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县居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639762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溪县居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明溪县居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明溪县居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明溪县居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明溪县居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溪县居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溪县居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溪县居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居民素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明溪建设。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居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三明市居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和“健康明溪2030”行动计划,切实提高全县居民营养健康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计划。一、基本状况近年来,我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20162017年我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26.17亿元、26.71亿元,增长6.1%和3.8%,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等产量快速增长。随着食物供给能力的增强,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有了明

2、显改善,2017年全县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80.49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6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2岁;人群营养不良率和缺铁性贫血率等均有明显下降。尽管我县在食物综合生产能力和居民食物消费质量上有明显提高,但在食物与营养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居民营养不够均衡。据近年居民营养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县人均每日谷类、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类、奶类、蛋类和豆类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相比,谷类、水产品、蔬菜、蛋类接近或达到推荐量,肉类摄入略超上限,但豆类、水果和奶类摄入明显不足。二是与营养相关的疾病多发。膳食营养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长期膳食摄入失衡不仅会导致缺铁

3、性贫血、佝偻症、维生素缺乏等营养不良性疾病,也会增加罹患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肥胖等慢性疾病风险。三是健康生活方式不够普及。我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0%,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饮食不规律、睡眠和体育锻炼不足、过量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仍然较普遍。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科学发展、创新融合、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关注群众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不断满

4、足人民群众营养健康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明溪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注重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制度、健全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营养资源和提供服务中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居民营养健康工作的政策环境。坚持科学发展。探索把握营养健康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强适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素养,提升营养工作科学化水平。坚持创新融合。以改革创新驱动营养型农业、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转型升级,丰富营养健康产品供给,促进营养健康与产业发展融合。坚持共建共享。充分发挥营养相关专业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以及企业、个人在实施居民营养计划中的重要作用,推动

5、社会各方良性互动、有序参与、各尽其责,使人人享有健康福祉。(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县、乡(镇)营养工作制度及体系逐步完善,基层营养工作得到加强;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日益丰富;营养健康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重点人群营养不良状况明显改善,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普及,居民营养健康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以下目标:降低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6%以下;孕妇贫血率下降至11%以下;老年人群贫血率下降至5%以下。孕妇叶酸缺乏率控制在0.6%以下;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0%以上;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0.8%以下。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减

6、缓。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到2030年,全县营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更加丰富,“互联网+营养健康”的智能化应用普遍推广,居民营养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实现以下目标:进一步降低重点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5%以下;孕妇贫血率控制在9%以下;老人贫血率控制在4%以下。孕妇叶酸缺乏率控制在0.5%以下;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5%以上;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下降至0.7%以下。进一步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居民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20

7、20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10%。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至6克左右。三、实施策略(一)提升营养能力水平加强营养能力建设。支持疾控机构、医疗单位、中职院校、社会团体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加大食物与营养科技投入,加强食物与营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研究,优先研究铁、碘等重要营养素需要量,研究完善食物、人群营养监测与评估的技术与方法。结合我县地方病、慢性病等特点,研究制定营养相关疾病的防控技术及策略。鼓励开展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社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开展营养人才培养。加强疾控机构和医疗单位的营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鼓励参加全国性和省市营养学术交流。县疾控中心有1人以上专职负责营养工作。到2025年,县总医

8、院全面配备营养师,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县妇幼保健院全面开展营养门诊咨询;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有1名专(兼)职营养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对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医生、集中供餐单位配餐人员等的营养培训。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场所配备或聘请营养师。学校医务人员负责本校学生的营养咨询和健康指导工作,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专职营养师。责任单位:县卫健局、财政局、工信局、教育局、人社局、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二)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开展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要重视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工作,在完成省、市级营养健康监测、食物消费

9、量监测的基础上,针对我县特点,根据需要逐步扩大监测地区和监测人群,使收集的人群食物消费量、营养素摄入量、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等信息具有代表性。到2025年,营养监测覆盖全县。系统整理、收集各类监测数据,建立数据库,开展人群营养健康状况评价、食物营养价值评价。开展膳食营养素摄入、污染物等有害物质暴露的风险受益评估,为制定科学膳食指导提供依据。加大营养强化食品的推广力度,鼓励企业生产营养强化食品。针对婴幼儿、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和慢性病等重点疾病加强营养干预,提高居民营养均衡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在完成省、市级食物成分监测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我县食物资源和特色食品,定期收集营养成分、功能成分、与

10、特殊疾病相关成分、有害成分等数据,持续更新、完善我县食物成分数据库。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食物营养成分检测能力,强化质量控制。逐步建立覆盖县、乡(镇)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进行系统化、可持续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监测采样。强化碘营养监测与碘缺乏病防治。持续开展人群尿碘、水碘、盐碘监测以及重点食物中的碘调查,重点关注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等特殊人群碘营养摄入,完善我县居民碘营养状况数据库。制定差异化碘干预措施,实施精准补碘。责任单位:县卫健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三)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推进营养型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创立营养型农产品推广体系,研究建设持续滚动的农产品营养

11、品质数据库及食物营养供需平衡决策支持系统,推动我县安全营养农产品向外推广。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着力发展保健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双蛋白食品等营养健康食品。落实国家食用农产品营养品质提升指导意见,提升优质农产品的营养水平,将“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同类农产品中总体占比提高至80以上。创建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开展营养均衡配餐研究,推广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结合人群营养需求与区域食物资源特点,系统收集当地特色菜系菜谱,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式菜肴产业化发展。加强对传统烹饪方式的营养化改造

12、,研发健康烹饪模式。加大营养主食、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以传统大众型、地域特色型、休闲及功能型产品为重点,开展营养主食的示范引导。以优质动物、植物蛋白为主要营养基料,加大力度创新基础研究与加工技术工艺,开展双蛋白工程重点产品的转化推广。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完善食品加工工艺,降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损耗及有毒有害物质产生。优先开展加工食品中油、盐、糖用量及其与健康的相关性研究,适时出台加工食品中油、盐、糖的控制措施。研究不同贮运条件对食物营养物质等的影响,控制食物贮运过程中的营养损失。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工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卫健局、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四

13、)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加强传统食养指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积极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提高城乡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发展药膳食疗。参与制定完善适合居民健康需求的食养制度体系和居民食养指南,引导养成符合我县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推动传统食养与现代营养学、体育健身等有效融合。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传统食养知识传播,开展针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慢性病人群的食养指导,提升居民食养素养。开展传统养生食材监测评价。构建养生食材数据库和信息化共享平台,联合开展食材中功效成分、污染物的监测及安全性评价。筛选一批具有一定使用历史和实证依据的传统食材和配伍,对其养生作用进行实证研究。推进传

14、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将现代食品加工工业与传统食养产品、配方等相结合,推动产品、配方标准化,推进产业规模化,形成一批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较大的食养产品。建立覆盖全县养生食材主要产区的资源监测网络,掌握资源动态变化,为研发、生产、消费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市场监管局、文体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五)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推动信息互通共享。依托国家现有信息平台,加强我县营养与健康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协同共享环境、农业、食品药品、医疗、教育、体育等信息数据资源,推动跨行业集成、跨地域共享、跨业务应用的基础数据平台,实现信息互

15、联互通与数据共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前沿技术与营养健康融合发展,开发个性化、差异化的营养健康电子化产品,如营养计算器、膳食营养和运动健康指导移动应用等,提供方便可及的健康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发改局、生态环境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文体和旅游局、数字办(六)普及全民营养健康知识提升营养健康科普供给和传播能力。围绕居民营养、食品安全科普宣教需求,结合我县食物资源和饮食习惯和食养理念,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编写适合不同人群的居民膳食指南等营养、食品安全科普宣传资料,使科普工作更好落地。创新科普信息的表达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加强营养、食品安全科普队伍建设,采用多种传播方式和渠道,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传播到目标人群。开展舆情监测,回应社会关注,合理引导舆论,为公众解疑释惑。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坚决反对伪科学,依法打击和处置各种形式的谣言,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营养宣传,避免营养信息误导。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以全民营养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520”全国学生营养日、“515”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全国科普日”等为契机,大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带动宣教活动常态化。在重点公共场所、有条件的食品企业建立营养、食品安全科普示范工作场所,如营养、食品安全科普小屋等,对公众免费开放。定期开展科普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