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如何组织和指导学前幼儿游戏活动.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72388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如何组织和指导学前幼儿游戏活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教师如何组织和指导学前幼儿游戏活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儿教师如何组织和指导学前幼儿游戏活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如何组织和指导学前幼儿游戏活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如何组织和指导学前幼儿游戏活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师如何组织和指导学前幼儿游戏活动 许多教师谈到,幼儿园一日作息中的幼儿自由游戏时间不够,但却没有时间可增加了。显然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因为按照老师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愿玩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不同的。于是就有行政部门对有关课程实施进行规定,要求保证每天的自由游戏不少于一定的时间量。而许多幼儿园难为现有时间的安排,则把来园离园、餐前餐后、活动环节之间等零散的时间合计为自由游戏的时间。 我们认为,单位游戏时间的保证(即一次连续游戏的时间)有助于促进幼儿游戏水平提高。角色游戏的情节复杂性和结构游戏中作品的复杂性,以及构思情节和作品的行为目的性等都是需要依赖时间保障的,而游戏内容的复杂性和行为的有目

2、的性这正是幼儿游戏水平的体现。如果单位游戏时间过短,幼儿的游戏水平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包括单位游戏时间,是极其重要的。 关于区角活动的性质。有了区角活动反而减少了游戏,这是幼儿园教师普遍意识到的问题。为了解决游戏的时间问题,我们必须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区角活动不是游戏活动呢?因为很多教师反映区角活动中的大量材料都是教师预设了特定目标,而且规定了玩法的,很多内容幼儿并不感兴趣,常常需要教师引导着去选择。我们认为,教师能够将这一类活动与游戏区分开来,是充分认识到了游戏的本质内涵的,认为这类操作性练习性活动不能取代游戏。问题是教师困惑于区角活动

3、究竟应当如何定位,是自发性游戏还是个别化学习?我们知道,游戏一定是学习,但学习不一定都是游戏,所以教师的疑问是合理的。我曾经给出过判断现实中区角活动性质的一些依据,即观察各活动区幼儿操作材料的行为,以替代行为(将该材料想象成其他物品进行装扮)、探索行为(特定探索:按老师规定的方法操作; 自发探索:不按老师规定的方法进行多样性操作)、表现行为(特定表现:按老师的预设的目标进行手工、建构、绘画、表演、练习行为;自发表现: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手工、建构、绘画、表演等)、练习行为(特定练习:不断重复一种规定性操作行为;自发练习:不断重复一种自己喜欢的行为)作为观察指标,如果幼儿的替代行为和自发性行为占绝大

4、的比例,那我们认为,这个区角活动的性质就是游戏性的,否则反之。 以上是判断当前幼儿园区角活动事实上是游戏性的还是个别化学习性的依据,至于区角活动应该是游戏性的还是个别化学习性的,我的观点是倡导游戏性的区角活动。实际上,区角活动的性质取决于材料的投放方式,游戏性区角活动则应当投放大量不预设特定目标、限定玩法的非结构化材料,以及非常隐蔽且多样化玩法的低结构材料(如玩色、玩水)。 当然,在游戏性的区角活动中并不排斥教师为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且限定玩法的高结构材料,但这类材料应当是少量的,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幼儿的选择自由度。将区角活动定位于区角游戏,便不会存在幼儿自发性游戏时间不够的问题了。 关于主题活动

5、与游戏的关系。目前,大部分幼儿园都是以主题的形式来实施课程的,我们知道,每一个主题的名称都是对将要进行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背景范围的概括,然而如何通过有内在联系的各类活动来展开主题,却反映了教师对主题活动的不同理解,从而决定了游戏在主题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在现实中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差异性很大, 如: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分科教学,那么游戏至多就是服务于某种特定教学目标的手段;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类似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是为解决幼儿的问题而展开主题的,那么具有游戏意义的自主探索和自发表现会渗透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与主题名称相关的系列活动,那么教师会根据这些活动的需要组织不同形式的游戏;如果把主题做成是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那么幼儿的美工建构活动则占据了主题活动的主要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