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诗集传》卷第五句读.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0562616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辙《诗集传》卷第五句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辙《诗集传》卷第五句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辙《诗集传》卷第五句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辙《诗集传》卷第五句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辙《诗集传》卷第五句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辙《诗集传》卷第五句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辙《诗集传》卷第五句读.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集传卷第五 齐鸡鸣 国风齐,古爽鸠氏之虚。武王以封太公望,国于营丘,而为诸侯伯。其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在禹贡青州、岱山之阴,潍缁之野。【陆曰:齐者,太师吕望所封之国也。其地少昊爽鸠氏之墟,在禹贡青州岱岭之阴,濰淄之野,都营丘之侧。礼记云:“太公封於营丘。”是也。】太公,姜姓,本四岳之后。既封于齐,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民多归之,故齐为大国。其后五世至哀公而变风作。鸡鸣,思贤妃也。毛诗之叙曰:“哀公之诗也。”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夫人不忘夙兴,故以蝇声为鸡鸣,以月出为东方之明。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

2、予子憎。旦明而百虫作,方是时也,予岂不欲与子同梦欤?然群臣之会于朝者,亦欲散朝而归,治其家事,是以为之早作,庶其无以我故恶子也。鸡鸣三章,章四句。还,刺荒也。毛诗之叙曰:“哀公之诗也。”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还,捷也。狃,山名也。兽三岁曰肩。儇,利也。言齐人好田,至以还儇相誉而不知耻之,则荒之甚矣。 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还三章,章四句。著,刺时也。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

3、英乎而。门屏之间曰著。礼,壻亲迎受妇于堂,以出,揖之于庭,又揖之于著。于时妇人遂见君子,故识其充耳之饰。充耳,瑱也,所以悬之者曰紞。素、青、黄三者,紞之色也。尚,饰也。琼华、琼莹、琼英,三者皆美石似玉者,所以为瑱也。言此者刺时不亲迎也。著三章,章三句。 东方之日,刺衰也。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日升于东,月盛于东,其明无所不至。国有明君,则民之视之,譬如日月常在其室家,无敢欺之者,行则起而从之矣。及其衰也,明不及民,而民慢之,行而无有从之者。此所以为刺衰也。履,行也。即,从也。发,起也。东方之日二章,章五句。东方未

4、明,刺无节也。毛诗之叙曰:“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夫虽衰乱之世,蚤莫不易。挈壶之职虽或失之,而天时犹在,何至于未明而颠倒衣裳哉?毛氏因东方未明,不能辰夜,而信以为然,其说亦已陋矣!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为政必有节,及其节而为之,则用力少而事举。苟为无节,缓急皆所以害政也。夫东方未明,起而颠倒其衣裳,可谓急矣!然犹有以为缓。而自公召之者,夫起者已遽,而至于颠倒矣,而犹有迟之者。则政何以堪之,故必将有受其害者。然则东方未明,尚可以徐服其服,而无至于颠倒也。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夫苟不知为政之节,则

5、或失之蚤,或失之莫,常不能及事之会矣。以为尚蚤者为之常缓,以为已晚者为之常遽。缓者不意事之已至,而遽者不知事之未及,故其所以备患者,常出于仓卒而不精。故曰:“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为藩以御狂夫,岂不知柳之不可用哉。无其备而不得已也,此无节之过也!瞿瞿,狂貌也。东方未明三章,章四句。南山,刺襄公也。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南山,齐南山也。绥绥,行求匹之貌也。人君之尊如南山之崔崔,襄公之行如雄狐之绥绥,疾其以人君而为此行也。荡,平也。齐子,鲁桓夫人文姜也,襄公之妹,而通于襄公。妇人谓嫁曰归。怀,思也。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6、【正义曰:庸是用道而往,从是逐后从之。】葛屦五两,则屦具于下矣。冠緌双止,则緌具于上矣。【传云:葛屦,服之贱者。冠緌,服之尊者。笺云:葛屦五两,喻文姜与侄娣及傅姆同处。冠緌,喻襄公也。五人奇,而襄公往,从而双之。冠屦不宜同处,犹襄公、文姜不宜为夫妇之道。】言文姜有匹于鲁,而襄公有偶于齐,何为又相从哉?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蓺,树也。蓺麻者必衡从猎【四库版为“耕”】其田而后种之。【传云:蓺,树也。衡猎之,从猎之,种之然后得麻。笺云:树麻者必先耕治其田,然后树之,以言人君取妻必先议於父母。正义曰:此云“蓺麻”,后稷生民云“蓺之荏菽”,大司徒云“教稼穑树蓺

7、”,则树蓺皆种之别名,故云蓺犹树也。在田逐禽谓之猎,则猎是行步践屦之名。衡,古横字也。衡猎之,纵猎之,谓既耕而东西践蹑概摩之也。古者推耒耜而耕,不宜纵横耕田,且书传未有谓耕为猎者,故知是摩猎之也。今定本云“重之然后得麻”,义虽得通,不如为“种”字也。】譬如娶妻必告父母,成礼而后取之。取之如此其重,而鲁桓曷为不禁,使得穷极其邪行哉!鞠,穷也。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南山四章,章六句。甫田,大夫刺襄公也。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甫,大也。襄公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故告之曰:“无田甫田,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莠盛矣。无思远人,思远人而

8、德不及,则心劳矣。”田甫田则必自其小者,始小者之有余,而甫田可启矣。思远人则必自其近者,始近者之既服,而远人自至矣。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正义曰:候人传曰:“婉,少貌。娈,好貌。”此并训之,故言少好貌。内则云:“男女未冠笄者,緫角,衿缨。”冠所以覆发,未冠则緫角,故知“緫角,聚两髦”,言緫聚其髦以为两角也。“丱兮”与“緫角”共文,故为幼稚。周礼掌冠冕者,其职谓之弁师,则弁者冠之大号,故为弁冠也。士冠礼及冠义记士之冠云:“始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三加而后字之,成人之道也。”然则士有三加冠。此言“突若弁兮”,指言童子成人加冠而已,

9、不主斥其一冠也。若犹耳也,故笺言“突耳加冠为成人”。】夫欲得诸侯而求之,则失诸侯之道也。庄子曰:“君自是为之,则殆不成。”总角之童而至于突然弁也,岂其求之哉?其道则有所必至也。君子之得诸侯,亦未尝求之矣。苟修其身而治其政令,诸侯不来而将安往?故夫诸侯之来,非求之也,不得已而受之。故其来也无忧,而其既来也不去,此求之至也。甫田三章,章四句。卢令,刺荒也。毛诗之叙曰:“襄公之诗也。”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田犬也。令令,缨环声也。时人以田猎相尚,故闻其缨环之声而美之曰:“此仁人也。”犹还曰:“揖我谓我儇兮耳!”卢重环,其人美且鬈。重环,子母环也。鬈,好貌也。【鬈,说文云:“发好貌。”】卢重镅,其人

10、美且偲。镅,一环贯二也。偲,才也。【偲,说文云:“强也。”】卢令三章,章二句。敝笱,刺文姜也。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鳏,大鱼也。笱非所以执鲂鳏,而又敝矣,宜其鱼之不制也。文姜之归于鲁,其从者之盛如云,则亦鲁桓之所不能制也。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鱮,似鲂而弱鳞。如雨,多也。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唯唯,出入不制也。如水,亦多也。敝笱三章,章四句。载驱,齐人刺襄公也。载驱薄薄,蕈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薄薄,疾驱声也。蕈,方丈席也。茀,车蔽也。诸侯之路车,有朱革之质而羽饰。襄公疾驱其车以会文姜,文姜夕发于鲁而往会之,莫知愧也。四骊济济,垂辔

11、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济济,美貌也。沵沵,众貌也。岂弟,乐易也。【毛传云:言文姜於是乐易。正义曰:毛以为,襄公将与妹淫,乘其一驷之马,皆是铁骊之色,其马济济然而美,又四马垂其六辔沵沵然而众。为此盛饰,往就文姜。鲁之道路有荡然平易,齐子文姜於是乐易然来与兄会,曾无惭色,故刺之。】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汤汤,大貌也。彭彭,众貌也。言公与文姜会于通道众人之中,而无所愧也。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了游遨。载驱四章,章四句。猗嗟,刺鲁庄公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猗嗟,叹辞也。昌,盛也。颀,长也。抑,美也。扬,秀发也。扬眉之美也,趋跄

12、之巧也。齐人伤鲁庄公徒有威仪技艺之好,而不能止其母之乱也。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目上为名,目下为清。正,所以射于侯中者也。展,诚也。姊妹之子曰甥。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选,精也。贯,习也。四矢,乘矢也。反,复其故处也。君子之于射也,将安用之?亦以御乱焉耳。今庄公徒以为技而已。 猗嗟三章,章六句。魏葛屦 国风魏本姬姓之国,晋献公灭之,以封大夫毕万。其地南枕河曲,北涉汾水,舜、禹之都在焉。其氏犹有虞、夏之遗风,习于俭约。而晋自僖公以来,变风既作,及魏为献公所并,其人作诗以讥刺晋事,如邶、鄘之诗,其实皆卫之得失。故孔子之

13、编诗,列之唐诗之上,亦如邶、鄘、卫之次然。毛氏之叙魏诗,则曰:“魏地狭隘,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国破而数侵削,役乎大国,民无所居。”盖犹以为故魏诗而不知其为晋诗也。 葛屦,刺褊也。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纠纠,疏貌也。【毛传云:纠纠,犹缭缭也。夏葛屦,冬皮屦。葛屦非所以屦霜。正义曰:纠纠为葛屦之状,当为稀疏之貌,故云犹缭缭也。士冠礼云:“屦,夏用葛,冬皮屦可也。”士丧礼云:“夏葛屦,冬白屦。”注云:“冬皮屦,变言白者,明夏时用葛亦白也。”是衣服之宜,当夏葛屦,冬皮屦也。】夏葛屦,冬皮屦。掺掺,犹纤纤也。女子既嫁,三月庙见,然后称妇。裳,服之贱也。君子之

14、为国,致隆而极广焉,故其降也,犹可以不陷。今葛屦而以履霜,及其暑也,将安用矣?妇之未庙见也,而使之缝裳,及其成为妇也,将安使之矣?故曰:“要之襋之,好人服之。”襋,领也。要领,衣之贵也。衣之贵者,而使是好人治之,犹有降也,奈何遂使之缝裳乎?【毛传云:好人,好女手之人。正义曰:上云“女手”,此云“好人”,故云“好人,女手之人”。今定本云“好人,好女手之人”者,义亦通。】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提提,安谛也。宛,辟貌也。让而辟者,必左不敢当尊也。女子始嫁而治其威仪,其修如此,而可以贱事使之欤?然褊者以为为是无益,故为其益者而至于缝裳也。惟君子则不然,惧其不容降矣。【正义

15、曰:言好人初至,容貌安详,审谛提提然。至门之时,其夫揖之,不敢当夫之揖,宛然而左辟之,又佩其象骨之揥以为饰。敬慎威仪如是,何故使之缝裳?魏俗所以然者,维是魏君褊心无德教使然,我是以为此刺也。】葛屦二章,一章六句,一章五句。汾沮洳,刺俭也。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汾水出于晋,其流及魏。沮洳,渐润也。莫,酸迷也。涉汾而采莫,其俭信美矣!然而非法、非公路之所宜为也。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藚,水蕮也。公路、公行、公族,皆晋官也。春秋传曰:“晋成公立,始宦卿之适,以为公族,其余子亦为余子,其庶子为公行。赵盾请以括为公族,而盾为軞车。軞车,戎车之倅也。盾,庶子也,而为軞车。则軞车公行也,然则公路、公行一也。以其主君之路车,谓之公路。以其主兵车之行列,谓之公行耳。汾沮洳三章,章六句。园有桃,刺时也。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