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docx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54KB
约8页
文档ID:550590933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docx_第1页
1/8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新旧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对比在新课程培训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了课改理念的冲击, 感受到了要顺应新课改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通过对新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阅读分析,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虽然目标相同,但呈现的方式和内容却有了很大的差异,在对比过程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一、课程标准的变化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原来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2.课程目标的变化:⑴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⑵课程目标提法上的一些变化:●变化之一: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变化之二: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化之三:针对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变化之四:对于情感态度的培养,进一步明确“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关于内容标准的修改第一学段:⑴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⑵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第二学段:⑴增加的内容:●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⑵调整的内容:●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⑶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图形与几何的变化:第一学段⑴删除的内容●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⑵降低要求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⑶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⑴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⑵增加“知道扇形”⑶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统计内容主要变化如下:●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概率内容主要变化如下:●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第一学段:⑴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删除“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⑵删除“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⑶删除“不确定现象”部分,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第二学段:⑴删除“中位数”、“众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三学段⑵删除“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⑶降低了“可能性”部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放入第三学段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这是修改后的一个重要变化原来,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现在希望学生通过数据来体会随机思想●这种变化从“数据分析观念”核心词的表述也可以看出。

综合与实践的变化:●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二、教材的变化1.新教材更具有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在第一册和第二册都有《确定位置》,第一册是用前、后、左、右、上、下确定位置,第二册在此基础上用行与列来确定位置,要让学生能说出某某在第几行左边数第几个,右边数第几个,或者第几列前面数第几个,后面数第几个,仍然要用到“前后左右上下”这些概念,学生如果对“前后左右”概念混淆,这部分内容学起来就比较困难而二年级学习《观察物体》和《认识方向》的内容还是离不开一年级的这些概念,其他的教学内容中也经常会涉及到这些内容,例如数序、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规律等,在中高年级中涉及到这些概念的教学内容会更多所以我认为老师不应只是研究本年级或本学段的教学内容,最好能通读全套教材,对各册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有一个系统地了解,对自己的本段教学能有一个全盘的考虑,知道我为什么而讲,这一段我讲到什么程度,我为后面的教学内容或者下一学段做好哪些铺垫,而且在备课的时候也应该多想想为什么教材要这样设计,为什么要把这个内容放在这里。

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后,再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 2.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生活情景图 新课程的情境创设已不是课始、课终的“调味”品,而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味”主题图”是数学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我们在教学中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想:可以给“主题图”编个故事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学现象 , 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充分利用好主题图,创设合理的学习情景,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2.新教材的计算教学与实际问题的教学紧密结合 以往教学时计算是计算,应用题是应用题,各学各的而新教材的计算教学与旧教材的最大不同就是,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如何计算和口算,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体现了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这一理念 4.新教材更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在编排时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

很多例题都出现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等,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民主的学习气氛新教材出现了探索规律的内容,使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合情的推理能力5.新教材利用“成长小档案”,巩固新知 “成长小档案”这个教学环节在旧教材中是没有的,我认为应很好地利用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复习和整理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成长小档案”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对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还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 利用好“成长小档案”,学生学习热情会很高,既复习了旧知识,还互相进行提示,这比老师提示可管用的多,另外还能让学生认真地深入地去思考,做到了知识的延伸最主要一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好处所以我认为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个“成长小档案”,让孩子们大胆地想,大胆地说,绝对不能忽视它这仅仅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点点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使我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