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共振检测在亚健康和体检中的应用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特检科 燕南一、 概述随着健康事业的发展,健康管理的理念、方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和疾病预防,每个环节都是一项重大课题其中,健康体检是关键首先是对人体健康的测量有了这项才能对人体机能、结构、功效有了全面、准确地解读,才能有后续的准确评估、正确指导、针对性地干预防治但我们体检项目的检查工具(人体测量工具)大多是为疾病检查而设置,是经典的物理和化学的手段来进行测量检出局部的、片段的来推论整体;缺少从健康-亚健康-疾病过程测量的工具 量子共振检测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医学理念,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健康和疾病的解读,一个全新的对人体测量的模式,彻底的颠覆了以往医学测量方法真正意义上的一场革命二、 量子共振的测定原理:量子共振仪的测定对象——是生物体及物质中的微高斯-毫高斯磁场生物体和物质都是由无数个原子组成,这种复合物质发出的磁场复合波可以被解析检测到,并用傅立叶解析法解析这些复杂合成波的成分先提出调查项目的标准波形,用代码形式输入仪器中(数据库),使用时以这种代码为钓针,将相对应的生物体和物质发出的合成波钓出,在与标准波形比较,计算出与被钓波的关联程度。
工作原理示意图(略) 三、 量子共振检测的特性:1. 不同于以往的医学测量传统的测量:使用经典物理学和化学方法,在这里我们复杂的人体与自然界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是一样的量子的测量:生物体内微弱的生物磁波也是测量人体微弱磁场的能量是生命活动所表现的有机的、系统的整合所以量子的检测可分、可合;对人体结构、功能、形态、意识都可测量2. 量子论是一概率论量子共振检测的量化值,是以数字表示,数字表示程度;量化值本身是一统计的结果,计算出的结果是一概率解读它的结果,若在正常范围,95%的概率是正常的,有5%的偏差(指正态资料分布);若检测值超出正常范围,那你95%的可能性是异常;所以量子共振检测的准确性是很高的3. 全新的数字化、健康的检查 以往的检查,要抽血、放射科X线透照、CT、MRI等 有的虽然无创伤,却将人体磁场重新排列量子检测却是 无痛苦,无创伤、无辐射、安全的、环保的人体检测,简便、 快捷、可重复并准确性高的健康检查所以,非常适合流行 病学调查、健康体检、亚健康筛选、疗效观察等等4. 量子检测信息量大,应用范围广泛 量子共振仪器内一般有2800—5000种各种信息,其中疾病谱约有3000余种,涉及血液检查、疾病检查、细菌毒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内分泌、生物年龄、基因检测、心理检测、中医中药等等。
内科、外科、心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神内基本包罗,所以你尽可以在上面游弋;这对鉴别诊断、疑难病症的筛查、诊断的佐证,非常有帮助它的量子药效学更是独到,解决临床治疗上的难题5. 量子共振检测与传统的医学检测之间的“互补” 量子医学和量子共振检测虽是革命性的,但它还是全新的,人们认识它、了解它、认同它还有过程正如量子论发展已经近100年,但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也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里,仍带有神秘性因为它和我们用日常经验来思考、观察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的诊断不能看到图象、影像、切片实物而是看的见、摸不着的一些抽象的数据结论,都会不习惯,心里发虚所以量子检测与传统的医学检测结合,是一项很好的互补通常的作法有:先量子检查,有问题的再做详细的经典检查;另一方面,传统检查难以定性的,用量子筛查定性例(略)四、 量子共振在体检中的应用 1 、健康普查:量子共振仪作为一种初筛诊断仪器 a. 检查简便、快捷、准确、无痛苦、无创伤、可重复性 特点,适用于面向公众、基层、社区的广大人群 b. 人民健康观念的改变;投资健康、安全的体检方式。
c. 国家大众医疗的方针;基层为主、预防为主、 d. 量子共振仪适应了时代的需要,适应新的医学模式 既:躯体—社会—心理的健康 检查因面向群体和个体,检查的项目有所不同 群体: 个别几项,大规模检查 个体: 根据自己的需要 ,或多或少,有问题的可进 一步检查 2. 系统疾病的检查 a. 仪器已设定好几类,如:消化道系统、心血管系统、 内分泌系统等,找其中的选项 b. 疾病系列:如: 胃---胃炎----浅表性胃炎---胃动力 萎缩性胃炎---肠腺上皮化生-----胃癌 溃疡----幽门螺杆菌3. 临床各种症状鉴别 如:眩晕(脑性、耳源性、颈锥病的) 一些疑难病例:如:XX 女性、37岁 闭经一年半,查各项检查正常,服上万元中药,无效。
量子共振检查:选项 雌激素-8、雌二醇-6、孕激素-6、子宫-6、卵巢-6、卵巢分泌激素-7;考虑为上行控制出问题,加做垂体分泌激素 -8;建议去青医附院检查脑垂体,证实为垂体疾病 4. 免疫功能检查: 由于免疫功能检查的实验室要求高, 仅查片段,难以全面检查, 量子共振提供了一个平台, 使我们能了解总体免疫情况. 我院06年4月—06年12月,在健康查体人群中调查免疫功能情况:共调查1690人次,按年龄分组:成人组(对照组)1200例,年龄20-59岁,男656例;女544例老年组490例,年龄60-84岁,男319例,女171例两组免疫功能检测值————————————————————————————————————————————组别 n 免疫功能(+10) 免疫球蛋白(-6) 补体免疫(-6)细胞免疫(-6)细胞因子免疫(-6)———————————————————————————————————————————Ⅰ组 1200 13.28±1.11 -6.67±1.30 -6.48±0.54 -6.60±1.14 -6.22±0.44Ⅱ组 490 10.20±1.95** -7.29±1.33** -7.72±1.69** -7.59±1.16** -7.19±1.49**————————————————————————————————————————————* p <0.05 ** p <0.001• 老年组各年龄段免疫功能检测值 ———————————————————————————————————————————————————— n 免疫功能(+10) 免疫球蛋白(-6) 补体免疫(-6)细胞免疫(-6)细胞因子免疫(-6)———————————————————————————————————————————————————————60-69 323 11.58±1.87* -6.83±0.79 -7.11±1.26** -6.81±1.07 -6.47±0.9470-79 160 10.54±1.28** -7.27±1.27** -7.72±1.21** -7.81±1.66** -7.22±1.10* >80 17 6.25±0.82** -9.51±0.77** -10.25±1.13** -10.33±0.66** -10.00±0.79**———————————————————————————————————————————————————————• 与20-59年龄组比较 * p <0.05; ** p <0.001几种疾病伴随的免疫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名 n 免疫功能(+10) 免疫球蛋白(-6) 补体免疫(-6)细胞免疫(-6)细胞因子免疫(-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敏性疾病 24 16.51±1.78** -6.33±0.79 -6.50±0.58 -6.00±1.00* -4.16±0.82**恶性肿瘤 22 10.33±0.77** -8.51±1.14** -6.75±0.71 -7.26±0.91** -7.15±1.11**Ⅱ型糖尿病 54 11.79±1.23* -6.80±1.14 -7.28±0.72** -6.72±0.88 -6.11±0.9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 ! 组比较 * p <0.05 ** P <0.001结论1. 正常人群总体免疫功能量化值在 12—14; 中位数 13; 95%的可信区间在 11—15.2. 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 总体检测值 10.22±1.95; 年龄分组 显示>70岁,免疫功能下降显著,>80岁,下降约50%.3. 肿瘤患者免疫 各项指标均下降;4.过敏性疾病患者 细胞因子免疫增强;5. 糖尿病患者 补体免疫下降显著.量子共振检测免疫功能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实用的临床意义。
1. 健康体检中可提供机体免疫功能的总体及分类情况. 2. 通过疾病伴随的免疫状况, 可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 3. 对免疫功能低下者, 如老年人、反复感染等,可给予 改善和纠正,防止疾病发生 4. 可通过免疫干预,观察疗效5. 肿瘤检测: 肿瘤检测是量子共振检测的热点, 也是难点.需要逐个的、大量的摸索经验我们有些粗浅的体会与大家交流1. 操作者检测前作好效点、检测准备,放稳心态 千万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意识、观念2. 为提高肿瘤检测的准确性,需增加肿瘤相关的 检测项目,通过增加佐证,结果才能更趋于准确具体做法如下:(1).选中“免疫功能”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普遍低于+ 11,排除常见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外,我们应对肿瘤保持高度重视2)选中“恶性肿瘤”项如果检测结果小于-6 我们应提高警惕,尤其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