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分析.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81461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说明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方法及题型分析一、说明文分类(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说明某种事物的特征事理说明文阐明事物之间的关系(2)根据说明语言和表达方式,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二、说明对象及特征(一)、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对象:事物、事理。2、对象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事物类:外部特点,表现在形状、方位、构造、性质、成因、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功用等方面。事理类:本质特点,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题型:本文的说明对象及特征把握特征的方法: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

2、、分说句、过渡句等。(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1、题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答题模式:介绍了说明对象+特征)2、概括方法:(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三、辨别说明方法种类特征语言标志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有几种:一种是*,另一种是*)下定义用准确精练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说明抽象事理或事物。(例如、

3、比如、又如等)作比较用熟悉的事物比较,可比较相同点或不同点。(*比*,*和*一样)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的最精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数据)打比方用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比喻所说明的复杂抽象的事物。(比喻词)用图表用图画或列表的形式说明事物特征,简单形象明了。(表格、图形)引用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引证事物特征。(引号)作诠释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或特点作适当的分析说明。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下定义 VS 作诠释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表述。 从严密程度来看

4、,下定义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作诠释不能这样)作比较VS打比方这两种方法都要选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但构成方式和作用不同。 作比较构成的基础是比较点,在同一个比较点上鉴别事物;打比方构成的基础是相似点,通过相似来联系两事物。 例如:1、他睁着绿豆大的小眼睛。(作比较) 2、他睁着绿豆大的圆眼睛。(打比方)四、说明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模式回答模式: “这段文字运

5、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特点。”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寻找比较点) (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列图表:能够直观地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_特征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

6、了的特点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引用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4说明顺序种类概念特征用法及举例时间顺序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如介绍中国文字的演变、某事物发展变化的历史、做菜的方法等。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或从总体到部

7、分,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介绍某一座建筑物、风景区等,就要从外到内、从上到下,或由远到近等依次进行说明。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如说明气温变化的利弊、介绍甲型H1N1 流感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等。1、 答题格式 : 本 文 使 用 了 _ 的说明顺序对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第一空应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

8、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2、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说明过程怎样?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1)要点出文段的说明对象及特征是什么.(2)要答出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是什么(3)用好连接词。(首先、然后、最后) (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五、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理解分析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1准确(最主要的特点):(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表示推测、估计之意。若去掉会使句意肯定化,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题型:能否去掉?为什么?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2)同义词

9、的选用: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2严密:词句照应、搭配等,注意词与短语恰当搭配与排列。 3简明:注意代词的运用,指代词的意义分析。 4生动形象(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1)描述等表达方式的运用;2)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题型: 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题模式归纳典型试题:1、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当时1、表

10、态:不能删。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表态:不能删+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词好在哪里? 答: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题目3:某词能否换其它词。请说明理由方法:(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的词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之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六、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三种.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

11、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或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3.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的结构,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七、分析说明结构辨析概念: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八、分析说明结构补充说明:开头作用有:引出说明对象;引出说明的内容;提出说明的问题 。结尾作用有:总结全文;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九、拓展迁移【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常见题型有:(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12、。(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的想象。(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答题指导】1结合文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首先,理解文中所介绍的科学原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其次,找出题干中所提到的生活现象对应其中的哪个原理或规律。答题时要着眼于整体感知,了解作品的内容要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体会文中所传达的科学精神,从作品中领悟作者的科学思想。2答题注意事项(1)做创新表述题时,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优缺点、意义,语言表达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13、(2)做举例阐述题时,要注意所举例子一定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真实可信,符合事理。理由的阐述要准、要精,要点要全,不能偏离题目的要求。(3)做问题探究题时,首先要读懂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其次要抓住题干,有条不紊地回答。(4)做推断题时,读懂文本是关键,同时思维要放开,视野要开阔,观点表述要准确、全面。(5)做建议或提出解决方法题时,要分析、理解所给材料,联系实际,组织好语言,紧扣题干作答。附、归纳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