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出师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55699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出师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出师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出师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出师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出师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出师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出师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出师表 出师表 作者:诸葛亮原文 Original Text译文 Translated Text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臣诸葛亮上言:先帝创建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不足,这的确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

2、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的确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梗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罚、褒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异。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分或奖赏,用来说明陛下公道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那么。侍中、侍郎郭攸

3、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尔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从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那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老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

4、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将军向宠,性格和蔼,品德公道,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誉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顿。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振,长史张裔,从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室的兴隆

5、就指日可待了。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那么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先帝不因我身世低微、见识短浅,

6、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谢,于是容许先帝愿为他奔波服务。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忧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奉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根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

7、废,进献忠诚的倡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那么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假设无兴复之言,那么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谢!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差错;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方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谢不尽了。现在我就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

8、横,不知说了些什么。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立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

9、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顾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才在西方显得疲困,又极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说如下: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

10、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高帝象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平安,现在陛下未韶赶得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假设复数年,那么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自从我到汉中,其间不过一年罢了,可是却失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

11、邰、邓铜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领、屯兵中的将官共七十多人,冲锋无前的将领,賨、羌民族将士以及散骑、武骑各路骑兵一千多人,这都是几十年来从四处聚合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过几年,那就要损失全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兵力去毁灭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那么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争不能停止。战争不能停止,那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是相等的。既是这样,不趁现在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贼长期相持。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夫难平者,事也。昔

12、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天下的事情是很难评论断定的。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以后先帝东边联合吴越,西边攻取巴蜀,发兵向北征讨,夏侯渊就被杀掉了,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后来东吴改变态度,违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失误,曹丕称帝,所有的事情都象这样,很难预料。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

13、。至于事业是成功是失败,进行得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注释】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2创:开创。3业:事业。4未半:此指没完成帝业。未:没有。5中道:犹言半路。6崩殂c: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7今:现在。8益州疲弊:指蜀汉力量衰微,处境艰难。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疲弊:人力不足,物力缺无。9此:这。10诚:确实。11之:的。12秋:这里是“时的意思。13然:然而。14侍卫之臣:宫廷里守卫的臣子。侍:侍奉。卫:护卫。15懈:松懈。16于:在。17内:首都。18忘身:不顾自身危难。19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可以翻译为,大略。20殊遇

14、:优异的待遇。殊:不一般,特异。追:追念。21宜,应该。22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与下文“塞相对。23光:发扬光大。24遗德:留下的美德。25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26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妄:随意。菲薄:微薄,轻视。志士,有抱负的文臣武将。气,志气。之,的27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喻:譬如。失义:失当,违背大义。28以:以至。29塞:阻塞。30谏:劝谏。31路:言路。32宫:指皇宫。33府:指朝廷。34陟zh:提升。35陟罚臧否:奖善惩恶。罚:惩办。臧否(p:善恶。否(p:批评。臧zng:褒扬。36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37作奸犯科:干不正当的事违犯法令。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令。38及:以及。39为:做。40宣付有司论其刑赏: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受奖。有司:官吏,此指主管刑赏的官吏。论:判定。41昭:显示。42平:公平。43明:严明。44理:治。45偏私:偏袒,有私心。46内外:指宫廷内外。47异法:刑赏之法不同。这几句话,据?三国志蜀志董允传可能是指刘禅偏袒宦官黄皓讲的。48侍中、侍郎:官名,皇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