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渝中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B卷)

上传人:1396****413 文档编号:550655033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重庆渝中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4年重庆渝中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4年重庆渝中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4年重庆渝中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4年重庆渝中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重庆渝中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重庆渝中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B卷)(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重庆渝中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B卷)(开卷 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同道德与法治学科共享9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 在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A. 炎黄部落起源B. 原始农耕生产C. 史前制瓷技术D. 大禹治水过程【答案】B【解析】

2、【详解】根据题干“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原始农耕生产,B项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炎帝归顺黄帝,炎黄部落结成联盟,与题干“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史前时期人们还没掌握制瓷技术,由陶器制作到瓷器制作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题干中也未涉及瓷器,排除C项;大禹治水距今3000多年,与题干中“距今约5100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 下表是某历

3、史老师梳理的我国古代部分政权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都( )时期主要史实西周周武王灭商后,对“殷遗民”实行“殷人治殷”魏晋匈奴刘汉政权针对境内多民族共存局面,实行“胡汉分治”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A. 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B. 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C. 改变了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D. 形成了政权并立的格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殷人治殷”“胡汉分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殷人治殷”;魏晋时期,实行“胡汉分治”;辽朝时期,“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等,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A项正确;材料这些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而不是激

4、化阶级矛盾,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民族之间自我的管理,无法得出是否改变了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的结论,排除C项;政权并立指的是多个政权国家同时存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场景:左边3人扶在栏杆一头,借用身体下压的力量,启动杆头,达到舂米的效果。据此可知( )A. 四川地区经济较发达B. 劳动者精通力学理论C. 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D. 政府组织大规模集体劳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的场景:左边3人扶在栏杆一头,借用身体下压的力量,启动杆头,达到舂米的效果”和所学知识可知,劳动者利用杠杆

5、原理进行谷物加工,这是一种实用技能的运用,体现了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C项正确;仅从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无法得出四川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只涉及农业,排除A项;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无法判定劳动者是否精通力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政府,无法得出其行为是政府的行为,排除D项。故选C项。4. 唐朝前中期,渝州地区人口增长较迅速,大量的无地农民纷纷涌入深山莽原,开垦土地,开发山林。这一现象( )A. 促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B. 有利于渝州区域经济开发C. 推动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 推广了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唐朝前中期,渝州地区人口增长较迅速,大量的无地

6、农民纷纷涌入深山莽原,开垦土地,开发山林”和所学知识可知,渝州地区大量的人口进入山林,开垦土地,开发山林,推动着渝州区域经济开发,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渝州地区的发展,无法看出整个经济重心的大规模南移,排除A项;材料的渝州地区人口增长较迅速,无法看出是本地出生,还是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因此,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C项;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 1762年,清朝以伊犁为“新疆都会”,筹划当地驻兵屯田,决定1764年至1766年,将凉州和庄浪满洲、蒙古兵悉数携眷迁往伊犁永久驻防。这一决定旨在( )A. 使清朝实现对全国的统治B. 平定准噶尔部噶尔

7、丹叛乱C. 加强清朝对西北地区管辖D. 帮助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乾隆时期,清军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了加强对西部地区的管辖,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C项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朝灭亡以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他们联合打败了李自成的军队,之后清朝统治者以北京为都城,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排除A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康熙时,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叛乱,最终被平定,排除B项;根据所学内

8、容可知,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排除D项。故选C项。6. 如图所示为1902年发行的儿童读物启蒙画报中的一幅图画。在一个书房里,墙上挂着火枪,中间站着一位意气飞扬的少年,正注视着桌上的地球仪。图画作者意在( )A. 肯定义和团运动意义B. 宣传新式报刊的创办C. 激发救国图强的志气D. 颂扬全国学制的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在一个书房里,墙上挂着火枪,中间站着一位意气飞扬的少年,正注视着桌上的地球仪”和所学知识可知,墙上挂着火枪,象征着保家卫国;中间站着一位意气飞扬的少年,时刻准备建功立业,图画作者意在激发救国图强的志气,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意义为沉重打击了

9、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儿童读物启蒙画报中的一幅图画,无法得出新式报刊的创办的结论,排除B项;仅仅一幅画,无法得出全国学制统一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7. 从下列两幅形势图中可以得出推论是( )A. 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B. 革命中宣布独立的省区完全相同C. 两次斗争都反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D. 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展开了不懈斗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形势图信息和所学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不懈斗争,主要包括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D项正确;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10、中宣布独立的省区不同,排除B项;两次斗争都反对袁世凯,排除C项。故选D项。8. 李大钊在“一战”将结束时说:“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而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B.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C. “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D. 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一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而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和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11、;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五四运动,排除B项;“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旨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与俄国退出了“一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 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例如减租的办法是把农民交给地主的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和各种形式的高利贷一律取缔。这一举措( )A. 消灭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B. 标志着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建立C.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使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实行减租减

12、息政策,例如减租的办法是把农民交给地主的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和各种形式的高利贷一律取缔”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的抗战积极性,也调动了开明地主和民族资产阶级抗日战争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排除A项;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减租减息”政策,无法看出何时率先局部反攻的,排除D项。故选C项。10. 下面所示内容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由此判断其学习主题是( )201412中国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议而设

13、的丝路基金开始运行20157中因推动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业201710中国首趟由外国零售企业定制的中欧班列发车202111中非制定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202112中老(老挝)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A. 经济体制改革B. 祖国统一大业C. 新时代强军之路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国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议而设的丝路基金开始运行”“中因推动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业”“中国首趟由外国零售企业定制的中欧班列发车”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业、中欧班列发车、制定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以及中老(老挝)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等,体

14、现着中国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涉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祖国统一大业主要涉及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及海峡两岸的交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新时代强军之路主要涉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11.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并建有希腊式剧场和体育场,这些城市定期巡回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B. 希腊的城邦制度影响深远C.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D. 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内容“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

15、,并建有希腊式剧场和体育场,这些城市定期巡回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及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带到他所征服的地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D项正确;题干内容描述的是亚历山大东征所带来的影响,与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无关,排除A项;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并无法直接表明希腊的城邦制度影响深远,排除B项;题干中并没有对雅典的民主政治进行叙述,且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高峰是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2. 19世纪40年代起,伦敦的报纸可以及时送往全国各地,铁路公司为液态奶打开了城市市场,铁路还需要标准时间来制定时刻表,火车还改变了邮政服务。材料表明( )A. 英国掀起了建设铁路的热潮B. 近代交通改变了社会生活C. 蒸汽机车广泛运用到运输业D. 铁路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40年代起,伦敦的报纸可以及时送往全国各地,铁路公司为液态奶打开了城市市场,铁路还需要标准时间来制定时刻表,火车还改变了邮政服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铁路建设促进交通发展,近代交通改变了社会生活,B项正确;英国掀起了建设铁路的热潮,与题干内容“火车还改变了邮政服务”不符,排除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