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与“栋梁”材料作文析例.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68107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盆景”与“栋梁”材料作文析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盆景”与“栋梁”材料作文析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盆景”与“栋梁”材料作文析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盆景”与“栋梁”材料作文析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盆景”与“栋梁”材料作文析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盆景”与“栋梁”材料作文析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盆景”与“栋梁”材料作文析例.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盆景”与“栋梁”材料作文析例材料:两个人在山里看到一片材质优良的树木,于是各自买了一棵树苗带回家。一个人把树苗植在瓦盆中,用铁丝左缠右绕,改变其生长形态,树长得虬枝旁逸,成为盆景中的精品。一个人把树苗栽在庭院里,浇水施肥,任其自由生长,树长得参天蔽日,成为建筑的栋梁。分析:这么一段材料,我们看看怎么在审题的时候,注意一些关键的字词,然后把握住题意,同样我们也可以像刚刚一样,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相关的字词,我我们要注意的字词,从中把握信息。有一点,我可以提醒大家,当你看到,这个材料,其实是有“比较”的意味,它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而且带有比较的意味在里面的时候,平时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不妨把

2、它图表化一下,就更清楚了。比如说你这道题,你可以从这么五个方面去看,他的比较点在哪里?首先是对象,都是树苗,对吧,“一棵”“另一棵”,他讲的是两棵树苗,他们来源于什么地方呢?材料都很容易告诉我们,这样排列下来,你就很清楚了。然后再看这两个人,对这两个树苗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材料当中是有关键词的。一个人是改变他什么什么,还有一个人是任其怎么怎么,这是对他们的态度也不一样,你这样排列一下呢,会很清楚,它的关键词,它要形成的比较,这不是对比,它是一种比较,比较是有几个部分构成的,这很能够帮助你去把握题意。那么我想你文字读到这个份上,题目当中,材料当中隐含的意思,应该是能把握住了。不外乎有这个信息你可以

3、挑出来了,就是这个材料,它讲的是这两棵树,它前提,都是优质树苗,但是结果却有差异,这是一个信息。第二个信息,从结果来看,就是两者不同的结果,这个很要紧。有些同学跑题,就是在这个上面没有看仔细了,就觉得这个是栋梁好,我们才不要做盆景呢,其实你看错题意了,会错意了,其实他是两者无好坏之辩,但是却有高下之分。当你理解了这么一个材料中隐含的信息以后,你要想思考什么,基本就是不会跑题了,你是整体把握住了。例文:问路在何方两人各自带回了一株小树苗,因为培养方式的不同,一株被培养成了精致小巧的盆景,供人观赏;一株却被培养成了参天大树,成为建筑的栋梁。由此可见,培养的方法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不同,但是这树木一样

4、可以发挥它的作用。树如此,人亦然。没有人永远地认为,只有做高官享厚禄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在自己的事业中闯出一片天地,不也是一种成功么?李开复曾经是GOOGLE的首席执行官,而他却在别人认为他事业的顶峰时离开GOOGLE,回到中国创办了“梦工场”,为中国的创造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难道仅仅因为李开复离开了GOOGLE就不承认他所做出的贡献吗?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很虚幻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追求自己无法到达的目标:球王贝利永远不可能让自己去竞选联合国秘书长,而潘基文也不会想到让自己在体育界一展身手。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马克思说过:“

5、如果最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我们现在面临的高考,不单单是大学学校的抉择,更是未来职业的选择,自己未来人生路得选择。只是还年轻的我们,无法看透社会的层层叠叠,自认为伟大与成功是永远是耀眼的。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一百多年前,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与我们做同样抉择的时候,用一篇青年在职业上的选择震惊了世界,也给我们指引了一条道路,

6、一条通往那虚幻的成功之路。顺着他指引的道路,我们也能成功。我相信,现在的我们拥有比马克思当年更好的条件来选择自己的未来。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优势劣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乃至未来的职业, 像两株树苗一样,即使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经历,也能一样的成功。 主持人钱汉东先生: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王伟娟老师来给大家讲高考作文。王伟娟老师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语文特级教师。她在曹杨二中长期从事高中的语文的教学,非常有经验,也很有见地,是我们这次邀请的六位嘉宾当中的唯一的女性,所以她以她女性的特有的视野,特殊的视角来审视今年以及是历年高考作文的情况,我相信对同学们会有很大帮助,下面我们有请王伟娟

7、老师来给大家做高考的辅导。嘉宾王伟娟老师:同学们好!今天,王老师想跟大家一起谈谈怎么写好高考作文。怎么写好高考作文?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可以讲的东西也很多。比如说,我们可以从材料运用的角度,谈谈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积累的。曾经有一个专门研究高考题目的高考研究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高考作文写到后面,其实就是在材料上很能够看出优劣的了。这句话好像是有一点偏颇,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也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好的文章,它一定是有积累的,而这种积累,其实是对生活的积累,对思想的积累,也是对文化的积累。因为它丰富,所以它的思路打得开,因为思路打得开,所以可以思考的东西比别人要多,那么立意可能就比别人要深远一

8、点。其实,我们也可以从立意的角度去谈谈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思想的文章。可以这么说,中考作文和高考作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分点就是有没有思想。那么从高考作文来看,有没有思想也是区分高考作文优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我们也可以从写法的角度去谈什么样的文章叫有创意的文章。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篇文章,其实它要写的东西跟我想的差不多,他这篇文章怎么就比我的分数要高呢?你仔细推敲一下,我们去看一下我们高考一类卷的文章,你会发现,他好像在写法上另有一功,有时候他的落笔点或者切入点跟人家与众不同。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谈谈。当然了,写文章,其实是需要语言承载。思想再丰富,情感再丰富,还是需要语言来表达,所以我们也可

9、以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看看什么样的文章是有文采的,这样的文采对表达思想、表达情感到底有甚么意义?所以说我说考高考作文怎么写,其实可以讲的东西很多,但是今天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方面是时间有限,另一方面呢,我在想作为一线的老师,其实我有一种很强烈的一种想法,就是说怎么想帮助更多的同学在写作上跑赢“大盘”。我借用的是我们股市上的一个词汇,我觉得我们作文方面,其实也有这么一个跑赢大盘的需要。怎么讲呢?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大盘”作文通常有一个平均分是多少,高考作文的平均分,这几年基本上在48到49之间。假如我们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分数还是在这个48分数徘徊,那么其实你想要考高分是有难度的了,所以我想今天

10、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跟大家谈谈怎么样才能突破“三类”?三类卷在39分到52分之间,怎么来突破,特别是突破平均分,突破平均分的瓶颈在哪里呢?应该说是因人而异,但是从我对同学的了解来看,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两个方面呢,还是需要下一点功夫,所以我把今天的题目定位在:准确立意,深入思考。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不能准确立意,“立意歪”,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全文倒”。那你不要说想考好的分数,就算平均分可能也拿不到了,所以这一点是非常要紧的,是最基本的东西。有的同学,其实,他已经当掌握立意了,而且是能够准确立意了,但是分数还是不高,这个毛病在哪里呢?我觉得他就是不能深入地思考,有的同学你会发现,他写出来的文章

11、,写来写去,就是这么一层意思。然后兜来兜去,就是在一个平面上徘徊。所以呢,今天我们就从这两个点上来看看能不能给同学们一些启示。说到准确立意,其实它也是有前提的,要准确立意首先要把握好题目。现在的文章,有的是命题,更多的是材料作文。要把握题意,读懂材料,就是要读懂题目。下面我们根据这两年的高考题目来看看,怎么读懂?读材料,读题目,怎么才算是读懂了,才算是把握了题意了。大家看这是09年的语文高考作文题,说的是郑板桥怎么创立“板桥体”的。我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道题,当年的考生中有的同学看到这道题以后,跑出来说,“太难了!”有的同学甚至觉得很难一写下去,很难立意,写完之后还看不懂。真的是这么难吗?

12、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下道题,这道题的材料其实是由三句话组成,当你读到第一话的时候,其实,它要说什么已经清楚了。第一句话是这样的“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已经是俗称板桥体了,一种书法,是用一个人的姓名来命名的,那可见这个书法体已经是自创一格了,自成一格了。那么读到这里,其实已经有一个点在暗示你,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自成一格”或者“独创性”的角度去看这个材料呢,看下去是不是可行,事实证明是完全可行的。如果说第一句话他是在说,说明这个独创一格,自成一格的东西是怎么来的。而那么第二句话,你看下去,你就知道它是在思考什么了“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

13、致,别有韵味。”这是第二句。第二句其实很明显,这是承上而言的,这样的独创一个的东西,就具有一种怎样的艺术效果。然后,第三句,也是很多同学看不懂的,或者觉得这道题太难的关键的一句,这句话是这样的“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其实,这句话,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对“板桥体”的一种评价。其实,从深层次思考的话,它也是在帮助我们去思考:这样的独创性或者自成一格的东西,怎么保持的问题。怎么讲呢?就是说,“板桥体”能够达到这样好的一种艺术效果,我们当然应该去学习它,去效仿它。但是我们如果一味去效仿,只是去效仿,去模仿它的话,你顶多也不过是成为一个“板桥体”第二,而你肯定不能有自己独创的东西。那么其实这

14、样的独创性,就不能称其为独创性,独创的意义就没有了。那么在这一点上,我们再反观材料的话,郑板桥在创造“板桥体”上,是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的,你看这个板桥体是怎么出来的?是“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如果他只是这个词语,其实已经明显告诉我们他是有所继承,但是不仅仅是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他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然后才能成为有自己风格的板桥体的。所以这道题三句话,其实很明显,如果围绕自创一格这个中心词理解的话,其实思考的就是这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独创性,或者自成一格缘何而来;第二个是它具有怎样的效果,第三个是如何保持,这还是很好理解的。那么同学们觉得很难,可能在09年以前是比较多的都是命题作文,大家都已经熟

15、悉了这一种类型的文章,对材料作文所关注比较少。其实,高考作文,从85年上海单独命题以来,考材料作文不是一次了。我们可以回过头去看,它有三年97、98、99年,连着三年是考材料作文的。而比如说97年,它出的是三个材料,加一个命题,它是属于多材料加命题。98年呢,它是一则材料,但是这个材料比较长,然后加了一个副标题,正标题是自拟的,它是属于长材料加半命题作文。但是99年呢,它又是一则材料,这个材料从内容来看,它是比喻类比型的,然后它又加了一个题目是回声的启示。连着三年考材料作文的,所以今天我回顾了这三年大概考什么,只是想传递给同学们这么一个信息,就是材料作文是高考命题一直想要检测学生的一种写作能力

16、,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所以,读懂材料去把握题意,是我们高三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很重要的高考能力。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09年考了一个大家都认为很难的作文题目之后,它10年的春考也是同样出了一个材料作文题,这个题目内容我们再来看一下“几个年轻的营养师在城里工作多年,生活安定,事业有成。两年前他们回到家乡,承包鱼池,树林和农田,还开了一个网上店铺,介绍产品的营养价值,展示劳作的情景,销售产品。最近,他们又想邀请顾客来参观自家的鱼塘树林。”就是这么一个材料,它到底写什么呢?我发现这道题目,在春考完了以后网上第一时间出现了这么一个最佳答案。它是有这么几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学有所成,回报社会;第二个是:建设新农村是每个人的责任;第三个是:不要忘本,回报家乡;第四个,有思想、有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