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青科[2009]2号.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816783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青科[2009]2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青科[2009]2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青科[2009]2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青科[2009]2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青科[2009]2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青科[2009]2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青科[2009]2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青科20092号关于开展2009年度青秀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科技计划是政府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的重大科技问题、实现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项目是计划具体的表现形式。为了做好2009年青秀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根据青秀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2009年青秀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申报须知、项目表、项目申报书(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申报指南和申报须知的要求,认真做好本部门(单位)的项目申报工作。 附件:1、2009年青秀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2009年青秀区科学研

2、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申报须知; 3、2009年青秀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表; 4、2009年青秀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申报书。南宁市青秀区科技局 二OO九年三月十日 主题词:科技项目 申报 通知南宁市青秀区科技局 2009年3月12日印发 (共印40份) 附件1:2009年青秀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青秀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青秀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部署和节能减排、民生科技等工作重点,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集成创新,鼓励原始创新,推进第四轮创新计划实施,按照“突出重点、集

3、成联动、加强管理、注重绩效”的管理要求,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提高我城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创新跨越和建设富裕青秀、和谐青秀、魅力青秀做贡献。二、编制依据1、青秀区党委、政府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2、青秀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3、青秀区创新计划(20082010年)的重点工作任务;4、青秀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青秀区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三、编制基本原则1、与青秀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科技服务富裕青秀、和谐青秀、魅力青秀建设、服务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服务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节能减排、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

4、村建设、服务民生。2、与青秀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创新计划衔接,与正在实施的项目衔接,统筹兼顾、衔接配套,滚动发展,良性循环,体现科技工作的整体延续性。3、“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有所为,有所不为”,支持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的显效性。4、突出产品创新,体现企业创新主体和产学研相结合。5、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体现科技计划对自主创新的引导与支持。四、申报范围项目申报分为工业科技、农业科技、社会发展、软科学研究领域四部分。第一部分工业科技领域部分围绕城区工业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快技术革新、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步伐,鼓励建立企业创新中心,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推动建立和发展

5、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快新产品开发的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本年度重点支持:1、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如: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连续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及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发展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最优化,提高工厂综合自动化水平;发展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实现实时管理与数据共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2、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如:发展数控技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提高制造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发展与应用综合自动化技术,重点推行并行工程、敏捷制造、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制造方式;研究开发新工艺,推广新型制造技

6、术,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3、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如:围绕产业结构升级急需解决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开发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4、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研制。如: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主导产品的研制,提高和改善产品可靠性和质量,形成知名品牌。5、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如:开发和推广应用一批高效节能降耗和环保的新工艺、新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6、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如: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建设。7、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如:中小企业高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产业化生产及科

7、技成果转化。第二部分农业科技领域部分充分利用我城区的土地资源、劳动力优势和小区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走“精品化、产业化、无公害化”的路子,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进步,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努力参与国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本年度重点支持:1、农业基础设施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示范工程建设。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旱地改制技术、节(集)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及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2、粮油果蔬菌等主要农作物的选育、引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如: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糖蔗、油料作物等农业新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及示范推广,秸秆栽培食

8、用菌技术、脱毒薯类丰产栽培技术、优质水果丰产技术等。3、主要畜禽水产品的品种繁育技术及基地建设。如:水产、家畜、家禽品种选育与开发技术,珍稀动物养殖技术。4、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开发技术。如:竹笋规范化种植及产业化开发技术、无公害葡萄、红龙果等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开发技术,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5、农产品高值化和标准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如:龙眼、荔枝、蔬菜、鸡、鸭、鱼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6、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如: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技信息化基地、农村

9、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一村一品”工程,“三网通”科技服务网建设及能力提升。7、生态建设及治理技术。如:退耕还林(草)技术、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山地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第三部分社会发展领域部分坚持以人为本,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做好环境、资源、生态的保护和综合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本年度重点支持:1、生态示范建设及旅游开发技术。如: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技术,坡改梯农业综合整治技术,生态整治与修复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生态旅游综合开发技术。2、城区配套设施,环境污染治理综合利用技术。如:城区总体规划及布局技术研究,重点小城镇建设规划研究,城区垃圾、

10、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3、小康住宅配套设施及农村生活环境整治综合开发技术。如:农村中心村规划及建设技术,小城镇综合配套科技示范技术,卫生厕所建设和处理技术。4、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5、人口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如:医院诊疗能力提升示范,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重大传染病、非传染病、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计划生育、妇儿健康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中医药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开发,疑难病民间中医验方收集及整理,常见病的预防及保健技术,卫生防疫的推广普及,优生优育技术普及。6、中小学校教学研究开发。如

11、:中小学教学能力提升示范,中小学科普基地建设,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第四部分软科学研究领域部分围绕城区“十一五”规划,对关系青秀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单位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起推动作用。1、青秀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问题研究;2、如何推进青秀区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实施;3、青秀区装备制造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可行性研究;4、青秀区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的探索;5、青秀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战略研究;6、青秀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的研究;7、构建良好的对外开放的软环境的研究;8、提高青秀区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

12、新能力的研究;9、青秀区经济、社会、环境指标体系研究;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分析及其机制研究。附件2:2009年青秀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申报须知一、项目申报要求(一)申报单位的基本条件与要求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与辖区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等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第一申报单位必须是在青秀区注册的单位);2、具有与项目实施内容要求相关的研发经历和研发积累;3、具有与项目实施所需的资金、研发人才和技术装备等配套条件;4、具有与项目实施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5、具有良好的社会信用;6、属于新药开发等国家许可管理的项目,申报单位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7、项目申报单位历年承担市

13、级科技项目中有2项以上(含2项)逾期未结题的,不能再申报新的项目(课题)。(二)项目负责人(即项目主持人)的基本条件与要求1、热心科技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办事公道,为人正派,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社会信用;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科技活动的特点与规律,掌握所在领域的科技经济发展状况,有较宽的知识面,在本领域内有较高的权威性; 3、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项目实施所需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与主持项目相应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4、熟悉科技项目管理,有从事与申请项目(课题)有关内容的研究开发工作达两年以上的基础;6、身体健康,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7岁;7、所主持的在研项目(课题)原则

14、上不超过2项;8、用于申报项目(课题)研究开发的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40%。(三)限项申报1、项目负责人(项目主持人)每人只能申报主持1个项目。2、同一申报单位相同内容的项目,不能重复申报,也不能拆分另行申报。(四)有关项目的注明要求所申报的项目,凡涉及以下情况的,应当在项目申报书封面上特别注明:1、“一周三会”(广西科技活动周、北京科技博览会、深圳高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的国内合作项目,注明“一周三会国内科技合作”(填“A”);其他国内合作的项目,注明“其他国内科技合作”(填“G”)。2、属国外境外合作的项目,注明“国际科技合作”(填“B”)。3、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申报和参与的项目

15、,注明:“人才小高地”(填“C”)。4、重点实验室申报和参与的项目,注明:“重点实验室”(填“D”)。5、科技创新金源单位申报和参与的项目,注明:“科技创新金源单位”(填“E”)。6、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和参与的项目,注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填“F”)。凡不涉及上述情况的,一律填“Z”(其他)。二、优先支持的对象(一)优先支持的项目1、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申报的项目。2、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好产业化(市场)前景,能够出产业、出效益、出标准、出专利的新产品开发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能有效整合各种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示范企业、星火产业带、科普示范基地)、信息服务平台(“三农”科技服务网、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引进创新科技服务网)、成果转化机构和联合体(区域成果转化中心、专家大院)等资源,体现集成创新示范应用和典型辐射带动的项目。(二)优先支持的单位1、近年承担过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并且能较好地实施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