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真谛的破译-付强.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556689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情真谛的破译-付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爱情真谛的破译-付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爱情真谛的破译-付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爱情真谛的破译-付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爱情真谛的破译-付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情真谛的破译-付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情真谛的破译-付强.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教育学院07届综合文专业毕业论文爱情真谛的破译李商隐无题浅析姓名:付强 单位:北票娄家店中学 专业:综合文 层次:本科 班级:061 学号:ZW010071 指导教师: 李荣才 爱情真谛的破译李商隐无题浅析作者:付强单位:北票娄家店中学指导教师:李荣才摘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经常被人们引用来赞美教师,以至于人们忽略了原文的本意。其实这首诗是用来描写爱情的对话诗,全诗情景交融、含蓄形象,留给读者很大的思维空间,于是和那些对教育事业、对友谊充满至爱的人的形象重叠在一起,人们也因此用它来赞美教师。 中心词:无题;爱情;模糊;引申。其实,李商隐的这首诗并不是写

2、给老师的,而是赞美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只因为教师甘愿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高尚情操与作品主人公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精神很相似,所以便被引申来赞美教师。一、 作者简介无题作者李商隐(1812-1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终身陷于牛李党争之中,所以他屡遭贬谪,政治才能未能施展,心情抑郁。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人。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

3、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无题”是无可命题,因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可明说,所以才托“无题”以寄意。李商隐写过不少“无题诗”,都是隐微曲折的诉说爱情的秘密的,而这首“无题”所表白的,乃是两性间的一种“至死不渝”的恋爱感情。二、 原文及今译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译文:相见一次很难,分别开来也是个难,东风无力再吹啦,一切花朵已经都凋残。但春蚕只有到死的时候,那丝方能吐尽;蜡炬呀,只有成灰的时候,那泪才会淌干!珍重些吧,当清晨对镜令人担忧的是你那乌云一般的鬓发会悄悄

4、改变;深夜里在月光下独吟,亲爱的,你要小心着不要让那身子骨受寒,蓬莱仙山距离这里并没有多少道路,传递消息的青鸟啊,求你殷勤些吧,能常常去为我把她探看!三、 诗文解析 歌德说:“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应该用尽可能大胆的精神去欣赏。”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驰骋想象,也给这首无题来个大胆的关照和欣赏,补充其意义的空白。首先,这首诗不同于以往人们常见的爱情诗,仅仅表达爱情双方中的一个人的内心独白,而是想别的双方的对话诗。全诗依感情变化可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析。首联是“惜别”。“相间时难别亦难”不禁让人在头脑中浮现出两个人话别的场面,一步就把读者领入“

5、多情自古伤离别”的黯然销魂的悲剧氛围。两个“难”字复沓,但却有不同的含义;前者为因,后者为果;前者“难”是客观的,相见的双方受到重重障碍不易排除;后者“难”是主观的,相别的双方依依眷恋,无法接受。下句“东风无力百花残”,表面上看写的是主人公的感知(触觉、视觉)印象,或者说是一般的写景抒情,寄情于景,仿佛所写之景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这是特定时刻恋人们情感的折射,所写景物统统情化。东风的“无力”和百花的“凋残”这些特征都已放大、突出,被特别敏感的恋人们改造、组合成一种特殊的“唤情结构”已经不是大自然节令性的作业。这一虚实结合,诱引读者心历其境,对主人公的离愁别恨产生共鸣与同感颔联与颈联是“话别”

6、。这是体现双方话别的主要部分,又分作两个按自然时序排列的层次。颔联是互诉衷肠,宣誓守节。女方说:“春蚕到死丝方尽。”男方说:“蜡炬成灰泪始干”。肝胆相照、琴瑟调和。这里用春蚕、蜡烛两物作譬,以誓两人爱情的坚贞,只要有一息尚存,则其志决不稍懈。这倒真像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无私的忘我的工作精神,难怪后人会用它来赞美教师!女主人公用“春蚕”作比,我国古代早已有之。男主人公以“蜡烛”自况,很可能是处景生情,就地取譬的。杜牧赠别云:“多情却似总无情,难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里采用谐音双关、借物喻人等手段,把伤心哭泣说的含蓄巧妙,即有新意又有诗意。一个自比“春蚕”,取其柔弱,

7、情思绵绵;一个自比“蜡炬”,取其刚烈,赤忱火热;皆个性鲜明,简直把人写活了,真乃“闻其声如见其人”,质朴的道出了“爱情与生命共存亡”的顽强意志,这里的“春蚕”、“蜡炬”已成了男女主人公的化身,女主人公不惜微躯常怀丝,男主人公为爱情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不受任何外物的影响和制约,既可叹服,也可信服。颈联是互相叮咛,倾心体恤。男方说:“晓镜但愁云鬓改。”女方说:“夜吟应觉月光寒”。字字含情、声声载爱。“但愁”和“应觉”都是悬想猜测之词,两句大意是相劝爱惜身体,充分体现了所爱者相互之间的那种入微的体贴和温柔的关切。男主人公深切知道,“女为悦己者容”,“生怕情多累美人”。他大概也懂得“愁一愁,白了头”的常

8、识,唯恐恋人由于过度思念而使那美丽的秀发染上秋霜,故叮咛他尽量乐观一点。女主人公则唯恐恋人由于吟诗寄情而夜不成寐,更担心他相思成疾,弱不禁风。这种临别之际的互相叮咛,不仅表明恋人的彼此体贴入微,更证明了双方相互了解,相互信赖;即使天各一方,也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我思君处君思我。”“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男主人公坚信恋人思念自己会“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才特别强调“晓镜但愁云鬓改”。女主人公呢,也深知恋人思念自己不惜衣带渐宽人憔悴的一片痴情和经常通宵吟诵,才着意相劝:“夜吟应觉月光寒。”真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由于相知而相爱,又因相爱而更相知,知之愈深,

9、爱之愈切,层层递进。爱情是美好的,相思是痛苦的,可相爱的双方“几经细思量,情愿相思苦”,临别之际再三要求双方多保重。恋人的这般叮咛也许难以奏效,但诗人精心酿造的这杯爱情美酒却醉倒了众多读者。这两联“情话”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所写的相思、相爱也非常均衡,真乃“妙手偶得”!尾联是“慰别”。既然离别是肯定的,不可抵抗的,而且相见又非常之难,如何是好呢?主人公终于想出了一个疗治(至少是缓解)相思的悲苦的方案:“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在情人的眼里,恋侣的住处哪怕是破烂不堪的茅屋陋室,也便是“蓬莱仙境”;不管它空间距离何其遥远,而用相思的尺子一量,也总是“无多路”的,甚至是“天涯若比邻”。这首诗

10、构思非常精巧。全诗展现出一对恋人凄凄离别的场景,着力以“声”传情,以“声”显影。可以想象,离别时刻,主人公也会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抑或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怕到的时刻到了,此情此景此境,真是话未出口泪先流。其次,这首诗的显著特征之二是寓至情与含蓄,朴实无华的文字透漏出绵绵深情。诗中留给读者很大的思维空间。法国文学批评家圣勃夫曾经说过;“最伟大的诗人是这样一种诗人:他的作品最能刺激读者的想象和思维,他最能够鼓舞读者,使他自己去创造诗的意境。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造的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的最多的诗人;他的作品的意义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的,他留下的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

11、他的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找。”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说:“含蓄的秘密在于繁复情境中精选少量最富个性与暗示性的节目,把他们融化为一完整形象,让读者凭少数节目做想象的踏脚石,低回玩索,举一反三。着墨愈少,读者的想象范围愈大,意味也就愈深永。”李商隐的这首无题也留给了我们许多东西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句形象大于思想,具有模糊性。那些对教育事业、对多情充满感情的人的形象重叠在一起,人们也因此把“春蚕”、“蜡炬”比作教师。这就是作者思想与读者接受的不同。参考文献: 元遗山:摸鱼儿。 徐放:唐诗今译,人民日报出版社,第330页。 引自名作赏析,1994年第一期,第17页. 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冯延巳: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引自名作赏析,1994年第一期,第55页。 引自名作赏析,1994年第一期,第5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