃及煤尘爆炸危险性等方面与原报告预计的基本

12、相符,只是在分析这些变化规律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第三章 盘区地质第二节 含煤地层盘区内煤层稳定,结构简单,厚度变化小,易于对比,是划分层段的标志。大同组底界K11砂岩,与顶部煤层共同组成标志层特征,易于识别对比。本组地层顶界也易于识别,地层厚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薄,与下伏永定庄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二、井田地质构造本盘区位于井田的北东端。总体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东部以青磁窑逆断层构成本井田的东屏障。井田内大部分地区地层平缓,倾角2-10,只有东部露头附近地层倾角变陡,最大倾角为69。区内构造简单,断层不多,落差不大(详见构造纲要图3-3-2)、断层盘区内共有断层 条,其中逆断层 条,正断层 条。除东

13、部青磁窑逆断层,落差大外,落差均不超过15m。落差大于或等于2m的断层 条,小于2m的 条。其中NW的断层 条, NE向断层 条,现将盘区内各断层分述如下。(1)、F1青磁窑逆断层: 为井田东部边界,出露于竹林寺、 青磁窑一带。 断层走向N10-30W,倾向NE,倾角55-60。最大落差200-300m,延伸长度10km以上。东盘太古界地层相继与寒武系中统张夏组、徐庄组、侏罗系永定庄组、大同组接触。(3)、F3正断层:位于F2断层的东侧,且与F2断层平行。走向N25W,倾向N65E,倾角75,最大落差1.6m。延伸长度680m。(4)、 F4正断层:位于F3断层的东侧。走向N50E,倾向N40

14、W,倾角85,最大落差3m。延伸长度125m。1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磁窑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第八章 结论12)、F12正断层:7-1煤层1710、3701、3704、3705巷见及,走向N50E,倾向SE,倾角70,落差2m,延伸长700m。2、褶曲(1)、S1大同向斜本井田总体为一东陡西缓的不对称向斜构造(大同向斜的一部分),主向斜轴在西南部为N60-30E,56421孔西北轴向转为N20W。在向斜的东及东北翼边缘,由于一系列断层的影响,地层倾角较陡,但离开断层带,往井田内方向地层倾角很快变为10以下。向斜的西及西南翼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均在10以下。并伴有极不发育的小型波状起伏。向斜主轴位于煤田的东北侧,56412、56411、56421、56433、56441一线,向北、向南进入晋华宫矿。3、陷落柱:盘区内未发现陷落柱4、岩浆岩:盘区内未发现火成岩活动。(二)隔水层组区内缺失本溪组地层,寒武灰岩与永定庄组地层直接接触,永定庄组发育的泥岩、砂质泥岩在垂向、水平方向上连续性一般,构成局部隔水的隔水层。(三)含水层水力联系由于煤层埋藏浅,开采后形成大量采空区,采空区垮落后产生大量地面裂缝与地面塌陷,致使大气降水通过裂缝直接进入基岩裂隙,改善了降水的补给条件,开采裂隙的存在,沟通了煤层间砂岩含水层垂向上的水力联系,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