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气旋反气旋片段教学.doc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7KB
约4页
文档ID:550759509
气旋反气旋片段教学.doc_第1页
1/4

“气旋和反气旋”片段教学设计德化一中 林飞燕一、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气旋,反气旋》,主要介绍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本章学习了热力环流涉及的气压状况,近地面,高空等各种风的受力情况,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锋与天气等相关的知识技能基础课前布置学生结合初中学过等高线图,自学气压场的五种形式(低气压,低压槽,高气压,高压脊,鞍形气压区),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三、教学设计思想:这部分知识是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它既是大气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原理性很强,抽象不易理解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多方面能力,我借助课件,结合动画,形象地模拟出自然界中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运动特征、天气特征,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地理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即学以致用,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为社会服务,这也正是教学大纲提倡的要学生活化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四.教学设计课 题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中“气旋和反气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的运动特点和天气特点。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绘图能力(如气旋和反气旋不同部位风向的判断等)2.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台风、伏旱等天气现象态度情感价值观 1.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事物;2.学以致用,即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为社会服务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征教学难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教学手段运用动画演示法,讨论法,对比法,探究法,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学法指导联系实际;观察,分析,归纳,讨论;自学课时15分钟探究活动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略列表比较气旋和反气旋的差异略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探究活动课后作业(略)7、8月份,长江流域的天气往往是艳阳高照,天气晴热,又称“伏旱”,它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呢?还有夏秋季节的台风,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下面我们将学习一种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一、气旋<动态演示气旋的形成过程和气流运动特点> 以北半球为例演示过程中教师设疑:1.气旋系统是形成于哪种气压场?2..北半球气旋是怎么形成的?3.北半球气旋的水平方向气流如何运动?教师归纳总结。

<动态演示气旋中心地区气流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4.气旋中心地区气流如何运动?<动态演示气旋的天气特点>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气旋的天气特征:阴雨天气设疑:台风是怎么形成的?<播放台风云图录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台风的内涵,从而得出:台风实际上也是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它到来时,带来的是狂风暴雨二、反气旋<动态演示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和气流运动特点>,以北半球为例,演示过程中设疑:1.反气旋是怎么形成的?2.北半球反气旋的水平方向气流如何运动?4.反气旋中心地区气流如何运动?5.受反气旋控制在我国出现哪些特殊天气?(伏旱)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补充和归纳然后提出:南半球气旋是怎么形成的水平方向的气流如何运动?南半球反气旋的水平方向气流如何运动? 教师小结: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要很好地学习<利用计算机展示表格> 1.出示气旋与反气旋对比表,引导学生填表类型气旋反气旋成因中心气压气流方向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天气一般情况对我国的影响示意图(北半球)1000.01002.51005.01000.01002.51005.0注意不同方位的风向<利用计算机展示问题> 1..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常吹西北风?2.. 在学生学习了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征的基础上,自学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特征。

3..课余观察水池放水的结果,并讨论其原因结合课本图2.22和2.23,画出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注意不同部位的风向)学设疑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观察,理解,从而对气旋和反气旋有一初步认识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观察、进一步理解学生观察,得出气旋的中心气流特征:被迫上升通过看录像联系实际理解台风就是气旋学生观察讨论回答理解加深印象学生思考、填表学生联系实际,自学,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绘图能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