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662731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一、 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把课程的一部份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对校本课程的建设,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认识一: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质是办学的特色化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建设,强调由学校发起,根据学校自身特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进行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课程结构,并在学校中加以实施,强调对学校及当地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其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

2、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而且,我们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先强调的遵从和统一的课程指导原则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多元主义和多样性原则:一种是外部驱动的校本课程建设,即来自于国家的要求、任务或规定,但学校以自己所独有的方式接受、完成;另一种是内部驱动的校本课程建设,即完全由学校内部发动,是学校自身所独有的。从这一点来看,校本课程建设顾及到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和保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校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有特长”的素质教育目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

3、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积极实践“社会即学校”的教育主张。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生活教育”的办学特色,积聚起丰富的生活教育资源,为建构“生活61能力”这一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创造了良好条件。 认识二:校本课程建设的立足点是教学的生活化 校本课程建设,从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背后的哲学理念却是“以人为本”。因此,校本课程建设的立足点,是关注“人”的生活,更多地从挖掘学校自身和周边环境、社区教育等资源出发,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直接接触材料,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

4、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而生活化的校本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它弥补了学科课程的不足(例如教学环境狭窄、脱离社会生活、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等),使学生兴趣得到满足,特长得到发展。它给学生提供了关于人类社会和生产的直接经验,提供了形成健全人格的直接经验,提供了关于思维、方法的直接经验。有了这些直接经验,进行精神性学习活动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才能真正形成健全的人格。 可以说,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正在实践着这一理念,希望用生活

5、化的形式,来改革说教多于体验、灌输多于理解的局面,改变目前教学中脱离生活的状况。正如校本课程资源之一的生活中的数学前言中说得那样,“好的教学成果并不一定是课堂上直接教给学生的知识本身6767归根结底,就是怎样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只有充分利用生活情景、实践活动,才会使学生能力的发展保持最基本的动力。学校、课程、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以封闭的课堂教学堵塞鲜活的教学源头活水的状况,实施生活化教学,指导和帮助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向广阔的生活不断拓展,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 认识三:校本课程建设的追求目标是师生共同成长 1、 校本课程建设必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课程

6、建设,要更多地考虑教师的个性特点与专长,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中,增强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教师必须以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为基础,而且正因为参与了课程建设,掌握了课程建设的一般原理和技能,能站在整个课程结构的高度,对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从而做出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安排,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菜单提供者”、教学“组织者”、学生“引领者”的角色。同时,校本课程建设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总结,

7、这样,教师的教学专业自然得以迅速成长。 反过来讲,校本课程建设已不再是一种起激励和鼓动作用的口号,而是一种已经融入了学校教育实践的正常活动或工作,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的一种教育任务。校本课程赋予教师参与构建的权力,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内在心理需求,给予教师发挥特长提供了最佳平台,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 2、 校本课程建设必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校本课程本来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修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为学生成才而奠基”的理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校本课程建设当作学科必修课的延伸,而应着眼通过“生活61能力”的相

8、互砥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己能力的需要。 如果教师一味用传统的传承式教学方式,把学生囿于课堂之中,忽视鲜活的生活,学生一定感到乏味,其学习效果、能力培养肯定会大打折扣。而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亲自参与校本课程的构建,必然会使学习、实践变得具体、通俗和兴趣盎然起来,再把这种兴趣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将更强烈、思路将更敏捷,综合能力将更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二、 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 我校自2003 年9 月课程改革实验正式启动后,立即着手校本课程建设,并形成一些基本的工作策略: (一) 挖掘生活中的人文元素,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校

9、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达,吴越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拥有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祥地、正在建设中的世界最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良渚文化时期的众多遗址、全国十大名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绮园、国家AAA 级南北湖风景区、钱江潮源、名闻遐迩的滚灯等诸多人文元素;学校又是浙江省城镇示范中学、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全日制先进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科研兴校”200 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6767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初具规模的校本课程资源盐邑文化生活中的英语家乡的历史与社会生活中的艺术等,把着眼点放到社会生活中去,放到大自然中去,充

10、分开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盐邑文化校本课程资源中,精选了大量具有海盐地方人文特色的材料,如人物类:张元济晚年得知遇、鲁迅的学生和战友黄源、陆绩怀橘、居大不易的顾况、青年先锋派作家余华、当代教育家朱希祖、现代著名女词人沈祖棻、古代著名人物陆绩、顾况、干宝、郑晓、胡震亨、彭孙遹、黄燮清等;风物类:如天宁寺庙会、清明青团子、滚灯、南瓜等;园林建筑类:湖之籁海盐绮园游记南北湖印象等。这一切都从不同角度,充分体现出海盐的人文特色,给学生以良好的人文情操陶冶。 生活中的英语这一校本课程资源,所用材料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交际对话,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常用的交际对话,如问路、购物、问候等

11、;第二部分为生活作文,是我校优秀学生的作文;第三部分为旅游英语,介绍海盐六大旅游景点。这三大板块,既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思想情感。 同时,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挖掘生活中的人文元素,使之更好地内化,成为自己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如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开展名为“亲近家乡的传统文化”“住宅文化探究”“预防非典,珍惜生命”“现今城市老人的生活形态及寿命初探”“我为环保出份力”“南北湖的保护与开发”“建设自己的网上家园”“正确交往,拥有快乐”“我看追星”等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社会责任感得到进

12、一步强化,人文元素更加浓厚,精神家园更加多彩。 (二) 凸现生活中的科技元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对学生,校本课程建设既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也注重科学素养的提高。 如校本课程资源之家乡的历史与社会,着重在国家 AAA 级南北湖风景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绮园、全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三大板块上,特别是大量采用了学生通过实际社会考察以后,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亲手撰写的社会考察小论文,这就切实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本着“增强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你在课余时间,能利用课堂上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也使知识迁移

13、能力得到提高”的宗旨,选编了“生活中的税收”“争当储蓄小行家”“巧算二十四点”“统计入门”等内容,鼓励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又如科学兴趣小实验,前言中说道,“确实,同学们,亲自操作科学小实验,能有助于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能有助于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和严谨学风。”因此,所选材料精彩纷呈,科技元素含量深厚,如“水磅秤”“纸锅烧水”“不用电的电话”“碗式太阳灶”“食盐水导线”“巧夺天工的人造琥珀”“废电池的再生

14、”等49 项完全出自生活的科学小实验,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科技的强烈好奇心,在试一试的过程中强化了实践能力。 (三) 整合生活中的实践元素,开拓学生的发展空间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林林总总,包罗万象,是学生学习、锻炼、成长的极好天地。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阴霾,有坦途,也有坎坷。只有让学生投身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尝试各种实践,增长才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生活有用的人。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我校重视这一非文本的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开发了“生活综合实践” 这一校本课程资源,注重让教师、学生根据学校、个人、课程等特点,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力。学生是生活实践活动的主人,有自

15、主权、选择权、组织权、评价权,教师是辅导者、指导者、协助者、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互相合作,倾听、交谈、沟通,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氛围。 生活实践课程,以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对生活体验、理解后,感悟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科学之间的和谐相处,从而设计出具有学生生活语言、学生生活想象空间的活动方案,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实践、创新能力,如“设计班服” “合理支配零花钱”“小小商品交易会”“化废为宝生活垃圾的利用”“青少年网上科技俱乐部”“少年雏鹰小分队”等48 项内容。 学校还积极利用校园、社区、家长等方面的生活资源,开拓学生个性特长得以发挥的空间,构建校本课程

16、新模式。如举办“东方潮”语文节,开设英语村、数奥、科技(包括理、化、生)、计算机等多种研究性学习;还有志愿者服务、学生干部拓展训练、学生广播站、小记者站、艺术合唱团、民乐队等各种学生社团,以及“十佳”系列等特长展示活动。同时,学校延聘外教,与海盐县国土资源管理局、海盐县电信局、南北湖风景管理会、海盐县园林管理部门开设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少年法律学校、少年税法学校、网络夏令营、警民共建基地等,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展示的机会。 开展实践活动时,我们始终强调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要求学生在“考察”、 “实践”、“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锻炼能力,在生活中提升自我。 三、 校本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效 从2003 年10 月至今,为认真贯彻浙江省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