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796323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还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样的好奇心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我先在黑板上写3、30、300三个数,显然这三个数所表示的大小不一样。我问:“谁能想办法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接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甚至有的学生还说“不可能”。在讨论时,当一个学生提到是否能加单位名称时,大家讨论得更

2、加激烈了。有的说,分别在这三个数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3米=30分米=300厘米,有的说3分米=30厘米=300毫米。这时为了使学生在思路上有所突破,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这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这时课堂讨论的气氛更浓了,学生提出: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像3、3.0、3.00这三个数大小是否相等呢?又为什么相等?带着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的知识进行思考:3在个位上表示三个1,3.0、3.00中十分位、百分位没有数用0表示,也表示3个1,所以3=3.0=3.00。这样,学生在一个问题情境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求新

3、的意识。 二、确立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学生几经尝试仍无法画好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可以用一根线绳,一枚硬币为工具画圆,并且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践。如何使用工具,如何画得又快又好等问题,都由学生自己解决。交流结果时学生谈到:画圆时,硬币要固定,线绳要拉紧。这反映出学生对“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及“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相等”有了感性认识。这种感悟不是靠教师的指点去量出来的,而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比按照教师的要求被动地进行操

4、作获得的认识要深刻得多,有价值得多。学生依据“画圆时线绳长度始终不变”的感性认识,概括出“同一圆内所有半径相等”的理性认识。这就是创新,其间的每一步判断和推理,都闪跃着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的教学活动,使知识的内在规律与儿童的认识规律科学地统一起来,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使学生领悟数学思维方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三、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

5、神。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首先用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教学,当学生掌握了推导公式后,再让学生用准备好的三对三角形,通过割补、剪拼,同桌合作,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从而验证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使学生从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对于智力处于开发期的小学生来说,蕴含着无限的创新生机。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时,把1.25:2化成最简整数比。当学生按课本要求算出1.25:2=(1.251

6、00):(2100)=125:200=5:8时,我鼓励学生继续动脑筋思考,看谁能找出更简便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又想出两种方法:1.25:2=(5/44):(24)=5:81.25:2=(1.258):(28)=10:16=5:8。就这样,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持以积极的心态,创设创造性的学习情境,创造性地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以期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特别是对学生实施创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而言显得尤其重要.而农村数学教育又在这一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

7、是,相对城镇的教育,农村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硬件设施、学生素质、师资水平等.因此,要做好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应立足于农村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当地教育特色,把握课改契机,创建农村数学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创新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育的重大问题。先进的教学模式都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教学在这方面尤其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明显的优势。那么,活动教学是怎样实现创新教育的呢? 一、变“教师讲”为“学生做”,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如果学生的学习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

8、的、消极的,就不可能产生创新的意识,创新能力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不停地提问、启发、引导、讲解,滔滔不绝,占去了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何体现呢? 活动教学则采取“变教师讲为学生做”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它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几个大的学习活动,由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教师只起到一个组织者和“顾问”的作用。活动教学的首要教学原则就是“尽可能把时间让给学生”,这就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变“静坐听讲”为“动手操作”,开发学生右脑。 现

9、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左脑控制分析思维、数学推理和语言,右脑控制形象思维、图形识别和空间感觉、直觉思维及创造。左脑是理性的脑、知识的脑,与抽象思维、理解能力相对应;右脑是感性的脑、创造的脑,与想象能力相对应。因此开发右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根据右脑的特点,要开发它就要多接触具体形象和声情并茂的艺术形式。对于数学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多做实物操作,而重视动手操作正是活动教学的重要特点。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从成人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认为只需要纸和笔就够了,没有认识到操作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活动教学则把“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作为一条教学原则,这里的“做”,首先是指动手操作。 三、变“划框框、

10、定调子”为“自由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唯恐学生答问、做题迟缓,延误教学计划,稍有“冷场”,就赶紧“启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解题必须遵守“标准”的格式和方法,不许标新立异;操作原则与过程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规定,听从教师的指挥,一步一步地做,讨论往往稍“放”即“收”,唯恐“失控”。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和压抑,难以发散。活动教学则只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索,教师不加干预。 四、变“模仿重复”为“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方法又主要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反复练习,

11、练习题则主要是机械计算和简单模仿。这样,学生的探索能力自然难以得到发展。 活动教学则把“尽可能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作为一条教学原则,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尽量开发和挖掘其中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因素。例如:表内乘法口诀复习课的教法通常是背诵和计算,而采取活动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张表格乘法表,然后仔细观察这张表,找出其中数字排列的“秘密”来。结果,孩子们从中发现了丰富的数学内容:乘法交换律,能被2、3、5、9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变“单干”为“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古人云: 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

12、形式,一是静坐听讲,二是独立练习,没有老师的允许,不能乱说乱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只能单干。这是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缺陷问题之一。活动教学则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尽可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条教学原则。事实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许多优越性,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儿童具有好合群的心理特点,在小组中共同学习,他们兴趣浓、热情高,学习积极主动,创新意识强。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操作、提问、质疑、讨论,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同时可以互相鼓励、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开阔思路,产生独自一人难以想到的新想法、新主意,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3、。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转变教学观念,孕育创新意识即树立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尊重学生,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在完成“了解”、“掌握”、“初步”、“熟练”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力求学生在突破教材,突破自我上有所表现。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

14、激烈越好,观察得越仔细越好。如:笔者让学生去商场购物,给学生50元,不限制商品的数量和价钱,但是要花完50元,买多少?买什么?怎样买?这样开放性的题目,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路,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完成,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引导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意识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抓住思维含量高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

15、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强度要适宜,让学生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如教学统计(人教版第四册)后,我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制作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控制、自主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维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带来的乐趣。三、加强手脑并用,培养创新意识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其中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右脑则掌管表象、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在常规教学中,“重左轻右”的倾向比较突出,这就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操作,能促进左、右脑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使学生更容易地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也易于智慧火花的产生,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教 “圆的周长”时,教师手捏两根系着红、白小球,且长短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