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凡·德·罗与范斯沃斯住宅.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81522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斯·凡·德·罗与范斯沃斯住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密斯·凡·德·罗与范斯沃斯住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密斯·凡·德·罗与范斯沃斯住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密斯·凡·德·罗与范斯沃斯住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密斯·凡·德·罗与范斯沃斯住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斯·凡·德·罗与范斯沃斯住宅.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斯凡德罗与范斯沃斯住宅摘要 密斯凡德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他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贯穿了他的建筑设计生涯。多亏了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现代主义建筑才能摆脱中世纪欧洲的传统建筑的束缚,建筑以从未有过的朴素而优雅的姿态出现在20世纪初期的德国。密斯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而本文所要介绍的范斯沃斯住宅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关键词 少就是多 精简 创新 一、范斯沃斯住宅1、设计概要范斯沃斯住宅是密斯1945年为美国单身女医师范斯沃斯设计的一栋住宅

2、,1950年落成。住宅坐落在帕拉诺南部的福克斯河右岸,房子四周是一片平坦的牧野,夹杂着丛生茂密的树林。我之所以将范斯沃斯住宅作为我的作业论题,是因为它完美的诠释了密斯的建筑理念。与其他设计相比,作为一个坐落于大自然中的私人住宅,不必考虑设计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和谐统一,也不用揣摩其他人对建筑形式的看法,只要让业主满意就行。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设计环境诞生了现在看来也不落后于时代的范斯沃斯住宅,它仿佛是密斯前半生设计生涯的总结和凝练。少就是多建筑整体简洁朴素,没有任何多余装饰。流通空间建筑内部没有墙壁,内部空间灵活。玻璃幕墙作为玻璃幕墙的缔造者,密斯将传统的墙用玻璃替换,这是跨时代的创举,也是这个作品

3、引发争论最多的地方。2、建筑构造这个建筑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盒子,内部仅设计了一个小小封闭的服务中心,把浴室、 厕所这些设施放在里面,其他地方全部是敞开空洞的,白色钢铁构架,一共用8根钢柱支持整个建筑,巨大的玻璃幕墙,使外面看建筑时完全可以一览无余,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密斯建筑中极少数完全用白色的,而这部作品中密斯大胆地只用白色作为地板和天花板的配色,将墙壁的颜色交与大自然,将一年四季福克斯河右岸的风景作为建筑的一大亮点,颇有中国园林艺术中借景的意思。夜色降临,微黄的灯光,纯白的墙体,墨绿的草木交相辉映,处处流露着淡淡的浪漫。金秋季节,枫叶飘满地,与白色住宅构成一副唯美的油画。在空间上,h

4、型空间充分体现了全面空间的设计理念。在“流通空间”中,大的空间被划分为几个互相联系贯通的小空间,当我们把其中的隔墙移走,留下来的将是一大片空间整体。在这片空间中,我们可以随意布置,将其改造成任何我们想要的形式。这就是“全面空间”了。范斯沃斯住宅在长方形的内部空间中,将私密性的空间放置在中央,而四周环绕着的零散空间被充分利用起来,这就是密斯所推崇的流动空间的体现,这种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这也和我们前段时间所学习的中国园林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也与密斯设计的吐根哈特住宅有着相似之处,书房、客厅、餐室、门厅作为起居的四个部分被划分为互相

5、联系的空间,室内向室外延伸,室外向室内渗透,给人以不一样的精神体会。密斯在造型, 外观和细节上匠心独运,化繁为简, 做到了每个细节简单不能再简单, 准确不能在准确的境界。 虽然这个建筑一出世便得到一片叫好声, 然而有一个人却极力反对, 这个人正是住宅的主人范斯沃斯。原因便是过于超前的玻璃墙壁所引发的一系列弊端。由于建筑材料的限制,范斯沃斯住宅在温度控制和隐私方面有着一定的缺陷,其造价也高出计算8成,最后还被告上法庭,好在密斯在辩护中阐述的设计理念感动了业主,范斯沃斯女士主动撤回了诉讼。 二、密斯的设计理念1、less is more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这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

6、的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少即多”这是一种提倡简单,反对过度装饰的设计理念,而这句话也伴随了密斯终身,带给后世建筑师们无限启发。方形是密斯的建筑形式的实质,密斯在平面上喜欢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在造型上偏爱方体,而把其他所要他认为不重要的因素统统砍掉了。和初学者不同的是,密斯将他认为不重要的因素统统砍掉了,主观上追求作为真理的形式,客观上却造成了“少就是多”的思想。建筑在他眼里还是艺术,因为只有把现实生活中充满细部和繁琐的建筑做一系列的精简和抽象才能还原为密斯的方形和方体,这样就必然产生删繁就简的抽象过程。少即是多,是偶然也是必然。在密斯生活的20世纪前半叶,工业革命带来的异

7、化,使得艺术家们的创作由写实已经转向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回顾历史,建筑师是人类文化的集大成者,艺术引发的革命必然会体现在建筑中,工业革命带来的快节奏生活,迫使现代派建筑师的创作由过去具象繁琐的复古思潮转向简洁而又抽象的现代构图方式。在当今世界中,人们追求快餐文化或图像文化,而建筑也在追求简洁而又抽象的,希望通过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整洁的外立面设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这正与少即是多不谋而合。2、上帝就在细节之中密斯的建筑构造上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建筑材料质感的利用,另一个是建筑的细部处理。由于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密斯的作品鲜有华丽的建筑装饰,建筑的形式必然处于一种生硬和粗糙状态。而密斯选择运用

8、新材料,新科技来发展自己的理论主张,由此提出“上帝就在细节之中”。为此,它开创了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立面的先河。玻璃美学的特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玻璃的反射作用,另一个是玻璃的质感。玻璃的美学性能在于反射,不在于体量关系,玻璃在室外反射自己以外的物象,使空间被放大,延伸。除了利用玻璃的反射作用,密斯对其他材料的反射也颇为青睐,比如抛光的大理石和镀鉻的金属。密斯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柱子。说道柱子,不得不提密斯的另一件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该建筑的柱子是在组合式的核心钢柱外另外再包裹镀鉻钢皮,柱子表皮的银白色和反射周围环境的映像也呈现出非物质化的倾向。并且这些柱子隐去柱头和柱基,使结构性柱子蜕变为

9、视觉上的一个立柱,巴塞罗那德国馆地面是意大利灰岩大理石,顶棚光亮的涂料饰面,而竖向上只有柱子和玻璃,使得处处弥漫着不确定的虚幻意象,建筑的坚固感消失了,柱子和玻璃的完美结合正是密斯作品中最常看到的。 三、密斯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密斯的设计理念带有强烈理性风格,颇受当时主流社会的赞赏。当时社会除了倡导节约的风气外,理论家也大为批评过去古典复兴样式建筑是欧洲贵族们浪费华巧的实证。所以说,现代主义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建筑技术与主流文化对于落后的建筑设计理念的一次变革。可以说,没有社会的进步,就没有现代主义建筑的辉煌。1919年密斯大胆的推出了一个全玻璃帷幕大楼的建筑案,让他赢得了

10、世界的注目,这不仅仅是密斯的成功,更是对当时不断进步的建筑工人的肯定。密斯给后世留下的不仅仅是那些建筑作品,他勇于尝试新建筑形式,不拘泥于传统建筑,开拓创新的建筑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密斯首先尝试了大规模玻璃幕墙的应用,这是当时建筑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但人类的思维没有极限,如果建筑技术达到一定水平,是不是能造出没有墙的建筑呢?日本的建筑师真是敢想敢做,没有墙的住宅和教室早已设计并建造出来了。“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可以说,建筑中对空间的理解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并不是说经典就是绝对正确的,正如100年前那一批推翻欧洲主流古典复兴样式建筑的建筑师们。建筑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结合当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最时尚的文化潮流,正需要有创新精神的设计师为它带来变革,而密斯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