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的画笔从何而来.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641633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纸”的画笔从何而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白纸”的画笔从何而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白纸”的画笔从何而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白纸”的画笔从何而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白纸”的画笔从何而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纸”的画笔从何而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纸”的画笔从何而来.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纸”的画笔从何而来?论家庭教育鲁迅曾经批评一些人只会做孩子之父,不会做人之父。按照鲁迅的意思,一个孩子呱呱坠地,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只是一个人胚;只有这个孩子进入人类社会,接受了人类的语言、情感、生活常识、基本文化等,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孩子的素质是高还是低,这和孩子的监护者和教育者密切相关。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是孩子的起始性长期性的监护者和教育者,是造成孩子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天然的教师,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但是,每个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或者可以将其称之为:家风。一个孩子将来的素质如何,那就要看家长们现在的

2、素质如何。虽然现在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无疑比过去多得多,也相比上个世纪来说更民主,但总的来说,孩子却比过去娇纵、难管了。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使我们产生了许多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为什么有的孩子说什么道理都好像都知道,但就是自控能力很差呢?这是因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没有为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 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与良好的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老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

3、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甚至难以抵制家长朋友的一句消极的话语。通过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

4、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

5、暇顾及,从而不闻不问不管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于是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

6、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

7、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浪费钱物。通过对孩子的调查,不难发现学生的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5)逢年过节的压岁钱;(6)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

8、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怪圈”之二: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高档自行车、电子游戏机、电子词典、随身听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孩子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那么家长又有什么资格说孩子动手能力差呢?“怪圈”之三: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

9、用“喂”来代替。例如:我曾遇到过这样的家长和学生,家长说:“孩子从来把她不叫妈,要钱的话说:喂,给我十元钱她经常含泪给我说,如果把我叫声名字我都会高兴的流眼泪。”然而孩子却得意洋洋给别人说:“我要十块他们不敢给我八块。”这些孩子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们的心目中,或许他们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享受着被爱,却不知如何去爱别人。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这样的孩

10、子将来如何去面对社会和生活呢?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呢?其实,我们可以重视这些:1、自立,从自理开始。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样,不能自理,何以自立?所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应该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我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时,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在前一天放学就提醒他自己整理好第二天的需要的学习用品。我认为小学阶段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比每次考试100分都更重要,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做好第二天的上课准备是培养小孩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我一直都比较注意帮助孩子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在放学前整理书包时,我都会提醒学生收拾好自己的书包和摆放好桌椅。时间长了,孩子自然知道自己应该

11、怎么做。二是父母都比较忙的时候学会照顾好自己。许多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其实,有时候,父母没必要什么事都去管,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比如,天冷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先对孩子说“该穿大衣了”,而要让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学会加衣服。孩子长大了,迟早将脱离父母的羽翼去独立生活,因此在小孩成长的道路上早些教会孩子自己照顾自己非常重要,家长应逐步放手让小孩学会照顾好自己。2自立要从小事做起。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对夫妇要他们的孩子收拾起摊在桌上的书本、玩具时,有的孩子借口:“我马上知道了我现在还不想我过会儿再收我太累了妈,你替我收拾吧”。这时,有的家长就退让了,殊不知,

12、这一退让却让孩子失去了责任感,产生下一次反正爸爸妈妈会替我做的依赖思想。所以在给孩子交待任务之后,做家长的一定要克制替孩子做事的欲望。3自立要适当地找“苦”给孩子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少年时代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贫贱忧戚的生活,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经千锤百炼,终有所成。养尊处优,把享受寄托在他人的劳动之上,就会缺乏危机感,不思进取。所以建议家长能适当找“苦”给孩子们吃,避免他们染上“富贵病”。而经历过艰难困苦环境锻炼之后,人不仅有坚强的意志、实干的本领,而且还会产生尊重他人、珍惜时光、爱护财物等优秀品质,其生存能力和竞争意识都会加强,这对于他们适应社会,有所建树,将会大

13、有裨益。孩子的自立自强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促成的事,所以家长自己必须做个有心人,言传重于身教,一个有上进心,有进取精神,勤奋努力的家长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孩子一出生就承受着来自父母双方两大家庭的压力,两大家庭的所有眼光都盯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虽然不说,但心里或许早已在反抗:“你们能不能不盯着我?你们有精力不会自己去成就一项事业吗?”所以我们的孩子其实真的也很累。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自身的素质就好比画笔,而我们就是那提供画笔的人。孩子的未来道路是否精彩,就得看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什么样的画笔。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都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但不是孩子考上大学,有个良好的职业他就会幸福。我们要做的只是当好孩子的参谋,当适当扶持,根据自身条件,来成就孩子的学业、事业,继而成就孩子完美的人生。刘琴2013年7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