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81400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掌握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关键信息: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知识回顾:什么叫数轴?请画出一条数轴数轴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思考回顾,熟悉数轴,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二、学

2、习者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数轴的定义,能画数轴。能解简单的不等式。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二)之前,学生已经能够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认识了数轴。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熟练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三、 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掌握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3、通过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体会数形结合。(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过渡到能熟练解一元一次

3、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并给数形结合的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数学思考: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勇气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的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

4、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四、 教学重点;正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五、 教学难点;正确地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六、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本节的教学过程,要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结论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作

5、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动手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3、教学评价方

6、式:(1) 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归纳、应用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2) 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思维过程,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3) 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七、 教学媒体:投影仪八、 教学和活动过程:1、整个教学过程叙述:教材“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内容共含两课时。本节是其中的第二课时,需45分钟完成。2、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知识回顾:(出示投影)什么叫数轴?请画出一条数轴数轴有什么作用?(二)创设问题情境:(出示投影)

7、,1 写出不等式 的解集。( )你能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吗?试试看(三)学生活动:(试一试,你一定行!)(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四)学生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些什么?(出示投影)结论:1。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2 。有等号的画实心圆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五)师生合作:例2 . 解不等式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解 : 去括号,得 _ 移项,得 _化简,得 10_两边都除以2,得 5 _也就是5(六)运用知识,强化练习。1.小试牛刀: 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2)2.小智慧 ,大挑战。(1)在数轴上表

8、示2就是图中的( )(七)冒险岛:知识延伸。(出示投影)当取什么值时,代数式 2的值小于或等于0?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八)谈收获 ,说体会。(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我们通过探讨、交流结果,能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九)布置作业教材144页A组第二题(1)(2)(3)(4)(十)、课后反思本节课虽然算不上课本中的难点,但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是个重点。它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是对数形结合的一种认识。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提高运算速度。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步骤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的特点,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集在数轴上表示的要点,让学生说明运用数轴表示解集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特别注意的细节。然后再通过逐层深入的练习,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及数轴的运用。为以后的数形结合的学习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