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语中学习古代汉语.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55793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成语中学习古代汉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成语中学习古代汉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成语中学习古代汉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成语中学习古代汉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成语中学习古代汉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成语中学习古代汉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成语中学习古代汉语.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成语中学习古代汉语一、古今异义词汇的发展,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这种情形,在成语中是随处可见的。例字 古义 今义 成语 诗文例句走 跑;逃跑 行走 走马观花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汤 热水 食汁 赴汤蹈火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涕 眼泪 鼻涕 痛哭流涕 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怜 可爱 值得怜悯 楚楚可怜 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还有更多的,如:不易( )之论 不刊( )之论 无可适( )从 以己度( )人 质( )疑问难 登峰造( )极 怨天尤( )人 缘( )木求鱼 引( )吭高歌 寡廉鲜( )耻家徒( )四壁 尸位素( )餐 不学无术( ) 如

2、释( )重负 不速( )之客不期( )而遇 文( )过饰非 出类拔( )萃 蔚为大观( ) 寄( )人篱下 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的扩大:唇亡齿(门牙)寒、日月经天江(长江)河(黄河)行地2、词义的缩小:臭(泛指气味)味相投、五谷(百谷之总名)不分3、词义的转移:缘木(树)求鱼、扬长而去(离开)、凶年(年成很坏)饥荒、亡羊补牢(关牲口的圈)、走(跑)马观花、人生几何(多少)、短兵(兵器)相接、破涕(泪,哭)为笑、4、褒贬色彩的转换:心腹爪牙(古义表示得力的帮手和武士,褒义;先帝不以臣卑鄙(卑贱鄙陋)-出师表)5、名称说法的改变:沉默寡(少)言、鸡鸣狗吠(叫

3、)、罄竹难书(写)、游目(眼睛)骋怀二、一词多义又如虚词“于”:问道于盲 向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怒形于色 在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嫁祸于人 给 (以授之于有司-答司马谏议书)老于世故 对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青出于蓝 从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墨子?公输而胜于蓝 比 (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说)受制于人 被 (吾不能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更多的如: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 关怀备至(周到,尽) 戒备森严(防备)达-四通八达(通达) 通宵达旦(到达) 达官贵人(显达)当-势不可当(抵挡) 首当其冲(对着,面对) 安步当车(当作)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 忘恩负义

4、(背弃) 不分胜负(失败)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 非亲非故(老朋友) 明知故犯(故意)顾-顾影自怜(回头看) 三顾茅庐(拜访) 奋不顾身(考虑)疾-讳疾忌医(疾病) 疾恶如仇(痛恨) 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 选贤举能(推荐) 举国上下(全)名-不可名状(说出) 不名一钱(占有) 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 称心如意(适合) 突如其来(然,词尾)胜-略胜一筹(超过) 美不胜收(尽) 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 不急之务(事务,事情) 除恶务尽(必须)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 开诚相见(偏指一方) 肝胆相照(互相)与-与众不同(和)

5、 与日俱增(跟着,随着) 时不我与(给予)以-以己度人(用) 以貌取人(凭) 以讹传讹(拿,把)因-因人成事(依靠) 因利乘便(凭借,依靠) 因材施教(根据)三、一义多词一义多词,即一个意义,多个词语表达。这在成语中也不乏其例。1 “你”:玉汝于成、忘形尔汝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尔虞我诈、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淆之战)-当然还有“女”(三岁贯女-硕鼠)、“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而”(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记)等,成语中暂付阙如。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在实际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本

6、来属于甲种词性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却具备了乙种词性的语法特点。这便是词类活用。这种情形,在成语中也是可以信手拈来的。1、名词用作动词:衣锦还乡 穿 (五十者可以衣帛-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十年树木 种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春风风人 吹 (浴于沂,风乎舞雩-论语?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章)莫名其妙 说出 (虽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口技)沐猴而冠 戴帽 (孟尝君衣冠而见之-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此类成语还有:绳(纠正)愆纠谬、不衫(穿衫)不履(穿鞋)、华(开花)而不实(结果)、础润而雨(下雨)、不稼(种谷)不穑(收谷)、不胫(长小腿)而走、不翼(长翅膀)而飞 2、名词用作状语

7、:狼吞虎咽 像(其一犬坐于前-狼)风餐露宿 在(诡踪迹,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东奔西走 向(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车载斗量 用(船载以入-黔之驴)日理万机 每(岁赋其二-捕蛇者说)此类成语还有:鳞次栉比、犬牙交错、抱头鼠窜、草行露宿3、动词用作名词:继往开来、百废俱兴、拾遗补阙、夺人所好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4、形容词用作名词:回清倒影、毕力平险乘坚策肥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驾轻就熟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赤壁之战)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固不可以敌大-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弱肉强食 (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此类成语还有:取长补短、藏污纳垢、一见如故、无微不至、吐故纳新

8、、忆苦思甜、摧枯拉朽、披坚执锐、除暴安良5、形容词用作动词:皓首穷经、穷奢极欲、饱甘餍肥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6、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汗牛充栋、生死肉骨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 动词的使动用法:生死肉骨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惊天动地 (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姆吟留别)威武不屈 (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谋攻)望梅止渴 (交戟卫士欲止而不纳-鸿门宴悦近来远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欲臾)斗鸡走狗 (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强干弱枝 (会盟而弱秦-过秦论)富国强兵 (可以为富安天下-论积贮疏)安

9、邦定国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荣宗耀祖 (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大快人心 (然后快于心与-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正本清源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此类成语还有:昂首阔步、赏心悦目、坚壁清野、洁身自好、竭泽而渔、完璧归赵、丰衣足食、祸国殃民、瘠己肥人、毕其功于一役、殚精竭虑7、意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师心自用、草菅人命、幕地席天、敝屣千金、粪土王侯、妻梅子鹤 (父利其然-伤仲永)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羞与为伍 (且庸人尚羞之-五人墓碑记)不耻下问 (而耻学于师-师说)先公后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人贵自知 (王者何贵?曰:“贵

10、天。”-说苑.建本)此类成语还有:贵耳贱目、不远万里、幸灾乐祸、是古非今、厚古薄今、兵贵神速(“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六、特殊虚词(兼词):这里指的是合音词,即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这种情形在成语中同样存在。如:诸-公诸同好、付诸东流(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焉-心不在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五、文言句式1、被动句:用“为”或“为所”:为人所制、为情所困 (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赤壁之战)用“于”或“受于”:囿于成见、受制于人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1、屈原列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省略句:省谓语中心词: 一言()九鼎、一诺( )千金、千钧( )一发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省宾词: 羞与()为伍、掉( )以轻心、道不同不相为()谋 (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崤之战省介词: 名满()天下、声闻()遐迩(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鸿门宴)3、倒装句:动宾倒置:何去何从 (沛公安在-鸿门宴)这是疑问句式中的代词宾语前置。时不我待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这是否定句式中的代词宾语前置。唯利是图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问说)这里用结构助词“是”作标志的动宾倒装。六、固定用法:“

12、不亦乎”-不亦乐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若(奈、如)何”-其奈我何、无奈我何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何之有”-何罪之有 (宋何罪之有-;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唯是”-唯命是从、唯命是听、唯利是图 (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以为”-以攻为守、以退为进、以邻为壑 (梅以曲为美-病梅馆记)“所动词”-为所欲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崤之战)七、修辞比喻:狼吞虎咽、抱头鼠窜、米珠薪桂、香消玉殒 (鼎铛玉石-阿房宫赋;苫蔽成丘-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借喻)-陈涉世家)比拟:披星戴月、餐风饮露 (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互文:争长论短、左膀右臂、娇生惯养、流言蜚语、提纲挈领、山清水秀、人困马乏、东张西望 人仰马翻 手忙脚乱 红男绿女 东拼西凑 奇山异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词类活用“三字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