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809485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4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十二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十二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十二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十二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比例(单元教学计划)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使学生理解整、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1、有关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2、比例的应用。教学难点:1、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2、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课时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3、 比例的应用2课时

2、4、整理和复习.2课时 5、实践活动:美丽的校园.1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

3、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2、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P1 .例1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 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板书:80:2200:5,80/2200/5

4、,2:580:200,5:2002:80述:上面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小结。提问:A、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比例吗?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那么,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呢?(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P2 .做一做 哪位同学能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P2 . “比例的基本性质”。(2)反馈。 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提问:A、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什么,又分别叫做什么? 板书: 80 2 200 5 内项 外项 B、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 引导发现比例

5、的基本性质。 分析:A、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B、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802200 5板书: 8052200C、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D、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的关系。)板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P4 .12、P2 .做一做.1 3、P4 .2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

6、4和6 5、填适当的数。3185( ) 提问:A、为什么填30?有几个答案?4.80.6( )2 B、为什么只能填16?12( )( )5 C、有几个答案?6、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80,那么这个比例中的内项积一定是几?为什么?7、在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45和2,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积应该是几?为什么?四、全课总结 提问:A、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B、还有需大家帮忙的地方吗? 五、家作1、P3 .32、思考题: 根据303452写比例式。解比例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7、,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1、提问:A、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B、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述: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板述: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1、教学P3 .例2 解比例 3815X分析:A、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各是多少?该比例式是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B、想想:要解这个比例,应根据什么来进行呢?(解

8、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板书: 3X815。 D、这变成了什么?” ( 方程 )述: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求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E、怎样解这个方程?板书: 3815X 解: 3X815 X402、小结。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3、教学P3 .例3 解比例 9/X4.5/0.8提问:A、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 B、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板书:

9、板书: 9/X4.5/0.8解: 4.5X90.8 X1.6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A、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B、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C、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P3 .做一做2. 三、多层训练,强化提高 1、P3 .42、P3 .5讨论:A、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B、这道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订正: 解:设原来定价为X元 (125%)X 96X 128 1289632(元)3、P4 .8:这道题需要逆

10、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现在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内项,这样就能推出比例式了。板书:(1)如果把3、40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381540 401583 315840 408153 (2)如果把3、40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153408 840315 154038 8340154、P4 .9:(1)如果把5、a作为内项,则: 35ab 那么,a/b3/5(2)如果把5、a作为外项,则:53ba 那么,b/a5/3 四、家作1、P4 .6、72、P4 .思

11、考题比例尺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教具准备:投影片、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的平面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课件1厘米( )毫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 l千米( )米 20米( )厘米 50千米( )厘米二、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

12、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1、揭示课题:比例尺2、教学比例尺的意义。(1)教学P6 .例4 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分析:A、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B、要我们做什么? C、图上距离知道吗?实际距离也知道吗?各是多少?” 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0厘米 10米 D、10厘米和10米的单位相同吗?能直接化简吗?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10米等于多少厘米?E、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0 10001100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2)比例尺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